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第一書記紮下根 讓「山溝」變成「金溝」

5月16日,嵩嶽少室山下,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派駐到登封各貧困村的117名駐村第一書記,互動交流產業扶貧工作經驗,推介展示產業扶貧項目和產品。在近3個小時的直播裡,30多個展位百餘種農副產品、旅遊產品,吸引鄭州農產品流通協會、鄭州市丹尼斯、雛牧香等公司下單訂購20餘萬元。

登封第一書記紮下根 讓“山溝”變成“金溝”

駐村第一書記互動交流活動現場

登封是豫劇《朝陽溝》的故事發生地,目前仍有85個貧困村,其中省級貧困村57個,鄭州市級貧困村28個,是鄭州市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縣(市)。如今,新時代的“銀環”“栓保”——駐村第一書記及工作隊員又深深紮根在了登封的溝溝嶺嶺,依託山區實際,探索出了黨建+扶貧、旅遊+扶貧、特色種植+扶貧、特色養殖+扶貧、特色農產品加工+扶貧等模式,著力發展“山溝經濟”。

在徐莊鎮大熊山仙人谷景區,十里溪谷碧水潺潺,各種花木次第綻放。但時光倒流五年,這裡曾是一個山石裸露、無人問津的窮山溝。2013年,仙人谷成功開發出3公里溯溪景觀,去年接待遊客近20萬人次,綜合收入達600餘萬元,今年3月獲評國家3A級景區。鄭州市級貧困村楊林村支書毛福有說:“景區在我們村流轉土地300多畝種植花卉,不僅讓群眾有了固定的土地收入,而且不少人在家門口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目前,該村150餘人在景區就業,其中貧困群眾30餘人,貧困家庭在景區內經營土特產、小吃、副食品的有20多家。

登封第一書記紮下根 讓“山溝”變成“金溝”

活動現場主持人介紹特色扶貧農副產品

時下,登封已有何家門、范家門、馬窯等10餘個山村通過集聚和轉化綠色財富,使村莊變身景區,村民變成“股民”,把山溝溝建成了“金溝溝”。

在不具備旅遊資源稟賦的貧困村,登封市堅持一村一品,加大產業發展力度,千方百計促進貧困群眾增收。在石道鄉範莊村的絲瓜鞋墊加工生產車間,賀小紅正在電動縫紉機前埋頭工作,“嗒嗒”聲中,一隻鞋墊很快做好了。48歲的賀小紅既要照顧年邁的婆婆,還要照顧生病的丈夫、上學的孩子,在產業扶貧基地上班後,有了穩定的收入,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登封市房管中心駐範莊村第一書記劉冠軍介紹,像賀小紅這樣在村裡就業的婦女有30多名。今年年初,駐村工作隊對村裡廢棄廠房進行改造,從浙江寧波引進技術開始絲瓜鞋墊加工。目前,範莊村絲瓜種植面積已達100畝。

目前,從登封“山溝經濟”中長出來的“小倉娃”芥絲、石道“中靈山”核桃、“五指嶺”金銀花茶等產品已享譽全省,石道牛肉、茶亭溝紅薯、範莊絲瓜鞋墊、趙莊艾草系列產品、申家溝老布鞋等正逐步打開省內外市場,全市已有8347戶35553人實現脫貧。(劉少利 韓心澤 宋躍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