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死前大喊此人名字,曹丕装听不懂仍然照用,最终导致五胡乱华

曹操这个人若是我们熟读过三国的历史或是看过相关电视剧的话都不会对他有陌生的感觉,在那个动乱的可以说是群雄争锋的乱世之中,像曹操、孙权以及刘备这些乱世中生出的枭雄们接连不断的崭露头角,尤其是这位曹操,在政治上展现出来出色的才华和谋略几乎在当时无人能及,不仅让世人为其惊叹。

曹操死前大喊此人名字,曹丕装听不懂仍然照用,最终导致五胡乱华

曹操不单只是在三国时期杀人如麻的一位诸侯,在文坛方面也有所成就,他所写的《短歌行》和《观沧海》以及《龟虽寿》等诗被流传至今,有些成为了传唱的千古名句。不过同这些比起来,曹操最擅长的仍然是军事方面以及他头脑中过人的谋略。

曹操曾经在临死时对着曹丕大声喊出了短短十一个字,这十一个字甚至蕴含着扭转之后历史的力量,可惜曹丕实在是太笨了根本没听懂曹操话中的含义,若是听懂了可能就不会有之后的"三国归晋"了。

曹操死前大喊此人名字,曹丕装听不懂仍然照用,最终导致五胡乱华

曹操年幼时曾被人称为阿瞒,字孟德,他的才能皆在拉拢人才,任用谋士方面上,曹操可以说是得心应手,就单单是拜服在曹操手底下的名士大贤们都是不计其数的,从里面随便拎出来一个都是能够治国安邦可称之为"王佐之才"的,这些人能够心服口服尽心的辅佐曹操,可以说都是被曹操个人本身所具有那些独特的人格魅力征服了。

曹操其实好歹也算出自名门,史料记载他是相国曹参所留下来的后代。曹操的性格任性好且机灵权变,又同时不休学业,做事放荡不羁。那时认识曹操的人们都觉得曹操是一个不务正业,一无所长的小混混。不过当时有一位梁国的名士名为乔玄,此人确认曹操并非池中之物。

曹操死前大喊此人名字,曹丕装听不懂仍然照用,最终导致五胡乱华

曹操曾到南阳时,南阳有一位何颙也对着曹操说了意思差不多的话,两位素不相逢的名士都能够不约而同相信了曹操日后必定会大有作为。历史的发展也间接证明了当时两位名士的观点是正确的,曹操在公元一百七十四年入仕,担任着洛阳北部尉一职。

六年后被封为议郎,又过了四年,被升职为骑都尉,同年因为打下了军功被册封为"济南相"在这之后就出现宦官闯下大祸董卓入京的事情,从而导致了天下的分崩离析,诸侯们纷纷开始拥兵自重,机灵的曹操趁机拥有了一股强大的武装力量,由公元192年开始十六年,曹操经过了诸多战争后基本将中国的北方统一。

曹操死前大喊此人名字,曹丕装听不懂仍然照用,最终导致五胡乱华

但是就在曹操战况胜利连连时,在不怀好意的大臣怂恿下,曹操竟然集结了大规模八十万左右的军队,要前去攻打刘备和孙权,达到自己一统天下的霸业,让人感到惋惜的是,占得了天时的曹操却没能一同占据地理和人和,这场大战的结果可想而知,八十万的大军被刘备孙权二人联手打败,赤壁一战败的一败涂地。

曹操大败后逃回了北方,便开始整顿,休养生息,在北方继续加固自己的皇权,曹操在巩固政权时收服了很多拜服于自己个人独特魅力下的能人异士,然后逐渐将那些忠心耿耿为汉献帝的一些重臣都一点一点的架空他们手上的权力,然后让他们直接远离权力中心。

曹操死前大喊此人名字,曹丕装听不懂仍然照用,最终导致五胡乱华

但是,司马懿的出现让曹操大为吃惊,即便是司马懿这个人有惊世之才,且十分忠心于自己,但是面向鹰视狼顾的司马懿总是让曹操不得不防备他。"司马懿并非人臣,不可大意"这十一个字是曹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公元220年,曹操终究没能战胜病魔还是离开了人世,但是曹操传达给曹丕的这句话并没有让曹丕放在心里,依旧和往常一样对司马懿无防备的信任。还打算将自己的儿子曹睿托孤于司马懿。

曹操死前大喊此人名字,曹丕装听不懂仍然照用,最终导致五胡乱华

但是司马懿这人的面向在曹操活着的时候就被曹操格外防备,曹操在临死的时候告诫曹丕,这司马懿不能被重用,因为此人一定会反。如果曹丕能理解曹操的心意,可以尽快的将司马懿铲除的话,那样"三国归晋"的历史就不会发生了。

有些人也对此抱有怀疑态度,觉得曹操此言是想要把司马懿留下来给曹丕作为军师,并不可能是要让曹丕杀了司马懿,占据这两种观点的人到如今都是争论不休,说不出个高下,所以这件事至今都是一个谜

曹操死前大喊此人名字,曹丕装听不懂仍然照用,最终导致五胡乱华

曹操一生,阅人无数他对司马懿的判断是非常准的。他死前说的十一个字很快的就得到了证明,能够雄踞北方这么多年,曹操肯定不是的简单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