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烤天」暫時走了 「桑拿天」跟著來了

我市近期持續“燒烤模式”,一睜眼就是明晃晃的太陽,而且是“超長待機版”。副熱帶高壓發威,毒辣辣的太陽炙烤大地,大太陽底下,姑娘們的妝都曬花了。不少人在朋友圈裡調侃:“打敗你的不是天真,是天真熱。”經歷了連續高溫的天氣,下雨也成了很多市民的期盼。好在雨水”不負眾望“,受上週雙休日兩場降雨的影響,我市持續多日的高溫終於略微“退燒”,最高氣溫維持在30℃左右,夜晚掠過身體的風也不再燥熱,絲絲清涼讓我們重新擁有多日來難得的舒適感。

今年的高溫很特別。中央氣象臺在7月中旬就預測:“本次高溫範圍大、持續時間長、強度強、影響位置偏北。”從目前預報看,將是今年以來範圍最廣、強度最強的一次高溫過程。”我們知道,酷暑的持續跟副熱帶高壓緊密相關,它一般是指對我國影響較大的位於北半球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熱帶高壓,它常年存在,是一個穩定而少動的暖性深厚系統。在夏季,因為強度高,其範圍幾乎可佔整個北半球面積的1/5到1/4,在冬季,強度和範圍都會減小。根據中央氣象臺的分析, 今年7月中旬,尤其是瑪莉亞颱風活動以來,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突然大幅西伸北跳,從略微偏弱轉為極度偏北偏強。不僅我國的副熱帶高壓偏北偏強,今年日本接連遭受異常梅雨和異常高溫,損失慘重,正是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異常偏北偏強所致。大西洋副熱帶高壓鼎盛時控制整個美國本土,有些地方出現52℃的高溫;更離譜的是,近來北極圈以北的瑞典、芬蘭北部和俄羅斯西北部出現了象徵副熱帶高壓勢力範圍的“5880線”(實際上是阻塞高壓),摩爾曼斯克港出現了幾十年來罕見的高溫(32.2℃),西歐也是熱浪不斷,少有空調甚至電風扇的法國、英國、比利時出現35℃以上高溫。毫無疑問,這個時段是北半球的高溫極盛時代。北半球的副熱帶高壓在7月下旬達到一年中最北,這本來是正常現象。但像今年副熱帶高壓這麼強這麼北,且整個北半球聯動,這就有點異常了。

這次,我們還是被妥妥地拉進了“高溫群”——山東、河南、江蘇、浙江、湖南、重慶等超20省(區、市)都出現了高溫天氣。特別是山東,今年副熱帶高壓位置偏北,後期它的重心在山東一帶非常穩定,所以今年山東的高溫比較生猛,很有可能會出現歷史同期少見的高溫過程。

市氣象臺臺長喻謙花說,“副高”內部盛行下沉氣流,空氣增溫強烈,但是由於氣壓梯度小,風力很小。在這種狀態下,太陽輻射可以更多地到達地面,使得地面和近地面大氣獲得更多的熱量,大氣溫度明顯攀升。

據悉,雖然北半球的海水還在變熱,但大陸已經開始逐漸變涼,西伯利亞、格陵蘭、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的冷空氣即將啟動。8月上旬,“瘋一般”的副熱帶高壓有望和高溫一起逐漸南退。

但在“副高”南退之前,我市依然還要經歷高溫“烤”驗,並且與前一段時間不同的是,由於陰雨天氣較多,空氣溼度相對較大,我們將會迎來沉悶的“桑拿”天氣。根據市氣象臺昨天的預報,本週我市總體降水量與往年相比偏少,但7天都是陰雨天氣,往昔蔚藍天空上點綴著棉花糖般白雲的美景已難覓蹤影。氣溫從明天起也將平穩上升,週日將達到36℃,潮溼、悶熱,人體不舒適感極為強烈,防暑降溫仍是一場“持久戰”。

初伏一眨眼就過去了,印象裡只留下了“高燒不退”的“燒烤”天氣。從7月27日,已經進入中伏,而且是20天。雖說其間最高氣溫不一定最高,但這是一年之中暑氣最盛的時期,高溫高溼的“桑拿天”和降雨天氣將交替出現。

市中醫專家婁琪說,“中伏”時節高溫多雨,暑溼之氣乘虛而入,最易使人心氣虧耗,尤其老人、兒童、體虛氣弱者,往往會引發苦夏、中暑等疾病。中醫有在“三伏天”進行“冬病夏治”的傳統,藥補不如食補。家住翠園小區的居民李靜告訴記者,過去在封丘老家“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現在這個天氣最適合吃的就是面。婁琪表示,因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在中國人的傳統習俗裡,麵食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酷熱消耗體力,適當補充營養,合乎科學道理。看來,在這個暑氣最重的時期,不妨先吃碗麵壓壓驚。其實,三伏天吃麵這一習俗三國時期就開始了。《魏氏春秋》記載,何晏“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這裡的“湯餅”就是熱湯麵。大熱天吃熱湯麵似乎很難讓人接受,但古人認為此時吃熱湯麵可以排毒闢穢。另外,許多人吃麵經常是麵條多、配菜少,營養很難平衡。因此,婁琪建議加點豐富的蔬菜,如菠菜、西紅柿、蘑菇等,還可以再加一些豆製品,如腐竹、豆腐絲等。此外,這個時節還應多吃冬瓜、玉米、茄子、鴨肉,喝綠茶等。

此時的運動應避開烈日,在清晨或傍晚稍涼爽時進行室外鍛鍊,宜選擇散步、慢跑、游泳、太極等運動量較小或適中的方式。衣著宜鬆軟、寬大、淺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