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畫欣賞|「得黃山之真情」——清畫家梅清

梅清(1623---1697),字淵公,號瞿山,安徽宣城人。生於明熹宗天啟三年(1623年),卒於清聖祖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順治十一年 (1654年)舉人,與石濤交往友善,相互切磋畫藝。石濤早期的山水,受到他的一定影響,而他晚年畫黃山,又受石濤的影響。所以石濤與梅清,皆有“黃山 派”鉅子的譽稱。梅清以畫黃山著名,“得黃山之真情”,與石濤、弘仁成為“黃山畫派”中的代表人物。現代畫家賀天健在《黃山派和黃山》中評道:“石濤得黃 山之靈,梅瞿山得黃山之影,漸江(弘仁)得黃山之質。”

梅清擅長山水、松石、尤其好畫黃山,自謂“遊黃山後,凡有筆墨,大半皆黃山矣。”他筆下的黃山,以氣勢取勝,行筆流動豪放,運墨酣暢淋漓。取景奇險,用線 盤曲,富有運動感。有異於新安派比較生澀清峻的畫風。他長期深入黃山。多寫生黃山真景。雖經常自稱學元代,卻有自己獨特的創造。他風格清俊高逸,表現山巒 的雲煙變幻,松多奇蒼。曾用捲雲皴,給人蒼茫感覺。他的《宣城二十四景圖冊》,堪稱平生嘔心之作。人稱他山水入妙品,松入神品。他間亦畫梅,其梅畫煙雲歷 落,枝幹奇古。72歲時所作的《高山流水圖》軸,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作品蒼勁的運筆、酣暢的墨色、及皴法、用點均更多石濤意韻。梅清筆下鬆弛中見功 力,零亂中求整秩,經緯明快,恬適流暢。他善詩和書法,並著有《天延閣集》、《瞿山詩略》,畫有《黃山紀遊》冊。傳世作品有《山村清景圖》、《黃山圖》、 《黃山十九景圖》、《黃山煉丹臺圖》等。


名畫欣賞|“得黃山之真情”——清畫家梅清

梅清黃山圖 故宮博物院藏

《黃山圖》軸,清,梅清繪,紙本,設色,縱183.8cm,橫48.8cm。

圖繪被世人稱為“黃山絕勝處”的文殊臺。群峰松林以平行的斜線構成,白雲蒸騰而上,氣勢雄渾。作者用豪放、潑辣的筆法突出了黃山奇、峻、險、秀的意境,山石以皴勾畫,繁而不亂,松樹枝葉墨氣濃郁,獨樹一幟,別開生面。

本幅自題詩一首,款署:“瞿山梅清並題”,鈐“瞿山清”白文印、“淵公”朱文印。

名畫欣賞|“得黃山之真情”——清畫家梅清

清 梅清 敬亭霽色圖軸 上海博物館藏

名畫欣賞|“得黃山之真情”——清畫家梅清

梅清白龍潭圖 故宮博物院藏

《白龍潭圖》軸,清,梅清繪,紙本,設色,縱183.1cm,橫48.9cm。

自題:“蒼松翠壁瀑聲奇,六月來遊暑不知。仙子真蹤無處覓,白龍潭上立多時。白龍潭摹松雪筆意,瞿山梅清並題。”鈐“瞿硎清”、“淵公”印。

梅清曾經遊歷黃山,並陶醉於其煙雲變幻、奇偉瑰麗的迷人景色,因而創作了許多表現黃山勝景的作品。

圖中所繪為黃山北部松巖溪中五龍潭之一的白龍潭。因雨量充沛,黃山形成了形態各異的水景,河溪、瀑布、深潭往往相互串連,形成黃山最有生命力的景觀。梅清繪黃山時從寫生入手,又加入自己的主觀感受,再以豪放、潑辣的用筆突出黃山奇、峻、險、秀的意境,展示了其雄渾奔放與清秀空靈兼具的繪畫風格,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   

作者構圖亦極為講究,頂天立地式的佈局突出了瀑布飛流直下的雄壯氣勢。幾組枝繁葉茂的松樹掩映於瀑布的首尾兩端,避免了直白的藝術表現,從側面烘托了畫面氣氛。用濃重的筆墨點染瀑布兩邊的石壁,其餘部分留出空白,增加了畫面的空間感。巧妙的構圖、變化有致的筆法、濃淡相宜的墨色使得畫面豐滿完整而不顯雜亂。

名畫欣賞|“得黃山之真情”——清畫家梅清

梅清高山流水圖 故宮博物院藏

《高山流水圖》軸,清,梅清繪,紙本,墨筆,縱249.5cm,橫121cm。

圖繪景象奇偉的山川之貌,陡峭的山石於群峰中傲然而立,如練的瀑布從山壁上飛流而下。瀑布與山巒點明高山流水的主題,亦營造出清幽疏曠的意境。款題雖言系仿“石田老人筆意”(沈周)之作,但體現出的完全是梅氏晚年粗筆皴擦、焦墨點苔、筆力老健的畫風特點。

款署:“高山流水。仿石田老人筆意。甲戌中秋前一日,瞿山梅清時年七十有二。”鈐“矍硎清”白文印、“淵公”朱文印、“老去看山眼倍青”白文印、“天延閣圖書”朱文印。鑑藏印有“槃齋秘玩”等。

“甲戌”是清康熙三十三年(1649年),梅清時年72歲。

整理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