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上的藝術,閩南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國剪紙,精緻的紙上精細藝術,2009年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國剪紙流派眾多,分佈於中國的許多地方,各具特色,各地剪紙都蘊涵了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都表達了廣大人們的社會認識、道德觀念、實踐經驗、生活理想和審美情趣。泉州刻紙是具有閩南風韻的一種剪紙。

刀尖上的藝術,閩南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泉州刻紙,一種具有閩南風彩的中國剪紙。它流行於流行泉州一帶的民間藝術,始於唐代而盛在宋代,每逢春節、元宵和喜慶,家家戶戶將刻紙貼在門楣或春聯上端,迎風飄展,增加了節日喜氣。泉州和閩南春節還流行刻“紅箋”的風俗,如“福符”一般貼在廳門上楣,五張一堂,寬四寸,長六、七寸,刻以麒麟、鯉魚跳龍門或“福”、“壽”字樣,四周飾以古錢圖案;“長金”則寬二寸,長六寸,刻作喜鵲登梅、五穀豐登等,一般貼在門上楣。這種風俗或許是唐、宋遺風,文化積澱深厚,是勤勞智慧的中國勞動人民創新精神的繼承。

刀尖上的藝術,閩南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泉州刻紙,精細秀麗,線條流暢,富有濃厚的漢族民族風格和閩南風韻,內容大多表現吉祥、喜慶、祥和的花鳥走獸,人物博古等。方町為大家收羅了一些泉州刻紙作品,現一一奉上供大家欣賞。

刀尖上的藝術,閩南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刀尖上的藝術,閩南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刀尖上的藝術,閩南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刀尖上的藝術,閩南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刀尖上的藝術,閩南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刀尖上的藝術,閩南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刀尖上的藝術,閩南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刀尖上的藝術,閩南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刀尖上的藝術,閩南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刀尖上的藝術,閩南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刀尖上的藝術,閩南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刀尖上的藝術,閩南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刀尖上的藝術,閩南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刀尖上的藝術,閩南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刀尖上的藝術,閩南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刀尖上的藝術,閩南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刀尖上的藝術,閩南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刀尖上的藝術,閩南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刀尖上的藝術,閩南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刀尖上的藝術,閩南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刀尖上的藝術,閩南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說明:

1、[方町]鏈接一方點滴,傳播中國特色文化,文章文字為原創,部分視頻、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若有異議請聯絡我們。

2、你若想分享你家鄉的故事,可以私信方町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