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埋黄河河床下40米的宏大工程,近两千万人因它受益,老外叹服!


站在附近的半山腰上,可以看到九曲十八弯的黄河在郑州西部摆动了一下腰身,浩荡东去。而在此,长江水和黄河亦“握手”,北上的汉江水通过两条穿黄隧洞在此与黄河立体交叉,以形成江水不犯河水之势俯冲而下,穿越了万古黄河。这就是南水北调中线上标志性、控制性工程——穿黄工程。

在黄河的河床下深约40多米处,有两个直径均为7米的隧洞,这里是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穿越大江大河的水利工程,是整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咽喉”。通过这两个隧洞“南水”通过隧洞继续北上。

为增加输水的安全性,穿黄隧洞设计为双洞结构,根据黄河的流向,上、下游平行布置,两洞中心线相距28米

穿黄工程的隧道,与公路、铁路等隧洞不同,穿黄隧洞为输水洞,既要考虑隧洞外部的黄河水和土层压力,还必须考虑洞内水流的压力,因此隧洞实行的是双层衬砌结构这种结构形式在国内外均属先例,也是国内首例用盾构方式穿越黄河的工程。,穿黄工程的抗震能力可达到8级,按黄河300年一遇洪水设计,按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

穿黄隧洞入口旁边是退水建筑物,包括闸前段、闸室段、直径9米的退水洞、出口消力池与泄水槽等,共长1019.21米。

穿黄工程还承担着多项“职能”,如果黄河出现旱情,汉江水也将通过退水洞注入黄河,“支援”黄河,实现交汇。或者水量过多时,汉江水通过退水洞排进黄河,为泄洪分担微薄之力,实现江水河水共一色。

自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以來,河南省加快水厂建设,工程供水范围日渐扩大,供水量与日俱增。截至2016年12月10日,全省累计供水22.025亿立方米,受益人口达1800万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