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離年輕人更近,未來才離我們更近

近日,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雲棲小鎮名譽鎮長王堅博士發表了主題為《創新是人類的自信》的演講。“年輕人跟年紀大的人到底有什麼差別?”今天,我們一起來傾聽王堅博士的思考。

挑戰離年輕人更近,未來才離我們更近

“什麼才是真正的創新?什麼創新才是人類應該擁有的自信?”

今天我想講兩個詞都跟架構師有關係,一個關於創新,一個關於自信。5、6 年前很多人講雲計算,2、3 年前很多人講大數據,去年很多人講 VR/AR,大家回想一下,今天這些人都到哪裡去了?同樣講到 AI 我是蠻困惑的。我在讀大學的時候,是早前提出 AI 概念的司馬賀來過杭州講課,我在想大學時候說到的人工智能和今天說到的人工智能到底創新在哪裡?更加奇怪地是霍金說人工智能是人類最後的發明,人類會毀滅掉。

這就逼著我們思考兩件事情,到底什麼是我們真正的創新?什麼創新才是人類應該擁有的自信?我在思考這兩者之間的關係。

我們今天要講的創新,不是因為 50 年前有人在達特茅斯的會議上提出了一個概念叫人工稚概念,我們就開無數的會來討論這個概念。今天要講的創新是,在座的各位去開一個會,能夠讓 50 年以後的人開很多會來討論。

1945 年,範內瓦·布什發表過一篇重要的文章《誠如所思》,已經把 VR 的幾大要素都講完了,鼠標的發明者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就是在菲律賓都到了這篇文章,後來就發明了鼠標。什麼時候當我們討論一個技術,能夠像 1945 年範內瓦·布什一樣討論 VR 這個技術一樣。這需要真正的創新。

只有年輕人可以做創新嗎?其實我一直在想,年輕人跟年紀大的人到底有什麼差別?前幾天有人說起新興企業和傳統企業的差別,給了我新的啟發。在我看來,當你做一件事情,你掙了錢還覺得自己苦哈哈的,那就是傳統企業;當你做一件事情也不掙錢,但是每天興高采烈的,那就是新興產業。大家都覺得互聯網公司是新興企業,只是因為做互聯網的人碰巧都是不掙錢,還興高采烈的。

其實年輕人很了不起的地方在於,他覺得他什麼都能幹,但是沒有說他什麼都能幹成。這是兩件不同的事。可能年輕人明知道幹不成,他還要去幹,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要有巨大的自信心才可以做到。今天的時代,正好到了一個時刻,需要我們重新想想我們的創新在哪裡,我們的智慧在哪裡。

“不要擔心 AI 毀滅人類,要相信人們能夠設計出一個好的架構讓 AI 好好為人類工作”

我剛到阿里的職位就是首席架構師。好的架構,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是包容所有好技術。霍金和 Elon Mush 為什麼會擔心 AI 會毀滅人類,是因為他們不相信人們能夠設計出一個好的架構讓 AI 好好為人類工作。其實代碼也是會出問題的,就是要看有沒有一個好的架構能夠包容代碼的能力,今天這個世界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們原來的認知。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今天至少有幾個架構是完全沒有被人思考的。我在十年以前做雲計算的時候,經常說我不知道怎麼做雲計算,但我知道怎麼做飛天(阿里雲的核心繫統)。今天很多人在研究這個架構,當我設計的時候。有三個最重要的特點:

第一、十年前,當所有人都覺得雲計算是解決 IT 問題的時候,我們就知道雲計算是來解決數據問題,所以那個時候我們就提了以“數據為中心的雲計算架構”。但是聽起來好像是一句空話,但是你去看我們做的飛天設計就能夠知道我們對數據的安全性是放在最底層。

第二、當所有的人都從虛擬化開始談雲計算的時候,我們覺得雲計算最重要不是解決計算效率的問題,而是解決計算的能力問題。所以我們先把計算能力聚集在一起,再邏輯切分。

第三、實際上飛天是在做跨數據中心的操作系統,也就是說它要做的是要把 N 多個數據中心當做一個分佈式系統連在一起。

“ 城市發展到今天那麼複雜,需要有它自己的操作系統,這就是城市大腦從架構上要解決的問題”一個雲計算架構的設計會影響很多東西的發展,至少今天還有兩個東西的架構是沒有人認真思考過的。過去幾年所謂的智能硬件熱的時候,當時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詞就是手機,但是大家忽視了一個人類歷史上非常重要的智能硬件,就是汽車。所以當所有人都在談所謂的自動駕駛的時候,其實沒有人問過今天汽車上的軟件架構也好、硬件架構也好,是不是適合所謂的自動駕駛?今天我們沒有一個完整的架構可以讓汽車慢慢地發展,這也是我當時要去做車上的操作系統的出發點。

大家可能都聽說過城市大腦,其實大家可以從很多角度來理解這個事情。科技部說把城市大腦變成一個開放的平臺,他只是從人工智能角度看待這個事情。城市發展到今天那麼複雜,有那麼多的計算裝置的時候,需要有它自己的操作系統,這就是城市大腦從架構上要解決的問題。

一個城市都要可持續發展,但是沒有一個好的架構不可能有好的發展。這個架構不是做建築的 Architect,而是做這個工程的 Architect。所以在座的大家從自己的角度認真討論一下,一個城市的 Architect 應該是什麼樣的。剛才大會聯繫主席提到的數據、算力、算法,今天城市的架構是根本沒有辦法來使用這些東西的。我們今天能夠使用這些能力還侷限在於我們過去看到的很少的部分。

“只有這個世界的挑戰離年輕人更近,未來才離我們更近”

最後我想做一下廣告,要談的事情跟三件事有關係:第一是創新,第二是自信,第三個詞就是年輕,這三個詞是被永遠連在一起的。今天人類面臨巨大的挑戰,只有挑戰離年輕人更近的時候,未來才會離我們更近。

大會把在臺上分享的人都叫講師,其實這個世界已經不會有講師了。今天的世界已經沒有人可以教你什麼了,但是你可以從別人那裡學習很多東西。

其中一個可以學的東西,就是從挑戰裡面學,挑戰天生就應該離年輕人更近,因為只有年輕人想學習東西,年紀大了的天天想教別人東西(笑)。所以我相信,只有這個世界的挑戰離年輕人更近,未來才會離我們更近。

“雲棲 2050,追逐早上七八點鐘的太陽”

我是雲棲小鎮的名譽鎮長,我跟其他發起人在商量一件事,就是每年五月在雲棲小鎮開一個“雲棲 2050 大會”。80 年代中國有一款很著名的車,桑塔納 2000,當時這輛車就代表著未來。我們起這個名字,就是希望大家想到未來。我們這個會議最重要的就是,讓大家覺得年輕人是解決未來的主體。同樣也要讓大家要知道,其實更重要的已經不是別人教給你什麼,而是這些年輕人真正的學到什麼。所以提出了一句話來形容這個會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讓社會追逐早上七八點鐘的太陽。

挑戰離年輕人更近,未來才離我們更近

雲棲 2050 大會的永久舉辦地杭州雲棲小鎮

我們說了這麼多創新,但我們還是在享受別人的創新。如果是從社區角度來講,我明白了一件事情,很長時間裡面我們是在享受世界其他地方的技術貢獻,現在是我們需要對社區做貢獻的時候到了。今天在座的可能有很多人對開源社區做了一點點貢獻,但是大家認真想想看,我們有沒有做一個貢獻,對世界是獨特的?

大家想想,幾十年以後,在座的各位,不再是某個語言的專家,而是哪個語言的創始人?像 Google 當年那麼重要的三篇文章,會不會從這個地方出來?同樣,你們這些人能不能提出好的架構,打消掉霍金對 AI 的擔心?在座的各位能不能打消馬斯克的擔心,他說讓人移民到火星去,因為他認為人類會把地球毀滅。如果人類可以地球毀滅,移民到火星去,也會把火星搞毀滅。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說雲棲 2050,要追逐早上七八點鐘的太陽。我們會邀請所有的年輕人來這個大會,不止是計算機,也有生物、藝術等領域。


部分資源來源於網絡,僅供娛樂交流,不以盈利為目的,不構成商業目的使用,相關版權為作者原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