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醉的石頭

迷醉的石頭

梅潔國家一級作家,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1970年大學經濟系五年本科畢業,1980年開始文學創作,現已發表、出版《愛的履歷》《生存的悖論》《一隻蘋果的憂傷》《淚水之花》《飄逝的風景》《蒼茫時節》《大江北去》《漢水大移民》《西部的傾訴》、七卷本《梅潔文學作品典藏》等散文、詩歌、中長篇紀實文學29部集,600餘萬字。曾先後獲全國魯迅文學獎、冰心散文獎、徐遲報告文學獎、孫犁文學獎以及《十月》《黃河文學》《人民日報》等各大報刊獎80餘項。

迷醉的石頭

迷醉的石頭

文丨梅潔 圖丨雅生活

01

我始終以為“奇石”收藏已成為世間最神秘最具有震撼力的藝術之一。收藏者滾熱的生命在於冥頑的石頭相識相遇、相廝相守中共同完成了一種天人合一的造化。那天上來石已懂得收藏者的心靈話語,那收藏者自是參透了那頑石攜帶的來自宇宙深處的秘密,他們在相遇的那一刻,就已經完成了屬於造化的藝術。

我自知我收藏的石頭還達不到這種境界,但我對它的陶醉、對它們愛的執著它們即使不是“奇石”我也無怨無悔。就憑我把它們裝在我的衣箱裡、和我有著香水味的衣服裹在一起,一年又一年地從天涯海角把它們帶回家,它們就能體恤到我千山萬水的旅途勞苦和一顆虔敬之心。

就先說我命名的那塊“麥積山”石頭吧——1998年我去中國西部採訪貧困與西部教育,途中我到達甘肅境內的麥積山。麥積山與敦煌同為中國著名文化聖地,麥積山的石窟藝術和佛像雕塑堪與雲岡石窟、龍門石窟媲美,可我去過敦煌、雲岡、龍門就是沒有去過麥積山,那次西行之路上我是下定決心要去看看麥積山的。誰知,那直插雲端的山脈、那盤旋在山體上拾級而上的弦梯,我往上一站一低頭便魂不附體,頭暈目眩。印象裡我不曾有恐高症,可我就是上不了麥積山,我一上就心驚膽戰,屢試屢敗,最終敗下來,25元門票作廢。

迷醉的石頭

《麥積石》

我在西部曾經走過甘肅、走過青海、走過寧夏,從黃河東到黃河西,從黃河北到黃河南,有一天,在薩拉族居住的黃河邊上,我發現了一款石頭,這石頭造型酷似我心儀已久的麥積山,那青白相間的石體,那蘑菇雲狀的造型,那山體、那弦梯、那石窟分明全部濃縮在這快石頭上了。發現這塊石頭時我驚喜萬分,我想這是佛祖賜予我的禮物,我沒上了麥積山,他賜我一個麥積石,這麼一想我就樂了,就把這塊石頭命名“麥積山”了!後來我在西部走了數月,行程萬里,那塊重大七八斤、酷似麥積山的石頭一直裝在我的衣箱裡。當然,現在它已堂而皇之的坐落在我的石藝間,它並不起眼,但卻有來歷。

與麥積石一起帶回的還有我在青海日月山農民手中購買的瑪瑙石,還有幾十斤重的採訪資料,還有一大衣箱換洗衣服,你們想想,千里萬里的長路,我是怎樣如牛負重!?回家時丈夫接站,看到比情此景大吃一驚,連聲嗔怪:“你算完了!瘋了瘋了!”

不是說牛話,我有時真的能把從“石商”那裡很便宜地買到的石頭硬是看出了名堂,以至價值幾倍地翻番。行內人知道,石頭的價值就在於你能否看出名堂,幾片小石,你能看出那是馬、恩、列、斯頭像,那就成為價值不菲的藝術品,你看不出來,就是一文不值的碎石片。數年前,我去一“花市”買花,花市旁邊有一家出售奇石的小店,我進去走了一圈,花三十、五十、一百元買回了幾塊石頭,這個價錢是買不上有名堂的好石頭的,只是看著好看而已。沒想我把這幾塊石頭放到書櫃間後,天長日久地去看、去琢磨,我硬是把這幾塊石頭看出了名堂――

你瞧那塊:晨曦朦朧,群山逶迄,天穹深闊。天穹下白牆黑瓦的江南古堡,古堡前小河深潭,流水潺潺,流水裡山脈偉儀的倒影,河潭上石塊砌就的水橋、石徑……一切都是那樣安詳靜謐。那靜謐使你彷彿能聽到晨曦裡的一聲犬吠雞鳴,那安詳使你彷彿看到了母親在清晨裡燒出的第一縷炊煙。於是,我給這塊石頭命名為“古堡晨曦”。有命名就有了名堂,有名堂和沒名堂的石頭能一樣麼?

迷醉的石頭

《古堡晨曦》

還有那塊:整個石體圓如明月,褐黃相間的石質渾然成圖,很長時間裡我並未看出這圖案裡的秘密。可就有那麼一天,我在凝視了它很久之後,突然眼前一亮:那圖案不分明是一隻可愛的靈兔嗎?它嘴裡不是正銜著一片樹葉嗎?那掃而過的一抹褐色不是一枝桂樹香枝嗎?再一想,那圓石本身不可以想象成“星空皓月”嗎?那靈兔不可以想象成嫦娥帶入月宮的神物嗎?圓月、玉兔、桂樹,好了――“玉兔蟾桂”!我的這塊石頭居然是一個成語!且組成了一個美麗的神話故事!一塊頑石突然間美麗成了一個成語、一個故事,你說它還是一個平常的石頭麼?

迷醉的石頭

《玉兔蟾桂》

最讓我的家人驚詫不已且喜笑顏開的是那塊我從故鄉的漢江邊揹回來的石頭,那塊石頭重達15斤,旅途中它曾墜斷了我的衣箱提手。這塊頑石屬漢江邊的鵝卵石卻又凹凸不平,它的珍奇在於青白相間的兩種天然石質生生組成了一個圖案和兩個漢字,那圖案再笨的人也能識出是一隻白色大鳥,那兩個青色文字再沒文化的人也能認出是“一日”。巧的是這青色的“一日”兩字恰恰附著在白色大鳥身上,如果不用心、不琢磨、不參悟,鳥就是鳥、字就是字,無所謂。可又有那麼一天,我在這塊石頭前佇立良久之後,心裡一悸,那鳥那字生生渾為一體,想想鳥“一日”的飛翔速度,那還不是“一日千里”是什麼?當我把這塊從三千里外的故鄉揹回的石頭和一個穿越時空的成語連在一起時,我真是一陣心花怒放!

迷醉的石頭

《一日千里》

最出彩的是,我丈夫生前曾說,你湖北人嘛,本是九頭鳥嘛,你揹回來了你們南蠻子的圖騰了!丈夫這一啟發,更讓我心生快樂與感激:我竟然在冥冥天宇間,漫漫洪荒中揹回了象徵我祖先的圖騰鳳凰,何以了得?

我還有從塞外沙漠裡撿拾的“亂雲飛渡”、“巢”什麼的(都是我自己命名,一命名它們就活了),還有從山東朋友那裡廉價“搶購”來的“晨啼”、“虎嘯”、三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什麼的,還有從漢江、涪江、萬江河邊撿來的這樣那樣的石頭,雖不起眼,一毛不值,但都有我的體溫。

總而言之,我喜歡石頭,喜歡我從天南海北、山野洪荒中不辭辛苦揹回來的石頭,它們是我沉默無言的朋友。我知道,我和它們相互對視時,必有一種秘密的天語穿越時空在我心中通體流淌……

我有幾塊石頭,不多,以石為鄰,默默相處,共度歲月春秋。

02

我還迷醉另外一種石頭,它不是那種散落在荒野、山澗、河灘的粗礪之物,它是深埋在地下、有著幾億年生命的精靈;它很孤獨,在偌大的地球上只有三四個國家有它很少的同族,且已經在一天天絕跡。迷醉它,是因為它從地底來到人間時,美麗得有些驚世駭俗;迷醉它,更是因為有一天,我突然得知,它居然是我的生辰石和命運福佑石!茫茫宇宙,孤單的它居然默默福佑著同樣孤單的我,這讓我驚詫不已更感激不已……

它,便是奇異瑰美的綠松石,也稱松石。

迷醉的石頭

形似松球,色近松綠,因此得名綠松石

綠松石有著幾千年的燦爛歷史,在公元前六千年綠松石已走進古人類的生活,它是世間最古老的寶石。至今人們並沒有破譯它何以埋在地下幾億年竟變得如此美麗。是什麼樣的石破天驚、山呼海嘯、地殼擠壓、地火炙燒,煅造出它如此神奇的色彩、多變的紋理、獨特的質地?因著它的獨特、它的稀少、它的美麗,這些年來已成為人們心頭的瘋狂之愛。某一天,當我知道故鄉十堰已被認定為“中國綠松石之鄉”,這裡的松石產品不僅質量甚優,且產量佔世界產量百分之七十時,我多年的迷醉裡便混合了諸多的歡喜與驕傲。

迷醉上綠松石要追溯到十年前。2007年11月,長篇紀實文學《大江北去》在故鄉十堰和鄖縣城首發,短短一兩個小時,居然籤售兩千餘冊。在人們用“狂熱”兩字形容簽名購書現場時,我的心卻因一種小小的、綠色的石頭“狂熱”了起來――那日午餐,我一眼看見和我一起參加“首發式”的北京、河北的文學女友們,個個脖子上佩戴了一枚蠶豆大小、凸凹稜竣、但卻綠瑩瑩、亮堂堂的小石頭,真是美極了!一問方知,她們是剛從鄖陽博物館樓下的玉器零售專櫃裡購買的綠松石,80元一枚。且參加首發的北京男士們,也人人欣喜異常地給妻子女友購上了一枚。望著那簡單、原始、質樸且充滿美感的小石頭,我便衝他們開心一喊:“你們都喜歡綠松石呀?”

他們笑逐顏開地長聲回應:“我們喜歡--”

自此,這綠瑩瑩的小石頭便魅惑了我,迷醉了我。

迷醉的石頭

為家鄉十堰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代言

每次回鄉,我都要獨自一人喜滋滋地串街跑市,參觀綠松石店,跑了一家又一家。每每仰望店家壁櫃裡陳列的那些造型各異的大塊原石和巧奪天工的工藝雕刻,抑或是專注玻璃櫃臺裡或碧綠或淡藍的美輪美奐的松石首飾、佩件,即便不買,我也無限心花怒放,無限心曠神怡。我感覺在這種時刻我才真正體驗到什麼叫“一飽眼福”。

明翔綠松石店原來設在離我駐地不遠的十堰市江蘇路,我抬腳即進他家,數次從這裡購買那些綠瑩瑩的小石頭掛件,幾十元、上百元一顆,每次我都十顆八顆地買。年輕漂亮的店主姑娘總是幫助我細心挑選。我呢,總是把櫃盒裡的幾十、幾百顆小石頭翻個遍,恨不能把所有心儀的全挑出來。挑好後,店主姑娘總是幫我係上黑色精緻的佩戴繩,有時繩上也穿著四顆六顆米粒大小的綠石頭。每每帶著這些寶貝回京時,心裡不知有多美、多開心。這些年,我都記不清我把多少迷醉的小石頭從十堰帶回了北京,然後分送給北京的文學朋友。每每看到她們驚喜、愛慕的眼神,我心裡也就像吃了蜜一樣,甜絲絲的。如果她們再來一句“這寶貝市場上有造假的,但是你從家鄉帶來的那就一百個放心啦!”,或者說“偌大的中國,就你老家有這種石頭,可真是有福氣!”這種時刻,我就美得不知如何是好。

迷醉的石頭

在十堰明祥綠松石館挑選松石

於是,就總有朋友託我從家鄉買綠松石項鍊、手串、耳墜什麼的,我都樂此不疲。每當從“東方聖玉”店為朋友挑選這些首飾時,店主人總是喜盈盈地給我打折,當我回京把這寶貝連同發票交給朋友時,她們總是開心地給我一個擁抱又一個擁抱。

這些年,我也有了幾件自己的珍藏,有親自選購的,也有知己朋友贈送的。比如,福祿壽桃呀,吉祥慈佛呀,聚財貔貅呀,手串、項鍊呀,當然還有一顆又一顆小棗大小的綠瑩瑩的小石頭,它們都被穿好了繫繩,成為極美的吊墜。有時閒暇,我就把這些寶貝拿出來,放到床上或桌上,一件一件地欣賞,如痴如醉地看呀、撫摩呀,直到看夠了再一件一件收起來。每當外出開會或採風,我都變換著佩戴這些綠瑩瑩的寶貝,惹得朋友們眼睛一亮一亮的。

2017年4月,我回故鄉,當我走進十堰京東路綠松石文化一條街,發現一家接一家的綠松石專賣店出現在這條街上;當那些純淨亮麗溫潤的藍綠色精靈、琳琅得令我目不暇接時,我忍不住驚呼:“十堰有這麼多綠松石店呀!”隨行的鑑石專家李茂勇先生說:“全市目前有5千餘家松石營銷店,10萬餘人從事這一行業,年交易額30億。十堰已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最大的綠松石產區,也是最大的開採貿易集散中心。現在,綠松石已成為十堰的一張名片……”。

迷醉的石頭

在十堰聖寶松石館鑑賞松石

說活間,我們就踏進了一家又一家松石館:聖寶松石館、松石印象館、明翔松石館。啊,我熟悉的明翔店也遷到了這裡,不禁一陣歡喜。在李先生幫助鑑定下,我從明翔松石館再次購得兩塊心儀的“平安扣”佩件。從店裡出來,我就有一種感覺:我這輩子戴松石佩件就是我最大的快樂和幸福,我不會再羨慕其它的首飾了。我很驚喜這種感覺賦予我的心靈平安和滿足。


隨即戴上一枚松石“平安扣”,頓覺眼前無限美麗亮堂起來。就這樣美麗亮堂地走進位於松石一條街的北京華檢十堰鑑寶中心――

在這座氤氳著一片古雅、溫馨、尚美的鑑寶中心,李先生開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講座,他一邊介紹綠松石的顏色、種類、瓷度、品相、加工工藝,一邊用PPT演示千古以來這奇美之石的變遷和傳說。令我驚喜不已的事情出現了--

綠松石在世界範圍內、尤其是在歐美和中國的西藏,自古就被視為幸福石、吉祥石、成功石。在這些地方的文化習俗裡,人們把世間12種美麗的石頭對應為一年十二個月的生辰石,即誕生石。不同月份誕生的生命就用不同的寶石來兆示你的福運,給你成功、幸福、戰勝邪惡的力量。比如一月石榴石,二月紫水晶,三月藍寶石,四月鑽石……十二月綠松石。講到這裡,李先生問:誰是十二月生人?我驚喜地應答:我是!哇,在場的朋友都朝我歡笑!李先生接著講:綠松石還是11月23日至12月21日出生的人的幸運石,即守護石。它會佑護這個時段誕生的人,佑護他們的幸福和成功。這時,李先生又微笑著問:誰是這個時段出生的?天啊,我是12月6日出生的,就在這個時段呀!我瞪大眼睛望著李先生,驚喜得欲喊又不敢出聲。

“好呀,你的生辰石、守護石都是綠松石,你與綠松石有深緣啦!”直到聽見李先生這麼一說,我彷彿才從陶醉的夢中醒來。

迷醉的石頭

走在故鄉的綠松石一條街,我快樂地想:這麼多年迷醉那些綠瑩瑩的小石頭,原來是命中有深緣呀。

聽說近幾年,在珠寶、文玩界市場,綠松石價格就像一匹突現的黑馬,一路暴漲,高端貨品比黃金價格還貴十幾倍,已被人們稱為“瘋狂的石頭”。不少人因擁有這種石頭,成為了千萬富翁、億萬富豪。但我絲毫沒有羨慕感。

我有幾件心儀的松石佩件,我就心滿意足,因為美麗而小巧的它們在默默守護著我的幸福。

迷醉的石頭

不管走到哪裡,身上總要佩戴一件綠松石

03

把美麗的石頭作為生辰石的文化源遠流長,據說同《聖經》中的十二基石、胸甲十二顆寶石、伊斯蘭的十二天使和天體十二宮的傳說有關。在日本的古老傳說中,生辰石直接被釋義為孕婦在上面生過孩子的石頭。每個月的生辰石都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比如一月生辰石為石榴石,譽為女人之石。作為一月誕生石,它代表著貞操、友愛和忠實。在德國,傳說少女烏露麗葉愛上了德國著名詩人歌德,每次約會烏露麗葉都不忘佩戴祖先世代流傳下來的石榴石,她堅信這顆寶石能把愛意傳遞給戀人。最終歌德被烏露麗葉深深感動,《馬麗英巴託的悲歌》這部偉大的詩篇也由此誕生。這串寶石現在被收藏在波西米亞博物館中。

二月生辰石為紫晶,譽為誠實之石。相傳酒神巴斯卡有一次惡作劇,使得一名美麗的少女變成了石頭雕塑,巴斯卡後悔傷心之時不小心將葡萄酒灑到了雕塑上,這塊石頭居然變成了美麗的紫水晶,於是酒神便以少女的名字AMETHYST來命名紫水晶。紫水晶,有水晶之王的美稱。自古以來這種高貴的紫色象徵著誠實與謙和。

三月生辰石海藍寶石,譽為勇氣之石。傳說在幽藍的海底住著一群尤物魚,它們用藍寶石裝扮自己,遇到關鍵時刻,它們只要讓寶石受到陽光的照射,就能獲得神秘的力量。因此,海藍寶石還有一個別稱叫尤物魚石。藍寶作為三月生辰石,它象徵著沉著與勇敢、幸福和長壽。

……

每個月的生辰石都有一個美麗的傳說,那麼我關心的綠松石呢?

有史料記載,說十三世紀時,波斯商人經過土耳其把綠松石運到了歐洲,歐洲人以為這美麗的石頭是土耳其產的,即稱為“土耳其玉”。綠松石被稱謂“土耳其玉”達800多年。古埃及冥王奧賽列司被稱為“土耳其玉之神”,王妃愛西絲則被稱為“土耳其玉女神”。人們相信佩戴藍綠色的土耳其玉,會有神力幫忙消災解厄。事實上,土耳其根本不產這種玉,波斯商人手中的玉就是綠松石。在古波斯的歷史中,綠松石被視為最具神秘色彩的避邪之物,被做成護身符,波斯人早已將綠松石視為世間神物。波斯商人手裡的綠松石來自哪裡?

迷醉的石頭

出土的綠松石文物

寫到這裡,我想起了那個世界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和商人馬可.波羅,他在十三世紀伊始就是經中東波斯,歷時四年來到了中國,他在中國從南到北走了17年。十三世紀波斯人傳到歐洲的綠松石是否就是中國的綠松石?是否與這位旅行家和商人有關?

其實,綠松石的開採和加工遠不止在13世紀。2008年在十堰市鄖陽喬家院考古發掘一處春秋古墓群,出土130多件春秋器物,其中71件青銅器,令人驚奇的是4號墓墓主雙耳戴玉環,口含玉環,手握玉環,這些玉器均為綠松石磨製的飾品。而尤其珍貴的是其胸間佩有一把鋒利的青銅劍,青銅劍柄上鑲有美麗的綠松石,這把劍被稱為楚國第一玉劍。更為驚異的是,這柄銅劍鑲嵌綠松石處的黏結材料經有關部門化驗,不是人們所熟知的動物膠、植物膠或礦物膠,而是含有大量的高級飽和脂肪酸酯的蜂蠟,蜂蠟是工蜂蠟腺分泌的脂肪性物質,由工蜂腹部4對蠟腺分泌出來構成峰巢的主要成分,類似我們現在廣泛使用的502強力粘合劑。想想吧,數千年以前的古楚,不僅有了精美的綠松石飾品,還有固定飾品的“萬能膠”!我們該怎樣仰望祖先?

迷醉的石頭

湖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越王勾踐劍,劍柄上鑲嵌的是綠松石

鄖陽喬家院這群墓葬地所在的鄖陽五峰鄉,史料記載為春秋時麋國都城。公元前611年楚國滅麋,大批麋民被遷徙今湖南嶽陽。由此證明早在公元前7世紀或更早,鄖陽這裡就己經有綠松石工藝製品。這就把人類發掘利用綠松石的歷史比有史記載的十三世紀提前了1400餘年!

就在離鄖陽喬家院發掘地5公里處的鄖陽鮑峽鎮,自古就有一處綠松石礦,名為雲蓋寺綠松石礦,這裡出產的天藍色綠松石,無論色彩、瓷度均被世界公認為質地最好的松石。至今十堰市場的松石大多來自雲蓋寺礦區。早先,人們只知道雲蓋寺礦山很古老,究竟開採了多少年並不清楚。喬家院墓群出土的楚國松石玉器和第一玉劍,恰好實證了雲蓋寺綠松石礦的古老歷史。

今天,十堰之所以成為“綠松石之鄉”,應該是有歷史淵源的。

迷醉的石頭

這一抹蔚藍,如深邃的大海,如高遠的藍天

對故鄉傳統文化和綠松石情有獨鍾的李茂勇先生,經多年考察調研,建議政府將十堰打造成世界綠松石之都,將蜿蜒著數千米長、近百米深古老礦洞的雲蓋寺礦打造成“綠松石國家礦山公園”。縝密而嚴謹的思考寫進了上萬字的提案報告,一份文化報告就是一份文化良知和思考,無數的文化良知和思考就能構成一方土地未來發展的壯美圖景。

在我有限的閱讀裡,我還看到古印第安人把綠松石當作聖石,他們認為佩戴綠松石飾品可得到神靈的佑護,他們相信象徵著大海和藍天精靈的綠松石,會給遠征的人帶來吉祥和好運。有史料研究說,古印第安人就是當年楚滅麋、後來秦又滅楚時,大部分糜人、楚人從漢水流域逃難、遷徙,流亡到了湖南嶽陽、四川眉縣等,其中一部分人漂洋過海到了美洲,成為後來的印第安人。

是家鄉的綠松石佑護了他們千萬裡地艱難遷徙?

其實,對綠松石文化最直接的認知,還應該是在我國藏族文化中。藏民認為綠松石是神之化身,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徵,從而成為他們最為時尚的神聖飾品,在他們的衣帽、繡帶上,最聖潔珍貴的就是鑲嵌幾顆或一串綠松石。他們用綠松石裝飾藏王的王冠,也被當作神壇的供品,為供佛七寶之一。相傳松贊干布為了迎娶大唐文成公主,便讓候選佳麗們將有著九曲十八彎小孔的綠松石串成項鍊送給妻子,這是難以完成的工作。最終,還是美麗聰穎的文成公主剪下自己的一根秀髮,捆在螞蟻的腰上穿過小孔,最終把綠松石串成了項鍊。

迷醉的石頭

文成公主進藏帶去了松石,賞賜臣民,所以一直以來松石成為藏民心中的聖物。

迷醉的石頭

傳說女媧補天用的是松石,所以天空是蔚藍色的

還有很多關於綠松石的美麗傳說,這裡不一一贅述。

04

無論怎樣,我還是想將婦孺皆知的“卞和獻玉”和“完璧歸趙”的故事再作延伸。延伸到這一奇石竟然在王朝的更迭變換中,作為最高權力象徵的“傳國璽”,詭譎地流傳了一千六百餘年,至到後唐才神秘消失……

讀過《韓非子·和氏》的人都知道卞和獻玉的故事。說楚國的卞和在楚山中得到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拿去獻給楚國國君厲王。厲王叫玉匠鑑別,玉匠說:“這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呀!”於是,厲王認為卞和是個騙子,把卞和的左腳砍掉了。

迷醉的石頭

《卞和獻玉》

楚厲王死了以後,武王當了楚國的國君。卞和又捧著那塊璞玉獻給武王。武王又叫玉匠鑑定,玉匠又說:“這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呀!”於是,武王也認為卞和是個騙子,又把卞和的右腳砍掉了。

武王死了以後,文王繼承了王位。卞和於是抱著璞玉在楚山腳下痛哭了幾天幾夜,眼淚哭幹了,連血也哭出來了。文王聽到這事,便派人去問卞和,說:“天下被砍掉雙腳的人多得很,為什麼唯獨你哭得這樣傷心呢?”

卞和回答說:“我並不是傷心自己的腳被砍掉了,我所悲痛的是寶玉竟被說成普通的石頭,忠誠的好人被當成騙子,這才是我最傷心的原因啊。”

文王便叫玉匠認真加工琢磨這塊璞玉,果然發現這是一塊稀世的寶玉,於是把它命名為“和氏之璧”,“和氏璧”由此得名。

這便是“卞和獻玉”的白話譯文。過去許多年裡讀這則故事,興趣點只在卞和這個人,此人的忠誠令人驚佩。現在再讀這則故事,更多關心的是:這塊璧已被研究者確認為綠松石,那卞和從哪兒得到的這塊綠松石呢?史料記載卞和是春秋楚國人,具體一點是今天襄陽市南漳人,而南漳與鄖地近鄰,在交通現代化的今天,從南漳到鄖陽自駕車2個小時,那麼在2千多年前,卞和要得到一塊鄖地的綠松石,步行三四天是可以到達的。但卞和沒說是從鄖陽雲蓋寺礦那裡得到的,他只說在荊山裡砍柴撿了一塊。

不管那塊玉石從哪兒來的,但卞和是絕對知道那是塊絕世之寶,他不辭砍足之苦也要三獻國王。他的忠心最終在楚文王那裡得到了補償,不僅還了玉之真貌,失去雙足的卞和也因此被封了零陽侯。

不知古時的零陽是不是今日張家界山中的零陽鎮。若是,那可是距襄陽千里迢迢的蠻荒之地,失去雙足的卞和何以抵達?但無論怎樣,“侯”之爵位總可以有食邑之地了吧。

和氏璧面世後,成為楚國的國寶,從不輕易示人。後來楚國向趙國求婚,和氏璧到了趙國。也有說,趙國太監繆賢偶然以五百金購得和氏璧,趙惠文王聞訊,將璧佔為己有。不管怎麼說,和氏璧己從楚國到了趙國。

迷醉的石頭

《完璧歸趙》

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聽說趙國有和氏璧,提出以15座城相交換。因趙弱秦強,趙國不敢怠慢,但又不情願,便派智謀雙全的藺相如奉璧使秦。藺相如赴秦後發現其中有詐,又偷偷將和氏璧送回了趙國。這就是“完璧歸趙”的故事梗概,司馬遷在《史記》中有詳細記載。

數十年後,秦滅趙,和氏璧最終落入秦國。

同樣是《史記》記載,秦王政九年,便用此璧製造了御璽。秦始皇並命丞相李斯篆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形同龍鳳鳥之狀,咸陽玉工王孫壽將和氏之璧精研細磨,雕琢為璽。代代相傳,稱為“傳國璽”。

迷醉的石頭

《和氏璧》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乘龍舟行至洞庭湘山(經當代著名屈原學者凌智民研究確認:此洞庭湘山非湖南洞庭湘山,而在湖北鄖陽漢水上游五峰。春秋戰國時漢水中上游稱“湘水”,襄陽以下漢水稱“夏水”),風浪驟起,龍舟將傾,秦始皇“傳國璽”墜於江中。秦始皇問博士:“此風何由?”博士答:“此山有湘君祠,是堯之女、舜之妻湘君的安葬地。”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伐湘山樹,赭其山。神奇的是,8年後,朝中使者過華陰平舒道,竟有一人持璧獻上,一看,正是8年前沉入漢水中的綠松石雕制的“傳國璽”。獻璧人留話:“今年祖龍死。”秦始皇聽後誠惶誠恐,於公元前210年再度出巡到湘(漢)水的湘君祠拜謁湘君並謝罪。然而,一個月後,在返回咸陽走到今河北廣宗縣沙丘時斃命。以上《水經注》和《史記.秦始皇本紀》都有記載。

秦始皇死後,秦子嬰元年(公元前207年)冬,劉邦滅秦,秦王子嬰素衣白馬,繫頸以祖,在咸陽東面十三里的積道亭投降,獻上始皇御璽,劉邦遂以此寶隨身佩戴,並“代代相受”,號曰“漢傳國璽”。

到漢末董卓之亂,御璽先後落入孫堅、袁術之手,再傳魏、晉。五胡十六國時,一度流於諸強,後被南朝承襲。隋滅陳後,御璽被陳朝的蕭太后帶到突厥,直到唐太宗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御璽歸唐。五代時,天下大亂,流傳的御璽不知所終。

最後一個掌握“和氏璧”的皇帝是五代後唐末帝李從珂,公元936年,後晉石敬瑭攻陷洛陽前,他和后妃在宮裡自焚,所有御用之物也同時投入火中。從此,“和氏璧”神秘失蹤,關於它的下落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從秦始皇用和氏璧造御璽的故事來看,和氏璧與出土的常規文物相比,至少在外形來看,應有明顯的不同。經初步推算,和氏璧的厚度至少為10釐米,其並非古人儒家學者佩戴的環形佩玉。同時,由於相傳和氏璧被秦始皇製作成了傳國御璽。而隨著朝代的更迭,該御璽又相傳在後唐失傳,和氏璧原有樣式究竟如何,基本上已經無法得知了。

“傳國璽”從發現“和氏璧”始,傳至唐末,計一千六百餘年。實在是天下奇寶雲蓋寺綠松石最神秘的身世和最悠遠的傳說。

僅此,天下何石能與其千秋?

迷醉的石頭

《毛主席像》 鄖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迷醉的石頭

《天花盛開》

迷醉的石頭

用綠松石做的鳳冠

迷醉的石頭

《王母出遊》

迷醉的石頭

《大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