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藝術性來說,《蘭亭序》是捧出來的,還是真的美輪美奐?

千千千里馬


我是用文章記錄歷史的縮影,我來為大家回答。

《蘭亭序》是晉代書生王羲之在紹興蘭渚山下以文會友,寫出的“天下第一行書”。

《蘭亭序》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飄逸、字字精妙,點畫猶如舞蹈,被歷代書法家奉為極品。

在唐朝,文韜武略的唐太宗李世民對書法獨有情鍾,尤其是喜愛“書聖”王羲之的墨寶,他利用帝王之便,網絡天下王羲之的作品。每每得以真跡,變視若珍寶,珍藏身邊唯恐丟失。

對於王羲之來講,也十分喜愛這一份作品,作為家族的傳家寶,一路相傳。到第七代智勇,智勇少年出家,十分酷愛書法,對祖上王羲之、王獻之的書法極為敬佩,決心將祖上書法再現風華。他練習書法極為刻苦,在永欣寺時,就曾蓋著一座寺廟專供練字,並誓言“字不成,不下此樓”。

就在這冷冷的小樓裡,他如痴如醉運筆揮毫,經過30年的書法苦練,智勇的名氣越來越大。《真書千字文》就是智勇的代表作品,歷代評價頗高。智勇一生活了將近100來歲,在他逝世時,將《蘭亭序及》傳給自己的弟子辯才和尚。辯才和尚也對書法很有研究,他知道《蘭亭序集》的價值,遂將它珍藏在臥室樑上特意鑿好的一個洞內,後被李世民所得。

評價

世稱蘭亭章法天下第一,以其神韻氣質通透自然,讓書法充滿神韻的技巧,是後世書法家必學的。

世人模仿蘭亭,幾乎都不取“行”,都是對章法佈局很看重。

《蘭亭序》的章法、布白、字距、氣息、神韻,都是在蘭亭還沒有出來時,天下所沒有的。

初來時,成為王家學習書法的範本,後背李世民發揚光大,成為天下學習的範本。

古人法帖,密不外傳,是李世民鉤摹給世人看,才把精品的東西讓大家能夠有學習的範本。

歷代名家法貼,一定有一個廣泛的“粉絲”,也就是一群不錯的追隨者,才能名揚於世。

一本不可學的字帖,即使字再好,也不可成為當時的佼佼者。歷史上一流的書法家何二流的書法家,大致區別在此。一流的人法度完備而且風格獨特,便於學習。

二流書法家在地域甚至當時有名,但是在風格和法度上沒有自己的特色,所以只能文明一時,不能萬古長流。

《蘭亭序》結構筆法千變萬化,其中收起、向背、奇正、密疏等等,這是王羲之最擅長的處理技巧,在《手札》、《聖教》中均有體現。

在《蘭亭序》中,唯一的差別就是“下筆如有神助”,變化比平時更為自然。這是一種酒後忘情所為,下意識所作。

學是沒有人能學好的,即使褚遂良虞世南,在字形上也未必都把握的準,就看二人臨本和馮承素摹本,筆法字形處理上都是有異同的。


用文章記錄歷史的縮影


有很多人都質疑《蘭亭序》是“天下第一行書”,從質疑的角度大概可分為三種人。

專業人士:蘭亭無真跡

其實早在上世紀到今天,就有很多專業的學者,書評家,鑑賞家等等質疑《蘭亭序》第一的位置。

當然,此類人士質疑絕對會有一些自己獨到的見解,但是統一的出發點就是“蘭亭非真跡”,都是摹本臨本,即使再精妙,也不可能還原原作。

此類質疑者,不懷疑《蘭亭》是第一,但是質疑現在流傳的《蘭亭》是第一,以其非真跡原本。

這個出發點是可靠的,因為在唐朝李世民開始,當朝褚遂良虞世南歐陽詢等等,對此帖都下過很大的功夫,可見這本帖在唐朝當時的“專業圈”也是非常受肯定的。

但是傳言李世民帶真跡入土了,所以傳世的都是一些摹本。

唐朝的蘭亭,有多珍貴呢?

真跡當然是國寶,李世民恨不能抱著睡。但是能見證蘭亭珍貴的是另一件事。

李世民把蘭亭的臨摹本作為“國禮”送給異族番邦,送給王公貴族,送給有功大臣。

所以在當時來說,臨摹本還是不少的。就比如褚遂良虞世南,二人臨的蘭亭序,非常神似,用功頗深,所以二人臨習次數非常多,但是每人只流傳下一本,這就證明,這兩本很大可能是最好的那本,流傳有序的那本。

但是到《蘭亭》無論是名聲,還是實力,都是一流名帖。


再回到專業人士的質疑,一般認為在顏真卿《祭侄稿》之後,《蘭亭》無真跡的情況下,二者排位有待商榷。

普遍認為:《蘭亭》真跡應為第一,《祭侄稿》為第二,《蘭亭》臨摹本為第三。

當然,這個只是學術界爭論,但是從一定情況上,無論是古,還是今,都足以證明蘭亭的珍貴性並不在“名”上,而是本身可學習的價值就非常高。


初學者質疑:為何蘭亭第一?

初學者也會質疑蘭亭,但是他們的質疑比較有意思。

他們接觸的字帖,書家比較多,自然認為《蘭亭》並非不可一世,其餘書家真跡,都可與之一奪。

這個質疑的情況,是正常的。

《蘭亭》的 奧妙,是通過自身水平的提升而發現越多的。

被歷代書家稱為“神品”的字帖,怎麼可能一個沒學過書法的人就能看出來好在哪?

如果一個沒學過書法的人,一個初學者,都能看出其“神品”在何處,那書法豈不是太不值錢?歷代“評者”豈不是太小兒科?

這就好比一個只吃家常菜的人,如何讓他去品評八大菜系優劣好壞?這要是當上評委,還不把廚子氣的給他油炸了?

這是個很簡單的道理!但是很多人都想不通。

都以為書法是接地氣的,是人人都可以看懂的,只有人人都可以看懂的字才是好字!


這並不是一個錯誤的理論,相反,這是一個正確的二百五理論。

從眾心理:《蘭亭》第一,或《蘭亭》只是李世民眼力的第一!

剩下一部分人,就是不學書法的人。

大體分為兩種,一種是比較相信歷史的考量,認為《蘭亭》是第一一定是有其原因,絕非浪得虛名。

這類人是比較理智的一部分人,他們知道歷史上任何一種事物都不會憑空得名,也絕不可能受著質疑,還能領頭一千年。

一種就是隻會固執的質疑:《蘭亭》是因為李世民捧,王羲之也是因為李世民捧才火的!《蘭亭》做不了第一,王羲之也不配當書聖!

這類人典型的有智商,但是缺根弦。

一本字帖流傳千年,難道只有你這麼聰明才懂得質疑嗎?李世民都死了一千多年了,難道就沒人翻案?

往往很多人容易聰明反被聰明誤,一千多年,大唐都結束了一千年,這一千年的時間為何只有你這麼聰明呢?

難道您的質疑是來自天才的思考嗎?看來應該好好把這種人供起來,簡直千年一遇的奇才。


簡單總結

其實《蘭亭》是不是第一這件事,根本不用拿專業角度去品評。

只需要一個人,有簡單的辯證思想,就會很容易看清一件事。

歷史是有淘汰選擇性的,沒有一個會有名不副實的人或事能保持千年不變。

學詩詞要學唐詩宋詞,並非唐沒有詞,宋沒有詩。也並非明清詩詞就不可入目!

但是一定是先從唐宋開始學是最好的,因為發展到了頂峰,精華比較多。

歷史總是會把最好的,最合適的流傳下去。

書法至高於魏晉,此時真行草隸篆已經發展完備,這就是後代書法的起點,所以從根開始學,一定是最有利邁入整體的。

晉後之時,以王羲之書最為流行(南方),王羲之為代表的琅琊王氏家族的書法,都有可學之處,但是以王羲之最盛。

這句話並非我所說,一定你會有事實根據,從晉書,到梁武帝蕭衍書論,到顏真卿老祖宗顏之推《顏氏家訓》中都有記載,王羲之的字就是當時最為可貴的學習範本。


到初唐,李世民開始網羅王氏書法,難道是李世民慧眼識英雄嗎?是書法界的伯樂嗎?

一定是王氏名聲在外,李世民確實喜歡王字,才開始收集。

尤其《蘭亭》世代秘傳之家寶,智永的字就是得蘭亭真傳,細觀智永千文的章法,上下左右字形變化非常之豐富,用筆肥瘦藏露布白變化均是精妙,這就是取了蘭亭中的一點臻至化境而來的。


蘭亭到底好在哪?

都說蘭亭好,到底好在哪呢?

曾經我寫過關於蘭亭的文章,並未深入,只是從表皮的起行收筆的變化說了說,結果還是有大部分人看不懂,甚至還在說“人家就隨便一寫,哪有你想的這麼多”“這些變化有什麼用嗎”?

其實對於這些評論,就可知道書法水平如何,一個還不重視起收筆的人,書法水平一定是未入門的人。

所以說什麼都可以理解,後來也就釋然,並沒有什麼解釋能讓他們瞭解《蘭亭》高妙之處。

後來索性把歷代蘭亭評論和跋尾貼上去,依然還會有人說“李世民捧的,人云亦云罷了”

所以註定,有一些“愚人”是沒法跟他們解釋的。

說蘭亭好,今日不細說,就但從幾個角度來說。

章法

先說章法,章法是最可學的了,是每個書家都需要學的。

世稱蘭亭章法第一,以其神韻氣質通透自然,後世楊凝式得其章法,自然書寫《韭花帖》,後世稱為“小蘭亭”。

章法,一個通透自然,讓書法充滿神韻氣質的技巧,是每個書家都應該學的。

世人摹蘭亭,幾乎不都取“形”也不會都刻意取“筆”,但是對於章法佈置很看重。

比如褚遂良虞世南,臨本來看,外形跟馮承素摹本(真正的下真跡一等)有很大不同,無論是用筆,還是部分字的處理,在外形上都有些不同。

但是,看章法,二人臨作章法幾乎與原貼無差,所以營造的通篇神韻氣息,與蘭亭真跡非常相似。

再者就是看趙孟頫文徵明董其昌王鐸等等,他們臨蘭亭,也都是有自己的一套處理字形的方式,對於章法,大多數都保留原貼風格。

如文徵明趙孟頫用格子紙,但是字距間隔氣息的掌控深得蘭亭真傳。

這就是為何蘭亭受世人追捧。

《蘭亭》章法,布白,字距,氣息,神韻,都是在蘭亭還沒出來時,世上絕無僅有的。

出來之後,就成王氏家族的學習範本,後被李世民發揚光大,稱為天下學習範本。

古人法帖,密不外傳,是李世民讓人鉤摹給世人看,才把精品的東西變得讓大眾都有機會學習。


試想,如果《蘭亭》還保存在一個家族手裡,那麼這個家族的書法一定代代相傳,輩出名家。

但是蘭亭也永遠不會成為“第一”。


只要好的東西,被一個恰有傳播能力的人傳播,才能成為“第一”。

顯然李世民具備這個條件。

如不是皇帝之位,世人也只不過能聽到《蘭亭》的傳說罷了,誰有見過蘭亭呢?誰又有機會學蘭亭呢?

連學都沒得學,蘭亭又憑什麼成為書家心目中的第一呢?他們又學不到,那以什麼樣的對比評蘭亭為第一呢?

這是環環相扣的。

歷代名家法帖,一定有一個廣泛的“粉絲”,也就是有一堆不錯的追隨者,才能名世。

一本不可學的字帖,即使字再好,也不能成為當世的佼佼者。


歷史上的一流書家 和二流書家,大多區別就在此。一流的人法度完備而且風格獨特,便於學習。

二流書家有地域名甚至當世名,但是在風格或是法度上沒有一流完備,所以只能名一時,名不了萬世。

蘭亭的第一地位不可撼動,是因為他是每個人,每個寫字的人都應該去學的。

就拿章法來說,歷史上,在蘭亭之前,有沒有類似蘭亭的章法?

在蘭亭之後,這種章法普及了,但有沒有一本字帖在神韻氣息上超過蘭亭?

沒有

《韭花帖》學到了,是小蘭亭。米芾也學到了,是《蜀素帖》。雖在前十,但均不能成為前三。

論祭侄稿章法,亂中和諧,氣息上給人一種憤怒感。

在說《祭侄稿》,之前有類似作品嗎?之後明清大草多學於此,但是有在這種悲憤上超過祭侄稿的嗎?

就不一一推舉《寒食帖》了,寒食帖章法給人一種“鬱”氣,大家自行體會就好了。


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話:歷史上不會記住第二個吃螃蟹的人。


當然,這還只是章法而言,是每個書家都可取的,可學習的部分。


結字筆法

結字筆法千變萬化,其中起收,向背,奇正,疏密等等,這正是王羲之最擅長的處理技巧,在《聖教》《手札》中均有體現。

但是在《蘭亭》中,唯一的差別就是“下筆如有神助”,變化比平時更為豐富自然。

這是一種酒後忘情之作,下意識而為。

學是沒有人能學好的,即使褚遂良虞世南,在字形上也未必都把握的準,就看二人臨本和馮承素摹本,筆法字形處理上都是有異同的。

這些變化,看都看不懂,如何談好壞學習?

還是那句話,只吃家常菜的人,甚至連食材都認不全,如何去給大廚當評委?

每個人都會寫字不假,每個人都會看字不假,但是否能以一個“書法”的角度去看呢?

最簡單的,看書法,知道什麼是“法”嗎?


當這些都不具備還想多品評兩句,自覺很有欣賞能力的時候,往往都會說一句“字是寫給人看的,讓普通人都能看懂是好字,才是真正的好字”(“不勞而獲”怎麼就那麼應該?)


蘭亭可學處很多,但是未必是一定的學的字帖。

不學蘭亭不影響成為書法家,但是看不懂蘭亭,一定說明自身基礎還差得遠。


換句話說,歷史上哪個名家大家說過蘭亭有問題?

質疑蘭亭的人,可以說我們這種沒啥名氣沒啥水平的人胡編亂造,但是也要說古今大家評蘭亭好,第一,也屬於胡編亂造嗎?


其實很多事,都不需要細想,單純一個簡單的辯證法就能看明白。根本不需要去分析蘭亭,沒什麼用,懂的自然懂,有些思考能力的自然會慢慢懂,一些愚人如何解釋也不會懂。


正如郭德綱所說:人家從小說相聲說了五十年,你坐著就聽了一天相聲就給別人提意見,憑什麼呀?

這本字帖流傳了千年都沒啥問題,而且懂得人一直都不少,憑什麼你才活幾十年,更沒寫過幾天字就去否定一本字帖的價值呢?

如果你是潛心研究了幾十年,能從一點上說《蘭亭》有問題,這也是受別人尊重,有價值的。

時間沒絕對的事,蘭亭是被封為第一,但也不是絕對的哪裡都好。

可是,你覺得一個連幾個正經字都寫不出來的人去品評蘭亭的優劣,有可能嗎?


人家種了一輩子地,你這剛吃了五穀雜糧就跟人家探討如何種地,還誇誇其談,你這不對,你那樣太費事,你到底會不會種地?

人家怎麼不一鎬柄拍死你呢?


話雖糙,理絕對是這個理。

品評名家之前,一定要先有一定的水平,再有角度,其次是立場。

說一人好,就要有好的道理,說他差也不能就光來兩句國罵就完事。

如果這樣都管用,那古人造反何必揭竿而起呢?動嘴罵娘就推翻舊王朝了!

還是得有點實力才行。


今日也就簡單說一下蘭亭哪好,並沒有圖解和詳細說明,真沒有必要。

以前這樣做過多次了,也沒什麼效果。如有興趣,去翻我前文就好了。


汝學詩應在詩外,講蘭亭好估計也不能從技術層面講,沒什麼用。

技術未必人人都看得懂,也未必誰都當回事,畢竟動筆的人少,看客多。

還是講道理容易一些。


好比爹媽在那做飯,做了一輩子飯,你天天只會張嘴吃,也不動手,最後跟他們來一句“你們做飯太難吃了”

你覺得會是一種什麼後果?

我覺得應該反手就是一大耳帖子!


你要真是一三星米其林大廚,或者八大菜系名廚,來一句你們做飯太難吃了,估計還有人信。

但你想過沒有:等你當上大廚之後,還會隨隨便便說人家這不好那不好嗎?是顯得你很有能力還是特有自信?


如果你們見我哪天說一個人字差,我一定特有自信說他差,以前也說過幾次。

但是這種情況沒太多,畢竟我面對的大多都是名家大家,少有二把刀。天天看二把刀也煩,有那時間看看古帖更長見識。


梁宇航


《蘭亭集序》,是專業高級同業捧出來的!因為,真正好東西,必被推介,必被捧揚!

《蘭亭集序》中國書法用筆的巔峰之作,中國書法藝術的頂級存在!瀚海碧波,古今書法千千萬萬,萬萬千千,為什麼偏偏《蘭亭集序》讓人心悅誠服地去推捧?!

《蘭亭集序》,神級的存在,它自身所展示的冠領超群的書法魅力,劃破時空,光芒透射於書法藝術之域!

《蘭亭集序》,是在用實力說話,至於它的作者是誰,是阿貓阿狗不管,都註定在書林好漢vip坐席上,地位超然的居中獨尊!而恰好,他是王羲之,於是,書聖只能是他了!

《蘭亭集序》,說天下第一行書委屈它了,是書中的皇極至尊。蘭亭筆法,深淺莫測!於是,就是剛剛跑步進來的書法愛好者也對蘭亭帖不以為然,嚕~嚕~~,天下沒人了,怎麼蘭亭序可以是第一呢?字都寫不正,瞅著就不順眼,奇哉怪也不服啊!英雄少年請留步,你的不服是對的啊,你忠於內心,跟著感覺走,做真實的自己呵呵^_^^_^《蘭亭序集》,筆法適意而動,筆觸時而飛躍恰好又頓然,情韻生動,妙極顧盼,超然不羈,此中奧妙,非高手不可參悟領略,這裡真沒有故作神化,書法是精微技術高敏體驗,一般學功不深的書者,無從知曉,這也是很多人對王羲之蘭亭序不以為然的原因!巔峰用筆的蘭亭序,筆畫的推進施行有著初學者不能體察的因果奧妙!

《蘭亭集序》,現在看到的雖然不是原作真跡,但得助於馮承素的高超複製技術,神筆遊走的筆跡得以纖毫畢現的重現,仔細看放大瞧,難道這不是真跡?!驚歎,歎服!工匠精神是藝術探索的態度,我國古代人民做事的方式,請我們保持、傳承!






書法傳密


首先,《蘭亭序》的藝術水平是很高的,其筆法、字法變化豐富,書風流美,足以代表魏晉風流的書風。

其次,《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似乎名不符實。因為《蘭亭序》並不是王義之最好的行書。具體來講,一是《蘭亭序》過於流美,與寧拙勿巧的書法美學思想有所衝突。流美當然也是需要的,但不能過;拙趣也是需要的,但也不能過。《蘭亭序》寫的瀟灑自在,風姿綽約,便少了樸拙。二是《蘭亭序》筆法露鋒過多,藏不住鋒芒,尖俏的筆鋒外露,偶爾為之尚可,多了便成習氣。三是《蘭亭序》筆畫過於纖細,提按表現過於明顯,過於表現筆鋒的使轉,便失去了厚重。後學者在學習《蘭亭序》時,不明白這個道理,臨寫出來的《蘭亭序》壓不住紙,上不了牆,尖飄浮滑,便與魏晉風度相去甚遠了。四是王羲之最好的行書是他的手札及大家都知道的《聖教序》,這些書法作品看不到尖飄浮滑的病筆,處處厚重,大方得體,樸拙真實,散淡高古。五是《蘭亭序》是王義之在飲酒似醉非醉的狀態下,在眾目睽睽之下,拿著別人的筆信筆而為,凡寫過字的人都知道,在這種場合與狀態下去寫字和創作,往往寫不出自己高水平的作品,我們大膽想象一下:當時王羲之拿筆寫字,一上手發現筆的性能與自己常用的筆不一樣,又不能不寫,在酒精的作用下又藏不住鋒,索性放開去寫,好在有那麼好的功力在,就這樣一揮而就,為後人留下了這幅傳世佳作。等他酒醒後再看,完全不是自己的風格,作品中出現特別新奇的東西,感覺特別驚奇與驚訝,提筆再寫,已找不到當時的感覺了。

所以客觀地講,《蘭亭序》寫得美輪美奐,藝術水準很高,足以在書法史上佔有很高的地位,但絕不是書法中的"神品"或“極品",那只是在皇帝的個人喜好的推崇下被神化的。


山西河東洗心齋書法


王羲之的《蘭亭序》作為天下第一行書已經深入人心,但是不管是在古代還是近現代,都有人對《蘭亭序》提出過質疑,這種質疑主要來自兩個方面,第一個就是《蘭亭序》的真偽問題,第二個就是關於《蘭亭序》是天下第一行書的問題。

一、關於《蘭亭序》的真偽問題

關於《蘭亭序》的真偽問題,最近很少有人在討論了,因為《蘭亭序》是真的已經被廣泛認可,歷代主流書法界也都認為《蘭亭序》是真的,如果認定出《蘭亭序》是假的,那麼整個書法史或許都要改寫。

郭沫若先生曾經認為《蘭亭序》是偽作,認為當時的人還寫不出如此成熟的行書來,並且《蘭亭序》的風格和王羲之其它的書法作品風格不同,並且還引發了一場全國性的辯論,史稱“蘭亭論辯”。

當時大部分文人支持郭沫若,包括啟功先生在內,唯有南京的高二適先生堅持認為《蘭亭序》是真的,雖然高二適先生勢單力薄,《蘭亭序》是真的這一觀點也沒有被推翻,反而再一次為《蘭亭序》證明。

郭沫若的失誤在於,他以民間書法風格去考量文人書法,沒有考慮到魏晉時期民間書法的滯後性,當時王羲之能夠寫出如此成熟的行書是完全有可能的,如果以此為依據,那麼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廿九日帖》、王詢的《伯遠帖》也都有可能是偽作。

第二、關於《蘭亭序》天下第一行書的問題

認定它是天下第一行書,首先要承認它是真的,這樣才能討論它的價值,若果這件作品是王羲之所作,在當時能夠寫出如此作品,被稱為第一是名副其實的。

因為《蘭亭序》的書寫風格代表了中國書法行書的完全成熟,以後的行書即使水平再高,也是在蘭亭序的基礎上的發展,《蘭亭序》開創了一種新的書體形式,如果沒有王羲之的《蘭亭序》,行書的完全成熟,可能還要再晚幾年。

王羲之本人的書法在當世便已經非常的出名,他的水平不僅體現在《蘭亭序》裡,他的《喪亂帖》、《快雪時晴帖》、《二謝帖》都是大師級的作品。

唐太宗李世民喜歡他的書法也是理所當然,把他的《蘭亭序》奉為天下第一行書,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l


不二齋


馮承素神龍本蘭亭序的藝術價值是絕對沒有問題的,雖然從技到藝的過程中淘汰了99%以上的普通人,但是李世民乾隆項元汴卻是那1%人群中最頂尖的鑑賞家,,

假如神龍本蘭亭序是王羲之原版的雙鉤廓填本,那麼她的藝術價值絕對是中國書法的第一,即使有王羲之的另一個原版版本,藝術性也要低於這個複印件,原因大家應該懂的,,

褚遂良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地位是被低估的,他的書法造詣雖然不能和王羲之相比,卻不會比其他頂尖書法家差,然而褚遂良版蘭亭序的價值遠遠低於神龍本,,

現在最大的疑問在於神龍本的原版是不是王羲之所做,或者更精確的問是不是王羲之在蘭亭曲水流觴詩會現場所作的原本,,

這裡有兩種可能,一種是神龍本原本是王羲之在詩會後很久作的一個抄本,這個可能性不大,因為作品中好多塗改保持了原貌,王羲之再寫肯定會去掉塗改,,

還有一個可能,神龍本摹的是智永的摹本,畢竟李世民騙取蘭亭序的故事過於離奇,智永本身就是一個智者,怎麼可能被人那麼容易騙到,很可能是智永自己臨摹了王羲之的蘭亭序,假裝被李世民派人騙走,論據有二,其一智永是中國書法史上最被低估的書法家,而且他是王羲之嫡系子孫,臨摹出高水準的蘭亭序易如反掌,其二是世人從來沒有見過智永臨摹的蘭亭序版本,這件事本身就不科學,,


劉慧穎A


蘭亭序既美輪美奐,又是李世民和歷朝歷代的君王、書家捧出來的。

蘭亭序為什麼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個人認為大概有以下四點:

1.筆法連貫,結構精美,章法自然,可以說是美輪美奐,更是學習行書的法帖,歷朝歷代的書家都對其評價極高。

2.蘭亭序的文章本身也是千古名篇佳作,與其書法渾然天成,交相輝映。王羲之把自己與好友曲水流觴的親身經歷記錄在蘭亭雅集的故事裡,引發出人生苦短和及時行樂的感嘆,體現出那個時代積極入世的人生觀和道家學說主張無為形成的鮮明對比。如果王羲之是抄錄屈原離騷或漢代的文章,同樣的字,藝術價值就會大打折扣。

3.蘭亭序無真跡。俗話說,得不到的都是最好的,何況神龍和定武兩個臨摹本都那麼精緻。

4.唐太宗李世民極力的推崇,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等一大批唐代書法家心摹手追,引領了一個學王羲之的書法潮流。應該說王羲之書聖地位的確定,李世民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但在李唐王朝滅亡之後,宋元明清的君王和書家對蘭亭序仍是推崇備至。可見蘭亭序的美輪美奐是成為天下第一行書的主要原因。

佳順書法網絡學院定期分享書法乾貨,歡迎關注!


佳順書法網絡學院


說起《蘭亭序》,就不可避免的要提一提作者“王羲之”。

魏晉之際,門閥名士們組成了許多類似今天的“朋友圈”,如“竹林七賢”、“三謝”、“四庾”、“六郗”、“八王”等。其中支撐東晉王朝的王、謝、庾、恆四大名門在書法上有成就的就不少。這些“官二代”或“富二代”們或重“玄學”或好酒或喜“磕藥”或善音律,但於書法卻是共同的愛好。從這個意義上講,書法就是他們“圈內”較量比拼的“小眾藝術”。

在手機裡隨便翻到幾張圖片,雖榻印不是很精,但大家或許可大概對當時的書風有個比較


最底這張是王羲之的,是不是也沒有太突出的地方?從以上看,大家的水平可以說都在伯仲之間。又據虞和與陶弘景稱:王羲之於少壯在臨川時寫的字,既不足觀,也沒有可取的地方;現在看到他所有好的作品,都是在永和十許年中寫的,也就是王羲之五十出頭左右。

《蘭亭序》等書作就是在此期間完成的

到此時可見他書風為之一變“裁成新體”已獲成功,名聲也在此時而“大噪”。

這裡姑且不論唐太宗對他的人為“宣揚”,起到的作用。臨習過《蘭亭》的書友們也就能體會到:這期間雖結體變化很大,但於筆法還是保留了以前的“底子”,還是普遍流行的“魏晉風骨”,只是更加的遒麗而爽勁。

所以個人不知言表、五體投地地認可趙大師的:“結體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的真知灼見。

拋開《蘭亭序》的真偽問題,自它問世於今,已過去了1600多年,為什麼還能歷久彌新呢?

這在於《蘭亭集序》是美文與美書的最美相映、是書法與情懷的最佳表達。。。它的高度已超越用純技法去分析,以美輪美奐來評價的範籌,而是要用哲學思想去解釋的一種現象:就是“中庸”、“中和”之美。它就像一隻容器,什麼都裝在其中,什麼人都可從中各取所需。這一特質,也許就是《蘭亭序》被世人推為“天下第一行書”的理由吧!

拙嘴笨腮 語無倫次 希望大家指正!


臨池管窺


《蘭亭序》的出名,始於射殺兄長而君臨天下的李世民,他對王羲之推崇之至,據說他收集了王帖一千餘件,而《蘭亭序》更是他派一位大臣從辯才那偷來的。

那麼,是不是說,《蘭亭序》江湖老大的地位是老李同學一手炮製的呢?

也不盡然,話說機會從不降臨給毫無準備的人。老李要抬《蘭亭》,《蘭亭》自身的質量還是關鍵啊。

《蘭亭序》能居天下第一行書,第一得益於“蘭亭雅集”這一盛會,這一流傳千古的文壇第一雅事,本身就是傳奇。

其次得益於《蘭序集序》這一文章,有一文壇盛事,再有一文記載,想不流傳千古都難。

再次,才是老王先生的這一支筆,書就了《蘭序集序》這一書法作品。前面說的盛事和美文,老王也許想到了會流傳後世,但這一書法作品能影響深遠,也許是他沒想到的。

也許有人說,如果沒有唐太宗這一書壇最大吹鼓手,《蘭亭》不會有這麼大的影響。這一點也許是對的,畢竟以當時的資迅,聽說過《蘭亭》的都不多,見過的人更是鳳毛麟角。從他翻刻蘭序這件事來看,他是有很大貢獻的。

當然,老王的其他字也都很好。

更多交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經常聽到有朋友對書法作品的疑問,講自己不懂某件作品優秀的原因。或者講,為什麼“xxx”作名氣這麼大,究竟好在哪?在很多地方,甚至將矛頭指向千古名作,無論《祭侄稿》亦或是《寒食帖》,凡此種種,舉不勝舉。最近在關於蘭亭序的文章下偶然看到的質疑聲——蘭亭序哪裡好,為啥是天下第一行書,我看趙孟頫的字或者XXX的字比蘭亭序好看呀,是不是皇帝的新裝?

凡是種種,我都把它歸為“為什麼說一件書法作品寫的好”,或者說“一件書法作品如何欣賞”,乃至於“某書家作品為什麼格調比較高”上面去。

其實,無論什麼樣的問題,透露出的信息中最核心的其實就是一般來講提問者對書法作品中基本的審美是不甚明瞭的,也就是說,存在對書法有著“欣賞不來”、“不知哪裡好”這種類似的想法。

實際上,如果我們拋開中國傳統藝術的審美觀念和藝術作品創作的理念去談王羲之的蘭亭序,說他寫二十幾個不重樣的“之”也好,還是他醉酒以後隨性的書寫也罷,都是人云亦云的泛講,還是不能說明一件作品的審美價值在哪裡,只不過是不通審美的人神話了王羲之本人,寥增談資罷了。

你知道怎麼判斷一幅書法作品的優劣嗎?從書法中陰陽關係談起

在問答回答的這篇文章裡,我較為詳細的解讀了書法基本派生概念,即陰陽關係的統一,也是分析一個帖的基本方式,具體方法我就不再贅述,直接看蘭亭序中關於其中單字關係的闡釋。

如果我們不去關注他的筆法,只關注單字的筆畫方向,我們會發現一個事實,那就是,在“青”的部分,上三橫分別是“仰、平、俯”三種,這三橫無論如何組合,就是在做“開”的字勢,即橫間緊結,外部有擠壓之勢。而下部分的月字是做“合”勢,而爭的部分中間做“開”勢,在感覺上比較緊密,上下較為舒朗,如果我們對比二王系統的其他字例,可以發現,其中關係都離不開以上闡述的各種關係。

我們可以基本發現一個關係——只要是學習二王在這個字處理上採用的手段無非這麼幾種,開合處理上,“青、爭”抱圓的部分基本為“合”,方折的部分基本為開,在左右部分對應的位置,如果左合右開,那麼這兩個部分就存在著一定距離,而左合右合,如圖二,那麼就較為緊密。

基本瞭解這麼一種規律以後,我們基本上可以通過分析王字單字再對歷史書家做對比的時候,明白該書家對王字繼承的地方在哪裡了。當然了,王羲之不單單創立了這樣一種處理方式,

在二謝帖中,左半部分的上部分三橫向筆畫,分別形成三組關係,即“開、合、合”,以合為主,下半部分馬上處理做開勢,在右半部分除了反其道而行之外,右半部分的疏朗與點畫的纖細與左半部分筆畫的凝實厚重形成了鮮明的疏密,錯落感更為強烈。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王羲之在字形方面的“因字賦形”的能力堪稱可怖,要知道蘭亭序只是一篇草稿,王羲之在單字上的細膩處理幾乎在一瞬間就完成了,後來人學習的時候在字形上不過模仿而已,已經很少有隨字形、體勢的變化去自由組織一套字內關係了,純粹的套作!

我們學習書法的都知道,有時候看一些字要極為關注換方向的地方,就是關注調鋒的地方,調鋒的地方處理越是豐富,這字調鋒的處理方式越多,這個字在用筆上的筆法就高級。而調鋒的方法無非1直接轉過來2直接轉的時候折筆3翻筆 在蘭亭序中,這些關係幾乎都是成對存在的,在一個字中就是這樣!

歷來臨蘭亭的本子,如果我們以“下真跡一等”的馮承素摹本做對比,或多或少的會發現,我們上面提到的關係所有的書家都略有缺陷,在臨摹上沒有盡善盡美。

其中趙孟頫更是將方圓、轉折、翻或折這樣的用筆顛倒處理,如果從技法上去理解,趙孟頫臨蘭亭實際上是一種基於單字結構準確的一種意臨,但是並不違背蘭亭本來透露出來的信息,所以趙孟頫的蘭亭序顯得高級!

書法愛好者通常欣賞書法會從結字是否平均處看,但是在王羲之這裡,基本不會出現四平八穩的結字方式,必定是有著攲側、大小的微妙變化。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中說“作書所最忌者,位置等勻。且如一字中,須有收有放,有精神相挽處。王大令之書,從無左右並頭者。右軍如鳳翥鸞翔,似奇反正。”就是這樣的道理。

實際上在把玩一件作品時,先從細節處入手最能得古人巧妙處,如果閒暇有空,不妨拿起古人名帖,只關注一字起筆之處是否有同樣形態,轉折處是否只用一種方式,單字是否字內筆畫位置均等,這是古人寫字最得意處,書法妙跡與俗品的區別也就在這裡體現。

王羲之講:“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實是寫字態度鄭重,於字內做各種變化的重要性,如果不能關注到這一步,就好比拋媚眼給瞎子,沒有絲毫用處。

限於篇幅,不能就蘭亭字與字之間的關係,行與行之間的關係做詳細解析,以後文章再為解析,感謝您的閱讀,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由一金堂原創發佈,謝絕其他平臺與公眾號的轉載,歡迎轉發。對於本文觀點,您有什麼看法,還請在評論區留下您的觀點,相互交流印證,方能長足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