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辛苦苦一整年,一病回到解放前,香菇種植最考驗人品的時候來了

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繼續我們的香菇課堂(哈哈,其實就是我們家種植香菇的過程)。

辛辛苦苦一整年,一病回到解放前,香菇種植最考驗人品的時候來了

昨天講到上鍋爐蒸菌棒,想必大家都知道了這個過程,蒸熟的菌棒才是菌絲髮酵的溫巢,那麼下一個環節就是點菌。在點菌之前呢,我們還有幾個關鍵動作要做,劃重點的地方到了。

辛辛苦苦一整年,一病回到解放前,香菇種植最考驗人品的時候來了

經過三天兩夜的不間斷燒鍋爐,原本乾燥堅硬的菌棒變得很軟,主要原因是持續大量的高溫造成水分的丟失,原本的菌棒一個的重量在七斤二兩左右,這個時候已經僅僅剩下六斤。在掀開外層雨布和塑料薄膜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高溫蒸汽的燙傷,我們這裡有太多血和淚的教訓。全部掀開之後,晴天自然放涼四個小時或者一個上午的時間,然後就需要把這些已經蒸好的菌棒運出去,運到那裡,我們等下再說。

辛辛苦苦一整年,一病回到解放前,香菇種植最考驗人品的時候來了

剛才我故意賣一個關子,蒸好的菌棒運到哪裡?當然還是香菇大棚裡面。我們這裡在準備來年香菇的時候,你需要提前再準備一箇中轉棚,這個棚的作用很關鍵,而且非常重要。上圖是我們家自己的香菇大棚,這裡面已經放滿了菌棒,沒有一點位置,但是新的菌棒遲早還要替代到原來的菌棒的,這個過程需要時間。菌棒之後還要進行為期七天的發酵時間,所以準備的週轉棚一定不能小,一萬袋的香菇,需要搭建一個600(cm)*250(cm)大棚。規模選好了,剩下就是搭建的問題,作為菇農的我們,非常關注天氣預報,特別是種來年香菇的時候。記住,一定要大晴天自然晾曬三天左右,確保大棚所在的土壤不能太潮溼。如果遇到雨雪天氣,可以延緩轉運的時間,或者在地上鋪上一層地膜,利用物理原理來給土地加熱。

辛辛苦苦一整年,一病回到解放前,香菇種植最考驗人品的時候來了

我為什麼一直強調,週轉棚的面積千萬不要小。你要知道香菇菌絲屬於喜氧型,我們平時去購買會看到兩個香菇,一種是外觀完整的,這個屬於正常的;另外一種是呈散開狀,原因是香菇在成熟之後,沒有及時得到採摘。週轉大棚搭建好之後,隨後準備鋪設塑料薄膜,最好是全新的,這樣可以確保基本沒有漏氣的風險。上面和前後搭好,最後在兩側用鐵鍬剷出一個深度約為10公分的溝壑,將多餘的塑料薄膜放進去,表面覆蓋上土,這樣搭建的過程才算完全結束。

辛辛苦苦一整年,一病回到解放前,香菇種植最考驗人品的時候來了

週轉大棚搭建好了,開始準備運菌棒,所有的菌棒按照一定的規律自然碼好。到了這一步,大家肯定會想“終於結束了吧”,其實還沒有,還缺少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消毒。我們在裝菌棒的時候,所有的過程中都沒有進行消毒操作,僅僅高溫蒸熟還不足以殺死所有的有害致病菌,自然放涼的過程就給一些細菌提供了可趁之機。另外,在運轉的過程中不小心磕到碰到,菌棒外層的袋子破裂的話,也會導致以後的菌種感染,所以一定要格外注意,輕拿輕放,遇到菌棒有漏氣的地方第一時間用塑料膠帶粘貼。

辛辛苦苦一整年,一病回到解放前,香菇種植最考驗人品的時候來了

真的到最後一步了,這個環節我們稱之為“消毒”。我們常用的消毒產品是“菇保王”,學名是二氯異氰尿酸鈉。操作簡單粗暴,深受我們當地種植戶的喜歡。按照上面我們說的規模,一個大棚差不多準備二十盒就夠了。在大棚的空地上,準備一個薄的鐵板,主要作用是阻燃;將袋裝的消毒粉堆積一起,用打火機點燃,然後人出來,最後將入口處密封嚴實。隨著消毒粉的點燃,不一會整個大棚裡面就一點看不到了,完全被白色的煙霧所淹沒。

辛辛苦苦一整年,一病回到解放前,香菇種植最考驗人品的時候來了

全部忙好之後,一天的時間基本也就過去了。種植香菇的這段時間,每天的時間似乎都很趕,一個環節緊跟一個環節,這是屬於菇農種植特有的節奏;老爸老媽他們早已經習慣,所有的步驟也都做的得心應手。大家關於文章方面有什麼好的建議意見,歡迎評論區評論轉發,明天我們不見不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