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走「高冷」風的航天科研離我們普通百姓有多遠?

一直走“高冷”風的航天科研離我們普通百姓有多遠?

仰望星空、北斗環繞、嫦娥伴月、神舟起航、天舟穿梭;每次新聞上出現激動人心的航天新聞,火箭發射成功,衛星發射了多少等等。我們除了歡呼雀躍,為國家強大而感到自豪之外,就沒什麼特別的感覺,好像這一切都離我們的生活遙不可及。

所以一提到航天科研,我們除了感嘆人類已經有能力去探索這未知的宇宙外,就別無任何特別的情懷。你不能說這是不愛國的表現!因為人都是這樣,在一個不能理解的領域中,而且沒有真切影響到自身的情況下,是很難有獨特的情懷去理解去深思。

究竟,“高冷”的航天科研真的離我們遙不可及嗎?不,其實,它就在我們普通百姓的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不管是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的成功,衛星返回技術的掌握,還是尤其是當今最火熱的“北斗星”。這些航天科技的成功,都進一步都提高了我們的人生安全以及生活質量的保障。比如:


‍人造衛星

一直走“高冷”風的航天科研離我們普通百姓有多遠?

人造地球衛星按用途可分為三大類:科學衛星、技術試驗衛星、應用衛星。其中應用衛星是直接為人類服務的衛星,數量極多,其中包括:通信衛星、氣象衛星、導航衛星、測地衛星、地球資源衛星等等。‍

一直走“高冷”風的航天科研離我們普通百姓有多遠?

通訊衛星

1.通信衛星

是跟我們關係最密切的衛星,但凡電視的轉播、個人的移動電話、與高速網絡等和通訊有關的服務,都和通訊衛星脫離不了關係。沒有它,你就很難打越洋電話或觀看世界新聞、國際比賽。

一直走“高冷”風的航天科研離我們普通百姓有多遠?

颱風預測,幫助我們提前做應對措施

2.氣象衛星首次讓人類能夠全球無死角的預報氣象,主要用於氣象觀測工作,如根據雲的動向判斷哪裡陰天,哪裡出太陽下雨等,如今,隨著技術的發展,天氣預報也越來越準確,人們可以在出門就知道今天需不需要帶雨傘,逐漸深入影響著大多數人的日常生活,更重要的是,氣象衛星在臺風、暴雨、強對流、鋒面、季風型熱帶輻合帶等氣象災害的監測方面發揮著無法替代的作用,所創造的時間拯救了無數人的性命和難以估量的財產損失。

一直走“高冷”風的航天科研離我們普通百姓有多遠?

3.導航衛星顧名思義就是導航的,可以說是當今的“羅盤”,可以為全球船舶、飛機等指明方向,導航範圍遍及世界各個角落;可全天候導航,在任何惡劣的氣象條件下,晝夜均可利用衛星導航系統為船舶指明航向;有了它你才能拿著手機地圖導航到你任何想去的地方。

‍衛星返回技術‍

主要表現在太空育種方面,利用微重力條件,在空間進行各種科學實驗,生產和製造地面難以獲得的材料和物品。比如形狀記憶合金,在地面很難得到均勻樣品的情況下,空間加工可以生產出優質均勻的TH合金。

一直走“高冷”風的航天科研離我們普通百姓有多遠?

這種合金在臨床醫療領域內有著廣泛的應用,例如人造骨骼、傷骨固定加壓器、牙科正畸器、各類腔內支架、栓塞器、心臟修補器、血栓過濾器、介入導絲和手術縫合線等等,記憶合金在現代醫療中正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因此也同我們的日常生活也同樣休慼相關。

北斗星

沙場,三軍列陣。剛下演兵場的戰旗、戰士、戰鷹、戰車,接受最高統帥檢閱,米秒不差;

南海,驚濤駭浪。世代漂泊在這裡求媽祖、討生活的漁民,如今無論到哪塊海域、哪個島礁,都在祖國俯瞰之中;

汶川,山崩地裂。震中20多個小時音訊全無,突破死亡線趕到的部隊,第一時間發出100餘字短報文,字字千金……這些,都緣自翱翔星空的中國“北斗”。

一直走“高冷”風的航天科研離我們普通百姓有多遠?

中國的北斗系統

北斗衛星定位系統是由中國建立的區域導航定位系統,可向用戶提供全天候、二十四小時的即時定位服務。

1.在軍事意義上來講,它意義非凡,為什麼?

因為北斗衛星定位系統的建立,打破了GPS的壟斷,再也不會受制於美國,這對我國國家安全非常重要,如果在戰爭時,他給你亂定位,亂導航,那情況不敢想象。

2.在民生安全來講,它也承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北斗系統是一個生命線工程,就是和我們生存活動相關的一些工程,比如說大地震,地震後我們所有的有線系統都可能失去功能,而北斗系統作為一個衛星監視系統既可以有及時的位置報告,又可以通信,比如說海嘯,實際上是由地震引起的,北斗去做救援是非常有用的,它可以及時地發送位置和與位置有關的相關信息,我們可以把信息發送給有關部門。

看完上述的科普,是不是覺得航天科研其實離我們很近?它涉及我們現今生活的方方面面,無法想象如果沒有這些技術,我們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在此,致敬偉大的中國科研者!因為他們,我們才能過上現在如此便利安全的生活,感謝你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