讀圖時代,我們與真相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讀圖時代,我們與真相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由於科技的發展和生活節奏的加快,現代人進入了這樣一個時代:文字讓人厭倦,讓人不過癮,需要圖片不斷刺激我們的眼球,激發我們的求知慾和觸動我們麻木的神經。進入“讀圖時代”,這是科技進步的表現

當然,科技進步並不意味著全是優點,它是雙刃劍。圖像的優點是生動形象,信息量大,但是這些優點擴大後即是它的缺點。圖像淺顯易懂,觀眾只需被動接受就可以了,而面對文字主動思索,進行再造想象的樂趣也消失了。

因此,把大量的時間消耗在讀圖上,很容易造成全民閱讀水平的低下。儘管有諸多弊端,並不提倡因噎廢食,完全摒棄“讀圖時代”,走入另一個錯誤極端。選擇其精要部分,比如用電子郵件傳情達意,看新聞報道,欣賞文化教育頻道,是我們難得的精神盛宴。

在讀圖時代,需要一雙睿智的眼睛,需要一個堅定的頭腦。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的一點是,

事實不等於真相

打個比方,理論上我們今天有一個蘋果,這個蘋果一半是綠的一半紅的,今天我們把紅的那一半面對大家,在大家眼裡這一整個蘋果都是紅的,這就是事實,而真相是這個蘋果只有一半是紅的。

讀圖時代,我們與真相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因此我們今天說,事實只是真相的一部分,但是它不是真相。

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有了話語權,越來越多的人成了信息的發聲人,特別是一些具有影響力的大微、營銷號等,由於這些人最初的目的是吸引閱讀量轉發量和點贊量,所以其會迎合大眾口味,而恰恰大眾是具有獵奇心理的,標題黨、評論區更會抓住大眾的眼球,這使得信息的娛樂性加強,而真相卻鮮少被關注。

其次,練就一雙“讀圖時代”的慧眼

康德曾經說過,“想象力是一種創造性的認知功能”。培養想象力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孩子天生就是藝術家,比起成年人來,他們具有超乎平常的想象力和觀察力,教師的責任是保持並激發它們。作為一名教師,應該讓學生們在課上系統地接受視覺文學教學。

視覺文學的目標是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和欣賞變化多樣的視覺語言;在一系列不同的情景中理解、回應和有效地應用視覺語言,目的是發展學生探究視覺語言過程的相關知識和五個方面的視覺素養能力:視覺解讀、視覺表達、視覺語言探究、批判思維和視覺信息。

有一位老師在教室白板上展示了一張富士山的遠景圖,邀請一位學生上來描述圖片,並要求其他學生一邊聽、一邊在腦海中想象圖片裡的景物。發言的學生在舒緩的音樂中說:“這幅圖片是一座山,山上全是雪,山下有一個藍色的湖泊,還有低矮的房子和一簇簇盛開的櫻花。”

簡妮追問他:“這座山有什麼特徵,和我們平時看到的有什麼不同?”當學生講到山頂是平的,雪只是覆蓋了山的上半部分時,簡妮又說:“很好,這是一座火山,因為火山噴火的時候山頂會融化,所以山頂常常是平的。”等全班學生轉過身來看到圖片,簡妮說:“請大家觀察,哪些元素構成了這一景物的特徵?”學生們又開始思考、討論。

在課堂上,教師鼓勵學生去觀察身邊的細節和周圍的世界。孩子們觀察的機會越多,察覺、使用和理解細節的能力就越強。同時,將藝術、圖片和文字融合在一起的英語寫作也有助於學生觀察和分析能力的培養。

在澳大利亞,視覺文學已成為中小學一到十三年級英語教學中重要的內容,正如澳大利亞臥龍崗大學布郎教授撰文所述:“澳大利亞各地的課程改革,都強調視覺讀寫能力的培養,因為視覺文學能為學生打開想象和語言的大門”。教師常常會要求學生在視覺文學中分析或運用象徵符號,形象、直觀地表達意思。同時,教師還鼓勵學生根據圖像內容發揮想象,去理解視覺文學裡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而這樣的理解是基於對細節的觀察和分析。

在課堂上,教師通常會引導學生觀察形狀、大小、象徵、線條、圖像、顏色和知識,進而對圖像進行分析和理解。老師會提問學生,圖像中的主要形狀是什麼,有什麼效果,大小怎樣,哪個角色的空間最大,裡面有反覆出現的象徵物嗎,裡面有什麼圖像,位置怎麼樣,不同的顏色代表了什麼意義,以及作者、繪畫和背景知識等。

這種教學方式強調學生視覺文學閱讀從淺層次認知到深層次分析,是思維再深化,文本再處理的過程。淺層次認知是基於文本本身,要求學生回答你看到了什麼,什麼正在發生和背景是什麼等,而深層次分析是要求學生從背景知識和文本線索來理解和闡釋不同元素代表的意義和價值。

例如,在英語課上,老師會選擇一組動漫故事、圖片故事或系列新聞圖片等視覺素材,讓學生觀察第一張圖片,並想象和猜測在第二張圖片裡將發生怎樣的故事,然後再觀察第二張圖片,想象和猜測第三張圖片中故事的發展,以此類推,一直到故事結束。

教師們還可以鼓勵學生製作“快樂大轉盤”的遊戲盤。圓盤分成六格,三格畫上圖像,其餘三格則根據圖像寫上文字,兩人一組進行看圖說話的遊戲,即一位同學轉圖像,另一位同學看到後描述,然後觀察和分析圖像,看看自己說的和圖像是否一致。

像這樣,教師們在教授視覺文學時,充分利用資源,開發想象的空間,巧妙挖掘留白和空間,努力讓學生去積極思考,充分想象,大膽猜測。不僅如此,他們還注重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讓學生動手參與,增加體驗,促進學生想象

視覺文學不僅僅侷限在基本的視覺解讀和表達能力或任何一種單一的技能,而是從發展學生高水平語言理解和高品質思維的目標出發,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語言學習與社會、生活聯繫起來,促使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有效地結合言語與視覺元素進行交流,積極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想象能力、視覺信息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

讀圖時代,我們與真相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在“讀圖時代”和“創意時代”的21世紀,視覺文學具有獨特和積極的教育價值,作為教師,應該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其育人功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