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N DU
帶你遇見更美的蓮都
明天,大暑就要閃亮登場了!
雖然受颱風影響,氣溫有些下降
熱熱熱熱熱!
大暑代表一年中最熱的時候要到了!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北半球在每年7月22-24日之間,南半球在每年1月20-21日之間,太陽位於黃經120°。正值“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氣溫最高。
大暑節氣的到來,往往意味著“蒸煮模式”的開啟,40℃以上極端高溫天氣有可能經常出現,大家要當心身體和情緒“中暑”。
大暑如何養生
有哪些要注意的
...
҈容҈小҈編҈抹҈把҈汗҈
慢慢和你說
大暑多吃“苦”的東西
苦味食物不僅清熱,還能解熱祛暑、消除疲勞,如苦瓜之類。苦味食物還可使人產生醒腦、輕鬆的感覺,有利於人們在炎熱的夏天恢復精力和體力,減輕或消除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不適。
預防身體“中暑”
高溫天氣,出行儘量躲避烈日,做好防護,別等口渴了才喝水,多食含水量豐富的食物,保證充足的睡眠。多喝溫茶少喝冷飲,溫茶能降低皮膚溫度1-2度,而冷飲只能讓口腔周圍變冷。飲茶會讓人感覺清涼舒適,渴感全消。而喝冷飲的人,周身不暢,渴感未消。
高溫作業者,如能在溫茶中適當加點鹽,以彌補出汗過多而丟失的鹽分,對防中暑更有效。
預防情緒“中暑”
持續悶熱天氣是“情緒中暑”高發的誘因,尤其當氣溫超過35℃、日照超過12小時、溼度高於80%時,氣象條件對人體下丘腦情緒調節中樞的影響就明顯增強,生理中暑和“情緒中暑”的比例都會急劇上升 。
1.從生理角度進行物理降溫,包括置身於比較涼爽且通風良好的環境中,必要時使用風扇、空調等降溫設備製造陰涼環境。
2.儘可能增加休息時間,並注意飲食調整,補充水分。
3.進行適當的運動鍛鍊,提高自身對高溫的耐熱能力。
4.心理降溫,通過放鬆心情,讓心態靜下來。正所謂“心靜自然涼”,越是天熱,越要戒躁戒怒、心平氣和。
接下來幾天蓮都的天氣
雖然下週前三天都會下雨,
但氣溫還是不低啊!
心碎ing~
大家現在最關心的是,
這夏天啥時候才能過去
天氣啥時候才能轉涼啊!
預計八月底轉涼
緊跟大暑節氣後的是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的立秋節氣。“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但是立秋之後還有秋老虎,此時也非常的熱。隨著大暑的到來,7月23日三伏天的中伏也將接踵而至。今年的“中伏”有20天的時間。末伏為10天,再加上秋老虎,預計到八月底天氣才開始轉涼。
盼星星盼月亮
面對高氣溫,
冰箱、電風扇貼在一起,
都覺得不夠涼爽!!!!
難以想象沒有電也沒有電器的古代,
皇上和娘娘們都是怎麼避暑的?
於是愛學習的小編上網搜了一下.....
風扇
古人稱扇子為“搖風”,又叫“涼友”。在炎熱的夏天,扇子是一種用以生風取涼的工具,還是一種藝術品。
清朝能工巧匠用象牙雕鏤成的宮扇
扇面用絹帛製成,扇柄用象牙或玉石製成,娘娘們拿著手不生熱,搖起來也輕鬆。象牙柄!玉石柄!原諒貧窮的小編買不起~
作為娘娘的甄嬛,除了風扇,還有個"高級貨"。在她所住的殿中放有一座風輪,風輪下方可放置冰塊,風輪轉動,帶起冰塊上的涼氣,整個寢殿都倍加涼爽。
清宮藏小風扇
清朝雍正時期便有了手搖風扇,而且是用鐵片做的扇葉,除了沒有電機,已經很接近我們現在常用的立式電風扇了。
“空調”
明清時期,官府在頭年冬天大量貯藏天然冰雪於冰窖中,來年夏天便從冰窖中取出冰塊,擺放在居室當中就成了“冰盤”,冰雪在融化時不斷散發涼氣。製冷效果就不亞於現代的空調哦!
華妃側躺榻上,大廳前擺著盛滿冰塊的大瓷缸,一旁的侍女人工扇風,讓冰塊的涼氣在殿內散開。也只有霸氣的華妃才能享受這“人工風扇”帶來的愜意。
“冰箱”
冰箱發明於春秋戰國時期,那個時候叫“冰鑑”,是青銅做的。慢慢到了清朝時期就演變成了製冷效果更好的木質冰箱,叫“冰桶”。
在冰桶內部要放上冰塊,然後就可以將瓜果、飲料鎮於冰上。同時冰桶上面的箱蓋有鏤空的通氣孔,冷氣會通過這個孔冒出來,就像空調一樣。(這才是真正的低碳環保)
清代乾隆皇帝御用的掐絲琺琅“冰桶”
涼蓆
古人管涼蓆叫“夏簟”或“涼簟”。當時皇宮貴族使用的是象牙席,又叫“牙簟”。將象牙劈成只有2毫米寬的篾條,並編成席子,工藝難度極大,可謂鬼斧神工。
故宮僅藏的一件清朝雍正年間的象牙涼蓆,至今光潔如新,伸卷自如。這火辣辣的天,有這樣一張涼蓆,想想都覺得涼爽!
涼床
涼床,古代夏天專用的“單人小床”,也稱為“榻”多用於坐和小憩。
原始冰淇淋
春秋末期,達官貴人們喝冰鎮米酒。唐代,人們製作蔗糖“冰棍”。宋朝,冷飲豐富,並且已有了刨冰,“冰雪冷元子”、“冰雪甘草湯”“雪泡豆兒水”“涼水荔枝膏”等冷飲非常受歡迎。元代,在牛奶中加入冰塊,製成“奶冰”,又加入了蜜餞和果醬,這就成了最早的冰激凌原型。
清朝獨有的冰箱
清朝,“涼水”、“冰楊梅”、“冰桃子”...冰鎮飲食已經充斥尋常街巷。慈禧皇太后最愛吃冰乳酪和甜碗子。冰乳酪類似我們現在吃的凍酸奶。此外,西瓜、涼茶、蓮子湯、酸梅湯...這些也是清朝人們喜歡的避暑食物。
吃著西瓜,享受著“冰盤”和“人工風扇”的涼爽,清朝娘娘的生活也是蠻愜意的!
心靜自然涼
聰明的古人不但懂得消暑,還深知“修身養性、以靜制熱”的心態調整。很多文人雅士都追求一種超然脫俗的避暑氛圍,以達到“心靜自然涼”的境界。
《消暑》
白居易
何以消煩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
憑藉高超智慧和超前發明,
原來古人的夏天也沒那麼難熬。
在社會不斷髮展的今天
這份“煩夏莫如賞夏”的超然心境,
才是現代人應該學習的!
綜合:常德全媒、椒江發佈
審核:陳雯雯
閱讀更多 微蓮都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