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潮背後:模式驅動的商業時代即將落幕

摘要: 在歷史節點的創新路徑選擇中,資本擁抱了短平快的商業模式驅動,最終也讓企業擁有了短平快的生命力。

上市潮背後:模式驅動的商業時代即將落幕

近兩個月,中國迎來了互聯網史上第三次上市潮,也是最大的上市潮。而這次上市潮,卻沒有前輩們勝利般的光榮登陸,更多了些淒涼無奈的意味。

包括小米這樣巨頭在內的多次破發,也讓人看到互聯網公司估值過高背後的泡沫。獨角獸們迫於無奈的上市,被解讀為資金的短缺,人口紅利的漸盡,這口鍋自然而來落在了大環境身上。

大環境的不利是針對所有人的,強者不懼逆風,頭部公司們的慌亂,暴露了其基因上的短板。

貿易戰的爆發讓我們看到盛世之下的危機,站在產業發展的大背景下,從上市潮回望過去,我們能得到這樣一個啟示:模式驅動的商業時代即將落幕。

上市潮背後:模式驅動的商業時代即將落幕

全球化與移動互聯網浪潮

對移動互聯網浪潮的解讀,讓我們從全球化說起,二者有非常相似的共同點。

中國的真正崛起是從2001年加入WTO開始,互聯網技術的爆發深化了各國之間的合作關係。在產業鏈的分工中,中國憑藉廉價勞動力和龐大人口基數成為“世界工廠”,在“資源國-生產國-消費國”的資源配置中,中國以絕對優勢牢牢站穩了“生產國”的地位。吳曉波在《激盪三十年》中提到,2001-2008年,全球經濟因為中國的帶動而實現了大爆發。

歷史啟示的錯誤選擇

08年金融危機,中國通過4萬億投資成為率先走出泥沼的國家,卻也加重了市場對於“投資驅動”的路徑依賴,減緩了製造業升級的步伐。經濟基本面下,創新成為唯一突圍的出路。

從企業發展角度來說,創新分為技術創新,文化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

上市潮背後:模式驅動的商業時代即將落幕

小編認為貿易戰中,美國政府對中興的制裁還在眼前,歷史的教訓不能遺忘,我們需要明確的是,下一個新經濟週期的核心驅動力,一定在於技術創新的驅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