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秘闻(二十):绝地逃亡

1942年4月18日,星期二,美军对日本本土实施开战以来的第一次空袭,作为对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报复,此次空袭被称为”东京空袭“,又称”杜立特空袭“。此次空袭大大鼓舞了美国人民的对战争的信心,也让美国海军在被日本偷袭珍珠港后节节败退的情况下得以缓解,振奋了军队士气。

二战秘闻(二十):绝地逃亡

珍珠港内的滚滚浓烟

此次突袭使日本军部当局在民众心目中的威信发生动摇,对当局是否有能力赢得对外战争的质疑之声此起彼伏。遭受打击之后,日本不得不从印度洋调回强大的航母编队,用以防卫本土。突袭也令山本五十六确信美军太平洋舰队依然具备打击力,遂下定决心,集中力量攻击中途岛,试图与美国海军进行决战。此一战,美国海军于太平洋中部之中途岛附近海域击毁日本四艘航空母舰,重创日本海军,成为双方海军力量对比的转折点。

二战秘闻(二十):绝地逃亡

执行轰炸任务的飞行员们

1941年12月21日在白宫召开的参谋总长联席会议上,美国总统富兰克林·D·罗斯福向与会成员指示军队应尽快组织针对日本的报复性打击。1942年1月10日,美国陆军航空兵已退役的中校詹姆斯·哈罗德·杜立特被任命负责策划方案并带领行动。杜立特退役之后,从事民用飞行事业,是当时著名的飞行员和航空工程师。

二战秘闻(二十):绝地逃亡

B-25从大黄蜂号航母上起飞

因为轰炸机航程不够,轰炸后只能飞往临近海岸,为此白宫派专员前往苏联密谈,却无果而终。原因在于苏联为避免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便在1941年4月同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斯大林不想此时不想与日军陷入麻烦。

二战秘闻(二十):绝地逃亡

杜立特计划的行动路线,但1架却飞往了苏联

1942年4月18日清晨7:38,机动舰队距离日本本土尚有650海里(1200公里)时发现了日军巡逻船日东丸23,。美军舰队将其击沉。杜立特因担心接到警报的日本很可能已出动兵力前来阻击,杜立特和大黄蜂号舰长马克·米切尔决定,所有B-25立即起飞——比原计划提前10小时,意味着B-25将多飞310公里。对美军来说,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陆基轰炸机从航母上起飞执行任务。

二战秘闻(二十):绝地逃亡

日东丸23号被击毁,燃起熊熊大火

起飞后的B-25陆续飞往日本,16架B-25飞抵日本上空后,轰炸了东京的10座军事和工业目标,横滨2座,横须贺、名古屋、神户和大阪各1座。之后,16架轰炸机中的15架沿着日本南部海岸向西南飞往中国东部,按照杜立特与中国方面的计划,在浙江还有一些地区未被日军占领,其中几座机场会亮起灯塔指引他们降落,然后经加油后再飞往重庆——国民党的战时首都。几座机场中最主要的,也是最容易找到的就是衢州。另外1架则因为燃油消耗过快,在明显撑不到中国海岸的情况下,前往海岸更近的苏联。

二战秘闻(二十):绝地逃亡

从大黄蜂号起飞的轰炸机

15架B-25飞往中国时却发现由于天气原因,他们无法发现地面机场的指示灯光。此时的燃油基本耗尽,机组人员被迫进行迫降,机组人员散落在了一个50,00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但是此时的他们遇到了善良的中国人民,尽管中国人听不懂他们的语言,也不知道他们为何出现在这里,但是从身形外貌上知道他们不是日本人,中国人民给予了他们在战争年代所能给予的一切,帮他们治疗伤病,给予食物,直到日本人搜查时才明白他们驾驶飞机轰炸了日本首都。此时的中国人民用生命保护了这些美国飞行员。

二战秘闻(二十):绝地逃亡

日本上空的防御炮火

而飞往苏联的8号机则在海参崴以北40英里(65公里)的机场降落,B-25被苏方没收,机组人员遭到扣押。

二战秘闻(二十):绝地逃亡

杜立特中校和他的1号机成员

驻扎在中国的日本军队接到了大本营的命令,要求将飞往中国美国飞行员抓获。日军随后立即发动了浙赣战役,恫吓和警告中国平民不许帮助坠机的美国飞行员。空袭机组成员降落地周围20,000平方英里(50,0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所有机场和滑行跑道均被摧毁。战役中日军针对中国百姓无所不用其极,特别是对查出携有美国物品的平民施加暴行,甚至动用了细菌武器。为了搜出空袭的美国飞行员,被日军杀害的中国百姓据估计达到25万人,而这些美国飞行员大部分都安全的回到了美国。

二战秘闻(二十):绝地逃亡

被日军俘虏的美国飞行员罗伯特•海特

此次轰炸并未从根本上动摇日本的战争机器,但是对于自美国参战以来美国人民的负面悲观情绪来说,这是一次巨大的鼓舞,更加坚定了美国人民对战争的信心。

杜立特空袭也对日后二战的战略形势产生了影响,空袭使得日军意识到了本土防御的脆弱,随即将在印度洋上的南云舰队调回,使得盟军在印度洋上运输线得以得到保存,尽管日军已经切断了盟军在印度洋的运输线,但是由于日军的撤出,这条运输线对英军在缅甸的战事以及中国的战事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此次空袭的间接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