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鬆:請不要再給中國孩子減負了

白巖松:請不要再給中國孩子減負了

白巖松:請不要再給中國孩子減負了

這是一個提倡快樂教育的時代,為學生減負成了快樂教育的必選項。暫且不提學生快樂與否,就減負而論,在一定程度上有南轅北轍之嫌。捫心自問,有多少人提倡當下的減負?說是減負,卻在無形中給老師、家長加了碼。陳老師其實不提倡給孩子增負,但寒窗十年該吃的苦一口都不能少,不是功利地只為考入大學,而是讓孩子在成人之後有更多的選擇機會。

前兩天有個熱搜是這樣的,一位毛坦廠考生一年做了5千張卷子,所有的卷子堆起來足足有一米多高。

白巖松:請不要再給中國孩子減負了

他們九十多個人的班級,籌集了班費三萬塊,三分之二都用來買卷子做題。不僅如此,考生們每天學習到凌晨兩點,因為熬夜免疫力下降,需要提前吃一些藥物預防生病。

白巖松:請不要再給中國孩子減負了

聽起來確實辛苦,但經歷過高考的人都知道這無可厚非,但讓我意外的是,這樣的一條熱搜下,充斥著各類嘲諷。

有說這樣的考生就是赤裸裸的刷題機器。

白巖松:請不要再給中國孩子減負了

還有直接斷言了孩子們未來的評論。

白巖松:請不要再給中國孩子減負了

還有人把毛坦廠中學和中國造不出芯片聯繫了起來。

白巖松:請不要再給中國孩子減負了

還有這種把那些拼命努力的人比喻成“廢品”的評論。

白巖松:請不要再給中國孩子減負了

還有這種讓人目瞪口呆的言論。

白巖松:請不要再給中國孩子減負了

這些評論的核心思想,

就是重壓下的孩子,一定沒有出息,

要有出息,必須要“減負”,要“快樂教育”

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

減負,才會葬送中國孩子,

葬送我們的民族未來!

就像白巖松近日接受採訪時說的:

沒有高考,你拼的過富二代嗎?!

白巖松:請不要再給中國孩子減負了

白巖松:請不要再給中國孩子減負了

白巖松:請不要再給中國孩子減負了

第一節

2009年,教育部發文提出“小學生在校時間不得超過6小時”。

今年兩會後,教育部長陳寶生表態:

減負再難也要減,否則寶寶不高興。

寶寶不高興,後果很嚴重!

十年過去,教育部的指導思路仍然是減負。

白巖松:請不要再給中國孩子減負了

昨天,微博上有人問,如何看待當下“快樂教育”的議題?

很多人提到了相同的一點:

說是減負,實為增負。

首先,精英們絕對不會主動減負。

多出來的時間,他們購買了更奢侈的教育。

下午三點半放學後,小孩都去了哪裡?有讀者說,她一個月給女兒報了8個課外輔導班。送她去學奧數,學英語,學鋼琴。

在叢林模式下,誰給自己減負,誰就是自願退出競爭。

其次,條件一般的家庭,削尖了腦袋給孩子創造最好的條件。

一個北京的寶媽說,在職父母每天請假接孩子放學,根本不現實。必須有專人接送孩子,輔導作業。

幾經權衡,她只能選擇放棄工作,迴歸家庭。

這個代價,是她的30萬年薪。

至於沒錢的家庭,孩子只能回家打遊戲,或者在工地上玩泥巴了。

發現哪裡不對了嗎?

在快樂教育的體系下,寒門難再出貴子了。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劉強東給中國人民大學捐過1000萬,其中500萬資助學習好的學生,剩下500萬規定只能資助貧困學生。

結果他發現,資助貧困學生的500萬根本花不完。

因為貧困學生數量,已經寥寥無幾。

自從中國開始給學生減負,學校退出公立教育以後,資源就全部傾斜到了私立學校。

中國家長越來越累,負擔越來越重,各種教育機構大賺特賺。

快樂教育費啥?

費爹,費媽。

更準確地說,費錢。

白巖松:請不要再給中國孩子減負了

第二節

退一步講,學習和快樂一定是矛盾的嗎?

換句話說,恢復高考42年來,那些成績優異的孩子,每天都活在痛苦之中嗎?

當然不是。

很多人都忽視了一件事:優等生自有他們的快樂。

那是探索未知的興奮,競爭取勝的滿足。

我人生最充實的一段時間,就是在高中。

說實話,每天都累得要死。

挑燈夜戰,廢寢忘食。

早上走在路上,連眼皮都睜不開。

但我無比快樂。

尤其是當我的成績從年級前50,躥升到年級前5的時候。

那感覺,就像全世界都在為你讓路。

我心裡燃起了太陽,終於有了對人生的掌控感。

那種浸透四肢百骸的美妙體驗,我之後再也沒體會過。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這種高級快樂,我相信所有優等生都懂。

我悟出了什麼?

一個對我人生最重要的道理,直接搭起了我價值觀的底座:付出,是可以獲得回報的。

好好學習,每次都考第一,是非常非常幸福的。

優秀會逐漸變成一種習慣,給你帶來良性循環。

你發現自己不比任何人差,變得越來越自信。

心理學家埃裡克森,有個著名的八階段理論。其中在學齡階段,孩子首先要解決的,是“勤奮對自卑的衝突”。

學校是訓練兒童提前適應社會的地方。

他們必須完成學習任務,才能獲得勤奮感。

只有當孩子的勤奮感大於自卑感時,他們才能獲得“能力”這個東西。

也就是說,教育學家該乾的事情,不是讓孩子在擺脫教育中變得反智,而是讓他們在優質教育中獲得信心。

如果只是想讓“寶寶”高興,那一人發一臺任天堂Switch,我保證他們能從年頭嗨到年尾。

但這種快樂,是你想給孩子的嗎?

別說孩子最大的快樂是不學習了,我們成年人不也一樣嗎?

週末一天到晚玩手機,沉浸在那些廉價淺薄的奶頭樂裡。

快樂是挺快樂,但人成了傻子。

人類能從森林古猿一步步走到現在,靠的就是戰勝惰性。要想人前顯貴,必得人後受罪。

這句話雖然糙了點,卻是鐵打的現實。

白巖松:請不要再給中國孩子減負了

第三節

昨晚看到一篇高於高考的推送文章,一位讀者的留言,讓我印象深刻:

小時候,我不理解爸媽為什麼對我這麼嚴格。

等到步入社會,親歷了殘酷的競爭後,我越來越想感謝他們的嚴格。

我還不理解父母為什麼反覆強調,就算砸鍋賣鐵,也要供我學習。

現在有娃後,我都懂了。

為了孩子,我寧願自己吃得差一點,不買衣服不買皮鞋,也想讓他接受最好的教育。

這位爸爸的發言,說出了中國所有父母的心聲: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我們中國人,非常捨得在培養孩子上花大錢。

2017年,中國家庭平均教育支出高達42892美元,佔總支出的50%以上,排名世界第一。

累嗎?太特麼累了。

但也正因為如此,我們的民族才一直領跑全世界。

我有個表姐,高中不愛學習,最後考了個三本。等到步入社會,才意識到不對。

她受盡委屈,死命奮鬥了十幾年,才終於彌補了和高中同學的差距。

學歷是一張敲門磚,絕對是句大實話,第一學歷不好的人都懂。

她說,我經歷的這一切,絕不允許在我孩子身上重演。

未來他有了能力,想選擇什麼樣的生活,那是他的權利。

但是作為父母,讓孩子未來擁有做“選擇”的資格,是我的責任。

教育,就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的絕對信仰。

以前,我們說: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黑髮不知勤學苦,老來方悔讀書遲。

自古以勤奮為榮,怎麼現在以奶頭樂為榮了呢?

以前,我們還說: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自古以狀元為榜樣,怎麼現在禁止成績排名,禁止宣傳狀元了呢?

“高考當然不是完美的制度” 但一定是當下最公平,最適合中國國情的制度。

白巖松:請不要再給中國孩子減負了

第四節

在中國放慢基礎教育的同時,其他國家還在拼命往前跑。

身為東亞怪物房之一的韓國,高考選拔遠比我們更殘酷。

他們老師給學生訓話時,有個詞叫“四當五落”。

意思是,如果你一天睡四小時,就能考進理想學校。

要是睡五小時,就會落榜。

白巖松:請不要再給中國孩子減負了

還有人腦補,說美國孩子都不學習。

事實上,你問問身邊留學的朋友,就會發現在美國讀研,比國內難多了。

美國人非常勤奮。他們和我們一樣,不相信天上掉餡餅,推崇“凌晨四點的洛杉磯”精神。

去年,特朗普政府公佈了他們第二季度的GDP增速,高達4.1%。

作為世界第一經濟體,還能保持如此健康高速的增長,這是什麼概念?

我想問,這是整個國家隨便玩玩,就能獲得的成就嗎?

比你有天賦的人,比你還努力,那就真的沒得玩了。

最後再來看看我們的鄰居日本,我想比其他國家都更有借鑑意義。

1980年,日本政府開始推行寬鬆教育。決定改革的原因,和我們一模一樣:

覺得經濟發展了,孩子沒必要這麼累了。這種高強度基礎教育,只能培養出考試機器。

採取的減負措施,也和我們一樣:降低課程難度,放學時間提前,不再進行排名。

最終結果是,這一代人口素質,發生了雪崩式下滑。

所謂“填鴨式教育”體系出來的學生,湧現了十幾個諾貝爾獎。但在寬鬆教育的這30年裡,再也沒出過一個諾貝爾得主。人均GDP從1995年的世界第三,一步步跌落到全球第24。

日本人自己是怎麼評價“寬鬆世代”的?

他們把這代人叫做“平成養豚”。平成,是指1989年至今的年號。豚指什麼?豬。

步入21世紀之後,全世界都在問,為什麼是中國?為什麼唯有中國,可以實現彎道超車,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蹟?

除了中國人出了名的勤勞刻苦,還因為我們對教育進行了鉅額投入。我們不止是為自己這一輩人而活,也在為下一代人而活。

但現在革命尚未成功,就已經開始志得意滿,在日本錯誤的老路上一路狂奔。我們也想把自己的孩子都當豬養嗎?

我們實現全面小康了嗎?沒有。

人均GDP邁入發達國家行列了嗎?還沒。

中國高端製造業能滿足內需了嗎?不能。

不只是無芯之痛,事實上連好一點的螺栓都需要大量進口。

擺在面前的現實是:

中國還有8億人沒坐過飛機;

人均可支配收入僅28228元;

大學擴招20年來,至今不到4%的人有本科學歷。

每個人都捫心自問一下,

我們真的已經發展到放任自流的地步了嗎?

明明還沒有發達國家的錢,為什麼得了發達國家的病?

一個人學渣思維,沒什麼危害性;

但當一個社會都被學渣思維主導,那就危險了。

這十幾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

中國的基礎教育體系,並沒有扼殺孩子的天性,抹掉他們的創造力。

反而是這群被“應試教育”培養出來的人,

在短短几十年的時間裡,

就把中國建設成了世界第二的經濟體。

這是任何一個推行“快樂教育”的國家,都不可能做到的奇蹟。

基礎教育減負,遺禍無窮。

第一個表現就是,中國再也在國際奧賽上拿不到獎了。

步入21世紀後的15年間,中國只失去過3次奧數世界冠軍。

2014年以後,因為推行快樂教育,

中國奧數水平斷崖式下降,已經連續四年與金牌無緣。

那麼這四年的冠軍去哪了?

答案是,全部被美國和韓國包攬。

很多loser對奧數汙名化,意淫參賽的人都是書呆子。

實際上,只要有參賽資格的,

都是一等一的天才少年,同齡人中絕對的精英。

縱觀最近幾十年來的菲爾茲獎,一大半是國際數學奧賽獲獎者。

中國從這門競賽中被踢出局,令人痛惜。

如果繼續減負下去,中國孩子將會在越來越多的領域出局。

白巖松:請不要再給中國孩子減負了

說到底,教育減負,註定是一個五輸的結局。

苦了孩子,累了老師,傷了家長,毀了教育體系,賭上了民族未來。

唯一在這個囚徒困境裡獲勝的,只有越來越貴的培訓機構。

1911年,周恩來在教室朗聲回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2019年,我們的教育部長說:“寶寶不高興,問題很嚴重!”

108年來,我們到底經歷了什麼呢?

在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裡,有句話被科幻迷牢記在心。

那是宇宙對地球人發出的生死忠告:

不要回答!

不要回答!

不要回答!

而今天,我也想對中國當下的教育體系,高聲呼喊一句:

不要減負!

不要減負!

不要減負!

—— —— ————

白巖松:請不要再給中國孩子減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