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區產科聯盟成立 在小醫院也可「共享」大醫院專家

7月6日,由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華僑醫院)牽頭髮起,聯合了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等二十餘所天河區各級醫院的天河區產科聯盟正式成立。

據悉,該聯盟將促進區域內各級醫院的上下聯動和共同發展,實現“專家共享、臨床共享、科研共享和教學共享”,全面提升全區產科診療服務能力,為天河區母嬰安康護航。

資源共享

促進全區產科醫療服務同質化

隨著計生政策的放開,產科服務需求激增。聯盟“盟主”單位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婦產科主任李瑞滿教授深有感觸:“醫院產科專家號基本都是‘秒殺’。一天的門診號,掛出去70個,但實際一般都會看到100人以上”。與此同時,高齡等高危孕產婦的比例和絕對人數也隨之急速上升,孕產婦危急重症的救治工作面臨挑戰。

天河區產科聯盟成立 在小醫院也可“共享”大醫院專家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婦產科主任李瑞滿教授

“天河區產科聯盟成立後,將促進資源合理配置,優勢互補,協同發展、上下貫通,同時也希望將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協同轉會診流程,提升基層醫院產科診療服務能力,實現聯盟的同質化服務和標準化建設。”李瑞滿主任介紹,“聯盟會從搭建平臺、建立機制、整合力量、促進發展四個方面出發,發揮各成員單位的優勢,通過多種途徑的探討和定期的交流,進一步提高產科管理質量,實現‘專家共享、臨床共享、科研共享和教學共享’。”

除了“輸血”以外,聯盟還將不斷為基層“造血”。她表示,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作為天河區產科聯盟的會長單位將繼續發揮技術優勢和引領作用,牽頭辦好各種學習班、推廣疾病標準化診治,探索規範診療流程,開展疑難病例討論和產科緊急事件演練模式,同時大力開展與國際的醫學交流與合作,致力形成一個規範的救治流程,從而造福廣大孕產婦。同時以此做好產科人才梯隊的建設和培養,形成一批有影響力的專家,不斷提高產科醫療服務體系的整體效能,並向基層醫院輻射。

在聯盟成立當天,第一期的培訓活動隨即啟動,來自天河區的產科醫生與助產士們接受了相關臨床技能培訓並進行了現場演練。

開啟綠色通道

為危急重症孕產婦建立生命專線

在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產科辦公室,有一臺電話誰也不能打,這是一條僅用於接待基層轉診的“專線”。這樣的“專線”將覆蓋全聯盟。

李瑞滿主任介紹,天河區產科聯盟成員包括了天河區20多個醫療機構,覆蓋全區有產科建制的醫院,既有三甲醫院也有區屬基層機構。在聯盟內,將建成分級負責、上下聯動、應對有序的高危孕產婦管理體系,同時為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提供綠色會診、轉診通道,通過綠色通道,危重孕產婦可迅速轉診至聯盟內的大醫院,獲得及時救治。(來源:39健康網 通訊員:張燦城、王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