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跡股海多年的交易者:知行合一,方能始終!

交易的智慧,醍醐灌頂:“阻力最小”的秘密

在這個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事物均遵循著“阻力最小”原則,儘管我們很多時候並未留意。

光與水的智慧

光是節約時間的典範,它永遠以最短路徑行進。在真空中,光以30萬千米/小時的速率沿直線傳播;反射時,光所走過的路線,入射角等於反射角;折射時,入射角與折射角的比例,與兩種介質的折射率保持著特定關係。光的行為,取決於介質的根本結構,光在介質中始終以“阻力最小”的方式傳播,任何一條其他路徑都是“彎路”。

再來觀察水。水的智慧,遠非世間常人所能及。河道寬,則水流緩慢;河道窄,則水流湍急;水的行進路線也取決於河道結構,或直或彎。若水流遇到一塊巨石攔路,它不會去“努力翻越”,而是明智地繞道而行。

混跡股海多年的交易者:知行合一,方能始終!

努力乃痛苦之源

那麼先問個問題,你喜歡交易嗎?你為交易努力過嗎?(ps:這不是問你:你喜歡賺錢嗎?你為賺錢努力過嗎?)

現代教育崇尚努力和競爭。宣傳名人早年充當“拼命三郎”的報道比比皆是,似乎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但真是這樣嗎?讓孩子每天比別人多練兩個小時鋼琴,將來他就能成為莫扎特?比別人多畫兩個小時的畫,就能成為達芬奇?

“天才是1%的天分,加上99%的汗水”,這句話沒錯。但不要小看那1%,它決定了剩下99%的汗水的性質。擁有這1%,努力便是成功之源;缺少這1%,努力只能成為痛苦之源。

努力,即試圖用強大的意志克服“最小阻力”的約束,與環境和自身心境對抗。從這個意義來看,天才或許從來都沒有“努力”或“勤奮”過,在常人眼裡是在做拼命三郎,但事實上他們不過是順應自己心靈的召喚而已。半夜12點,小莫扎特在練琴;凌晨1點,在父母棍棒驅使下的一個小男孩同樣在練琴。外表相似的行為背後,是全然不同的結構。前者在享受整個音樂行雲流水的過程,後者或許僅僅出於不願捱打的目的。“順心”根本無需努力,只有“違心”才需要努力。愛因斯坦曾說:“我從來沒有工作過一天”。如果您發現自己每天工作都不開心,都在努力克服許許多多的障礙,一切只為等待發薪日,那麼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您不是做這件事的天才。

畫家每畫一筆,想著這一筆能給自己帶來多少財富,他不會是一個好畫家;不熱愛足球,只希望藉助踢球讓自己擁有豪宅的球員,不會是一個天才球員;立志要得諾貝爾獎的人,一定得不了諾貝爾獎;不能享受投資和交易的過程,只求在交易中快速獲利的人,不可能是一個好的交易員。

更看重“享受過程”,還是更看重“享受結果”,或許正是少數成功者與多數失敗者之間的根本差異。克服內心的掙扎,試圖用“努力”來麻痺神經,從交易的角度來講其實就是逆勢。那些讓您徹夜難眠的交易單,十有八九會以虧損收場,因為很明顯,您已經不是在享受過程了,而是在被整個過程煎熬,不斷地寄希望於這個過程早點結束,好讓自己最後得到“煎熬的回報”。不幸的是,人的心靈往往是最準確的羅盤,逆勢而為不僅讓整個過程痛苦不堪,而且結果也往往不盡人意。

改變結構,方能改變結果

以努力作為手段的行為是治標;唯有改變結構方能治本。這猶如治水,堵不如疏。要想改變河流的走向和強度,必須在河道上做文章。不想讓水太急,可以把河道修寬一些;一味封堵可能決堤;而積極疏通反能引水灌溉農田。

對個人而言,如果我們對自己的現狀不滿,那麼這時最需要的是自省,而不是“繼續努力”。換一份工作,換一個環境,從結構進行調整,要比運用意志力重要得多。人生最重要的事,莫過於搞清楚自己來到這個世界究竟是做什麼的。天生我才必有用。讓姚明去打乒乓球,巴菲特去做中文系教授,恐怕他們再怎樣努力也難以獲得現在的成功。一旦尋找到這份上帝安排的職業,就找到了心中的“勢”,從而順勢而為,為過程而快樂,而非為了得到一個結果委曲求全。

對交易者而言,必須認識自身結構——性格與心理;認識市場結構——分形與波浪理論,做到知己知彼。市場是自然的函數。穩定獲利的途徑,也註定是一條阻力最小的通途;而非讓人心力交瘁的戰場。

大道至簡,簡單的才是最有效的

簡單的才是最有效的,“如果你相信簡單具有和成本同等重要的價值,那麼你就會願意付出更多努力追求簡單。簡單是一項值得追求的重要價值,我們應養成把簡單當成思考時固定的習慣。”

在市場中,為什麼簡單才是最有效的?因為只有簡單才最具有操作性,試想一下,如果你的買入賣出條件中有八個以上的條件,先不說這些交易條件歸因之後是否存在重合,隨便拿出來八個條件同時滿足的機會有多少呢?不可否認,確實存在同時滿足的情況,那麼你有沒有想過在條件同時滿足的時候,行情已經走了多少呢?

我們應當清楚的認識到一點,即不同的交易機會的成立條件是不同的,任何一個人沒有能力,也不可能把握所有的交易機會。我們能夠做到的應該是將交易機會鎖定在一兩種,如果有方法能夠把股票中特定交易機會80%以上抓出來,那真是足夠了。

基本面交易者可以專門交易成長股或者再細分為互聯網領域的成長股,或者保守的交易者可以專門做藍籌股,每年都可以有不菲的收益,圖形交易者可以專門交易頭肩底或者圓底的形態。其實按照什麼基本面選股或者選擇什麼圖形交易真的不重要,重要的在於你要堅定只做這一兩種交易機會,做的多了,這種交易機會就會成為你的提款機,你清楚其中大部分的陷阱,你也清楚什麼時候它蘊含的金錢在向你招手。

大道至簡的另一個要義是抓住重點,切勿面面俱到。應當慶幸地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市場是一個人性的交易場,市場交易的是人心,人心是善變的,是非機械的,無數的人心集合在一起就構成了一個無法預測的變化極度豐富的複雜系統。面對這樣的系統,我們不斷的評估交易策略中的重要條件是否滿足,面面俱到的想法在其他領域或許是一個達至完美的基礎,但是對於交易者而言,抓住重點才是提高交易績效的方法,面面俱到的想法只能讓你離現實越來越遠。

混跡股海多年的交易者:知行合一,方能始終!

分手線形態是由兩根具有相同的開市價、運動方向相反的K線線組成。

分手線分為兩種形態,一種是前陰後陽組合形態,另一種是前陽後陰組合形態。兩種組合形態的性質有所差別,前一形態多顯示買入信號,後一形態則多顯示賣出信號。分手線出現的頻率不高,一般出現在上升行情和下降行情的運行途中。處在上升行情中的分手線,可適時做多,處在下降途中的分手線適宜做空。

混跡股海多年的交易者:知行合一,方能始終!

分手線注意事項 :

1、一陰一陽兩條圖線實體的長短要求大體相當,若是一條過長一條過短,會降低判斷的準確性;

2、兩實體間允許有小缺口或輕微的滲入;

3、分手線出現的位置不同,所代表的意義不同。

混跡股海多年的交易者:知行合一,方能始終!

混跡股海多年的交易者:知行合一,方能始終!

分手線應用技巧:

分手線在看跌的時候,準確率比看漲時略高。因此,當陰線分手線在高位出現時,一旦見第二根K線低開低走,應伺機減倉,隨後若有技術性反彈,可清倉。當陽線分手線出現時,是下跌的信號,應提高警惕。一旦股價上升乏力,收出陽線,應及時離場。

分手線買賣要點:

混跡股海多年的交易者:知行合一,方能始終!

混跡股海多年的交易者:知行合一,方能始終!

混跡股海多年的交易者:知行合一,方能始終!

混跡股海多年的交易者:知行合一,方能始終!

分手線注意事項

1、一陰一陽兩條圖線實體的長短要求大體相當。若是一條過長一條過短,會降低判定的準確性。

2、低位的陰線分手線出現後,不能在當日做多,應等到收陽線時,才可買入。因為陰線分手線的最後一條線是陰線,屬於下跌走勢,在下跌慣性的作用下,股價還會繼續下行,收了陽線,才是止跌跡象。

3、處在高位的分手線,無論是陰線分手線,還是陽線分手線,均是強烈的賣出信號。高位分手線出現的頻率很低,一旦出現,就要毫不猶豫地出手,不然就會失去一次難得的逃頂機會。

4、兩實體間允許有小缺口或輕微的滲入。交易中“知行不一”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麼?

知行合一,方能始終

我們經常談知行合一,談執行力,談紀律,強調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和執行的重要性,我們總以為我們很“知”,但就是不“行”,即執行力不行,執行力不行的原因可以簡單總結成“心態不好”,因為心態不好,所以不能很好地執行,導致我們無法盈利。

大部分人經常說自己執行不一,不能嚴格執行,是心態不好導致的。實則非也,實際情況是“知”,有“知”,但“知”尚且不夠、不深,如何“行”?通常情況下,由於我們的技術不過關、對基本面的理解不透徹、交易系統不完善、沒有交易計劃,導致虧損累累,凡此種種情況,在缺乏足夠自省的情況下,就很容易歸結為心態的問題。

所謂的知行不一,很大程度上,不是因為你“行”不行,而是“知”不行,不“知”,或“知”的不深,“知的不深”更為常見,其實“知而不行,還是未知”。知和行是一體兩面,一定是在行的過程中不斷的知,知又幫我們繼續行下去。如果真的懂,那“知”會刻到你的骨子裡,形成你的價值觀,無形中左右你的交易。所以“知行不一”,大概率上是你還未知,不知或半知半解,好似知,但是知的比較淺,就認為自己知,其實沒有深刻理解知的內涵,所以無法流入血液,就不能左右交易,導致表面上看起來是“知行不一”,實際上是“知”的不夠,所以需要謙虛地學習、充實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