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戶用藥7大致命誤區

養殖場戶使用獸藥常見的誤區:

  • 一:藥物配伍不當

合理地聯合使用抗菌藥物,能充分發揮藥物的協同作用,提高藥物的抑菌或殺菌效果。如青黴素配合鏈黴素肌注,磺胺類藥配合抗菌增效劑使用,在臨床上確實能增加療效。但將一些有配伍禁忌的藥物一起使用時,其結果往往是降低藥物的療效,嚴重時造成動物中毒。因此,臨床藥物配合使用要注意藥物的配伍禁忌。

養殖戶用藥7大致命誤區

  • 二:盲目加大劑量

一部分養殖場戶缺乏藥理知識,認為劑量越大,治療效果越好,不按獸藥標籤和說明書使用,隨意加大獸藥劑量,有時可能也會收到一定的療效,但多數情況會對動物的健康和疾病帶來不良的影響,同時還增加用藥成本。如果是偽劣獸藥或不對症,即使加大獸藥劑量也是不會有效。還有的養殖場戶覺得市場上的獸藥質量不好或含量不夠,認為不加大劑量就不見效,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但這是用藥過量造成中毒事件時有發生的主因。

養殖戶用藥7大致命誤區

  • 三:不按療程用藥

部分養殖場戶有幾個錯誤認識,一是症狀剛見好轉就停藥;二是不見療效停藥而換藥;三是長期使用同種或同類抗菌藥,這些都是用藥的大忌。病原體在動物體內的生長、繁殖有一定的過程,藥物對病原體的治療也需要一定的時間,也就是所說的療程。療程過短,病原體只能被暫時抑制,一旦停藥,受抑制的病原體又會重新生長繁殖,其後果會出現嚴重的復發症狀。不到療程,不等藥物治療見效就換藥,也是一種治療失誤的表現。因為不能說明所應用的藥物是無效的,其結果可能會貽誤治療最佳時機。所以,臨床用藥必須有足夠的療程,才能見到很好的療效。

養殖戶用藥7大致命誤區

  • 四:崇拜中藥保健

中藥由於其獨特的抗病毒作用,而且具有調節免疫的特株功能,在飼料中添加中藥,所發揮的預防和控制作用是十分有效的,這在實踐已經得到了證明。在生產中相當一部分養殖場戶,認為保健藥是中草藥,沒有什麼毒性和副作用,可以大量使用。其實中藥也是有毒性的,雖然中藥沒有西藥毒性那樣明顯,但長期大劑量使用也是有害的。現在市場上出售的許多治療腸道的中藥,往往裡面加了喹乙醇或痢特靈(禁用藥物)等藥物,長期大劑量使用會造成機體蓄積中毒,影響生產性能。另外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一些廠家,為了提高療效,把保健藥生產成治療藥,往往在抗病毒中藥製劑中加入西藥成分,如利巴韋林等,這些成分直接或間接抑制病毒繁殖,或影響機體的免疫力的產生。如果在免疫時添加含有上述成分的中藥,往往會造成免疫失敗,建議在接種前幾天,如對中藥成分把握不準的話,還是儘量不要使用為好。

  • 五:偏聽廠家宣傳

獸藥生產廠家很多,市場競爭激烈,有些獸藥不光成分一樣,名稱也五花八門。一些廠家為擴大銷路,不是在質量上下功夫,而是在宣傳上投入大量精力。比如在包裝名稱、宣傳材料和說明書上吹噓自己的產品如何神奇等,或搞一些有獎促銷活動。養殖戶若不明真相而選用其產品,不僅花了冤枉錢,還造成不應有的損失。

養殖戶用藥7大致命誤區

  • 六:不明病因用藥

目前養殖場戶動物疫病種類繁多,新的疫病不斷出現,疾病多呈現混合感染,如病毒病、細菌病和寄生蟲病多重感染,這些疫病的新特點給診斷和治療帶來麻煩。然而,正確診斷是選擇獸藥的前提,有了確切的診斷,方可瞭解其致病菌,從而選擇對致病菌較敏感的獸藥。有的養殖場戶在沒有弄明白什麼病的情況下,就急於用藥,甚至把普通疾病當傳染病治療,延誤治療的最佳時期。

養殖戶用藥7大致命誤區

  • 七:長期使用獸藥

一些養殖場戶認為當前養殖場疾病多,唯一的辦法就是從小到大不間斷用藥,不用藥動物就會生病,就會死亡,其實不間斷用藥是毫無道理的。一是增加用藥成本;二是對機體造成毒副作用,破壞腸道菌群平衡,反而降低機體抵抗力,還可以增加細菌的耐藥性;三是導致獸藥殘留超標(致癌、致突變、致畸),影響畜產品質量安全;四是影響種畜禽的生產性能和繁殖能力;五是動物排出含有獸藥成分和重金屬的糞便,汙染土壤,進而也給植物的生長髮育造成影響。隨著其加工成飼料,這也影響動物的生長髮育和畜產品質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