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不算啥,此人连中三元,而且六个第一被誉为考神!

已经进入六月了,每年6月的7-9号是高考的日子,全国上百万莘莘学子多年苦读,就是为了高考出一个好成绩。俗话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每年高考都会出几十个高考状元,他们会受到全国人民的瞩目,从此自负光环。

高考这种形式源自于古代的科举制度,这种制度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使得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改变自己的人生。

高考状元不算啥,此人连中三元,而且六个第一被誉为考神!

在古代,读书人的最高荣誉就是“连中三元”,所谓三元就是身兼解元、会元、状元。

解元是乡试第一,会元是会试第一,状元是殿试第一。在古代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中,达到这条件的人也不过十几个,难度可比现在的高考状元难多了。而有一人,他不但连中三元,而且在之前的县考、府考、院考中也都是第一名,时人称“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他就是明朝初期的“学神”黄观

高考状元不算啥,此人连中三元,而且六个第一被誉为考神!

洪武二十三年(1390),黄观以贡生入太学。同年八月,在南京参加乡试,中解元,次年三月参加会试,中会元。是年四月,黄观参加殿试,朱元璋亲自出题考核。黄观在策论中主张“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无扰,边境无虞”。从而深得朱元璋的嘉许,取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至此,黄观参加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均为第一名,人称“六首状元”,而他年仅27岁。

建文元年(1399),建文帝朱允炆登基,黄观任右侍中,与方孝孺等人一起受到重用。当时,燕王朱棣自恃皇叔,态度傲慢,入朝不拜皇帝。文武百官中唯独黄观当面顶撞朱棣:“虎拜朝天,殿上行君臣之礼;龙颜垂地,宫中叙叔侄之情”,并密奏建文帝扣留燕王,致使朱棣怀恨在心。

高考状元不算啥,此人连中三元,而且六个第一被誉为考神!

后来朱棣起兵造反时,黄观还草拟了诏令,把朱棣一顿臭骂,颇有点陈琳骂曹操的气概。朱棣后来攻入南京,拟定了一份50多人的“奸臣”名单,黄观名列第6,可见朱棣对他的痛恨。

而朱棣派人抓黄观时,被人告知黄观已带着皇帝玉玺,前往长江上游募兵勤王。朱棣抄了黄观的家,还将黄观妻女发配给象奴为妻妾。黄观听说了这件事之后,叹道:“吾妻有志节,必死。”果然,不堪此辱的黄观妻子翁氏,带着两个女儿和十位家属投河自尽。

黄观得知妻女已死,建文帝又不知所踪,明白大势已去的他穿好朝服,向东方拜了拜,然后在罗刹矶投江自尽。

高考状元不算啥,此人连中三元,而且六个第一被誉为考神!

黄观死后,朱棣余怒未消,黄氏九族受诛,受牵连者达百余人,连黄观的功名档案也一并消去,以致《登科录》中没有黄观的名字, 诸多作品也被销毁。直到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黄观始得昭雪,补谥“文贞”。

方孝孺因反抗朱棣被“诛十族”而千古留名,而同样忠诚贞烈的黄观却由于各种原因在历史上沉寂多年。

但他的一生是光彩夺目的,虽然死时年仅38岁,但他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六首状元”;他是读书人,一生的志向就是治理国家;他忠于自己的信念,不畏强权……他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代表,也是我们做人的典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