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稱,黑臭水體整治涉及到大量的投資,大約要花費7000億人民幣。26日,生態環境部水環境管理司司長張波回應稱,全國自來水管道長度100萬公里,汙水管道只有60萬公里。1公里汙水管道大概需要300萬,還有30、40萬公里的長度,光汙水管網就需要一萬億的缺口,這個缺口是指參照供水來說的,另外還有汙水處理廠,還有河道的綜合整治,總的投資數量是很大的,超過一萬億沒問題。
《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均控制在10%以內。採取控源截汙、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態修復等措施,加大黑臭水體治理力度,每半年向社會公佈治理情況。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應於2015年底前完成水體排查,公佈黑臭水體名稱、責任人及達標期限;於2017年底前實現河面無大面積漂浮物,河岸無垃圾,無違法排汙口;於2020年底前完成黑臭水體治理目標。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於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體。
張波說:“一說到黑臭水體整治,第一想到的就是加大各級財政投入,加大財政投入毫無疑問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單靠各地財政投入,面對上萬億的治理市場,地方財政是擔不起來的。”他認為,需要通過政府更好的發揮作用來激發和保障市場的決定性作用,把潛在的環保市場變為現實的環保市場。
他還稱,一些收費標準提高以後,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財政就要統籌兼顧來解決問題,而不能說因為這樣那樣的問題,就不去深化改革,就不去調整這些收費標準。
張波表示,黑臭水體整治完之後,不僅改善了環境質量,老百姓高興了,還會拉動周邊的地產、房產、人氣。推動城市轉型發展,有綜合的意義。“很多地方只是機械的看這個問題,覺得我這個地方比較困難,財政困難,我沒錢,這個事情我就不作為,我就有理由,不是這樣的。”
“督查發現,一些地方對黑臭水體整治不夠重視,不夠認真,甚至還存在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短板比較突出、黑臭水體治理治標不治本、治理成效不穩定等問題。”張波說。
“我們不是籠統地反對治標的措施,時間緊,任務重,治標為治本贏得時間。這一點,我們是贊成的,關鍵在於你不能單治標不治本,那就是形式主義了。治標與治本相結合,重在治本我們不反對,調水沖沖我們也不反對,只要你有水調。但是你不能治標不治本。”張波說,有一些城市採用臨時性的汙水處理設施,用河道截汙,把汙水放到河道里來,在河道下游建一個臨時性的汙水處理設施,效果不能保證,而且一下雨根本擋不住,很容易造成水體反黑。
針對少數地方在黑臭水體整治過程中存在弄虛作假的行為這個問題,張波表示已經有了解決措施, 大致上用了兩招:
第一是形式督查和實質督查相結合,這是這次督查的一次創新,不僅要看感官上是否消除了黑臭,包括公眾調查說滿意的,包括監測數據說消除了黑臭,所有這些信息都是形式督查。
同時還有實質督查,所謂實質督查就是要對汙水垃圾處理體系是否真正建立起來了,是否有效發揮了作用進行督查。比如說,督查人員會跟當地的同志要翹棒、鐵鍬,會在室內查閱資料,看截汙管網怎麼鋪設的,然後在上中下游選那麼幾個節點,去撬井蓋子,撬開以後裡面沒有水,說明毛細血管沒有建起來,這套管網體系沒有發揮作用,這就是問題。如果有水,打上來一看是清水,說明可能是雨水,也可能是地下水,不是汙水,說明沒有發揮作用,生態環境部不認這個帳。管網可以了,督查人員還會查汙水處理廠,看進水是不是正常,一個地方生活汙水進水濃度是有一定的正常範圍的,比如說300毫克/升,可是督查人員發現有些汙水處理廠100毫克/升都不到,只有幾十毫克/升,所以地方政府報上來說汙水處理率達到90%多,實際上水費兩成多,生態環境部怎麼可能認這個帳呢?
垃圾收集處理也是一個道理。所以通過這樣的實質督查,就把一些所謂弄虛作假的行為爆出來,即便是當地老百姓暫時認這個帳了,生態環境部也不認。通過形勢督查和實質督查相結合,可以有效的防止弄虛作假。
第二,公眾全過程參與。在這之前生態環境部有一個微信公眾號,接受公眾舉報,民間環保組織也組織一些群眾來監督,在這過程當中,生態環境部會廣而告之,接受群眾的舉報。即便督查人員走了,也還有微信公眾號。老百姓依然會很方便的舉報他身邊的哪一條河又反彈了,或者是黑臭,只要生態環境部核查屬實的,都會納入國家黑臭水體治理清單,督促有關地方一一的整改落實,而且整改的結果會向社會公開。
這兩招應該可以有效的破除可能存在的弄虛作假行為。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可能也還會有不斷的翻新花樣出來,生態環境部表態,會根據新發現的情況在工作上進行改進。
閱讀更多 生態資本論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