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長得不好,都是菌種的錯嗎?

很多菇農沒有種出優質的好香菇,於是就抱怨沒有買到好的菌種。

這都是菌種的錯嗎?其實不然,菌種如果會說話,一定覺得自己好冤枉!

其實,每個品種都有它的最佳出菇溫度,很多時候,在買到真的、優質菌種的前提下,真的不是菌種造成的出菇問題。而是你沒有真正撐握一個品種的特性。

選擇一個適宜本地的優良品種,可能需要二到三年才能弄清它的特性,並且要在每個時間階段詳細記錄,制袋時間、接種時間、轉色時間、催菇時間、出菇表現等一系列數據,細心觀察和用心感悟,分析和作應用每個數據的反應效果,才能種出優良香菇。

香菇長得不好,都是菌種的錯嗎?

常見不少種植戶隨意購買菌種,跟風生產菌棒,看別人的好就自己也要跟著搞。結果缺乏檢驗菌棒是否可以催菇的技巧而盲目催菇,導致出菇困難等各種異常問題。

各地區域溫度不同,差異很大,菌袋積溫、菌棒成熟度、催菇模式、管理技巧等,都直接影響出菇品質,如果掌握不了最佳出菇溫度,很難種出品質優良菇品,也就直接影響種菇利潤。

在此需要重申的是,別人的栽培品種和技術模式不可隨意照搬複製,要靈活運用,實事求是,活學活用,才能產出優質菇品,才能產出最佳效益。

舉個例子:夏菇出菇時間不同於春栽冬出品種出菇期長,也就是夏菇的菌棒生產時間需要根據選擇品種的菌齡、積溫、出菇月份溫度等本地實驗數據,確定是否需要在秋後哪個月份製作菌棒接種,確保菌棒在出菇前期達到生理成熟,才能確保菌棒催菇準確,正常出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