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峯會15周年回顧與展望

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15週年回顧與展望

2003年10月8日,溫家寶總理在第七次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上倡議舉辦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得到了東盟10國領導人的普遍歡迎和熱烈響應,並寫入主席聲明。2004年11月,第一屆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以下簡稱“峰會”)在廣西南寧成功舉辦。自此,“峰會”永久落戶廣西南寧。“峰會”由中國商務部、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主辦,東盟秘書處和東盟10國國家工商會協辦,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秘書處承辦。

“峰會”自2004年至今舉辦15年來,中國與東盟攜手合作,“峰會”不斷髮展壯大,經歷了務實推動、穩固發展、轉型升級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務實推動階段。2004年至2010年,“峰會”的主要任務是推動《貨物貿易協議》《爭端解決機制協議》《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投資協議》等協議的簽署,促進中國與東盟工商界開展貿易與投資合作。

第二階段:穩固發展階段。2010年至2017年10月,“峰會”的主要任務是圍繞著中國-東盟自貿區展望、互聯互通、產業合作、海上絲綢之路、海洋合作、旅遊合作、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等展開對話與交流,從更高層次、更高水平上推動中國與東盟的經貿合作。

第三階段:轉型升級階段。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至今,峰會進入轉型升級的新時代。

15年來,“峰會”秉承推動中國與東盟的全面經濟合作、推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宗旨,積極搭建中國與東盟各國政府宣傳經貿政策的平臺,促進中國與東盟工商界的瞭解與合作,促進政府、學術界和企業界之間更廣泛的互動和對話,表達工商界對政府的意願,成為中國與東盟合作亮麗的名片,取得六大標誌性成果。

1 以構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為標誌,打造政商對話的“擴音器”,政治成果不斷彰顯

15年來,先後有50位中國和東盟國家領導人出席開幕大會、發表演講,1500多位政府高官出席“峰會”,舉辦200多場商界經貿活動,5萬多位世界500強、中國500強、東盟國家企業高管、專家學者出席會議。圍繞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深化雙方戰略伙伴關係、深化雙向貿易投資合作、推進互聯互通建設、促進社會人文交流、推進次區域合作、貿易便利化措施、放寬非關稅壁壘等提出了積極建議,為中國與東盟合作指明瞭方向。“峰會”框架下的東盟國家領導人與中國企業CEO圓桌對話會,自2009年創辦以來成功舉辦了9次,每次邀請1位東盟國家領導人與推動中國和東盟雙邊經貿合作的中國企業CEO以及他們在東盟國家的合作伙伴展開對話,促成中國企業在越南、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等東盟國家達成一批重大合作項目,推動雙邊經貿合作項目逾400億美元,項目涉及金融、能源、基礎設施、工程、物流、科技、教育、農業、旅遊等領域,有效推進中國與東盟相關國家重大合作項目的實施。政府首腦、政府高官、商界領袖、企業家同臺演講,相互交流,工商界清楚地瞭解政府的政策,領導人也瞭解了工商界的需要,“峰會”成為推動相關國家政策溝通和環境改善的有效途徑,有助於政界對話,共創中國-東盟經濟的持久繁榮。“峰會”已經成為中國與東盟國家政要聚首、商賈學者雲集的盛會,成為目前中國和東盟國家之間商務與投資領域規格最高、影響最深的國際會議,成為中國與東盟國家高級別的工商界盛會。

2 以服務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為標誌,打造經貿合作的“倍增器”,經貿成果不斷彰顯

15年來,“峰會”在密切我國與東盟的務實合作、服務國家外交戰略、促進廣西開放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獨特、關鍵、重要的作用,為中國-東盟雙邊貿易投資的快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2004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早期收穫計劃實施,《貨物貿易協議》和《爭端解決機制協議》簽署,2009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投資協議》簽署,2010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全面啟動,2015年,自貿區升級版正式簽署。中國與東盟雙方貿易額從15年前的552億美元躍升到2017年的5148億美元。自2009年以來,中國連續8年保持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東盟則自2011年以來一直是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雙方累計投資額從2003年的325億美元,增至2017年的2000億美元,增加5倍多。“峰會”落戶廣西南寧,不僅推動了中國與東盟各國的經貿往來和區域合作,同時也推動了廣西經濟的加速發展。“峰會”舉辦前的2003年,廣西的進出口總額為31.9億美元,與東盟的貿易額為7.39億美元;2017年,廣西進出口總額為3866.34億元,與東盟的貿易額為1893.85億元,佔居廣西進出口額的半壁江山。加工貿易的增長,加快了廣西工業化進程,2003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僅為1413.29億元,2017年達到2.6萬億元。

3 以中國-東盟商品交易中心落戶為標誌,打造南向開放的“加速器”,開放成果不斷彰顯

15年來,“峰會”服務廣西對外開放發展新格局,實現國家戰略全覆蓋。在2006年第三屆“峰會”開幕式上,溫家寶總理提出“積極探索開展泛北部灣經濟合作的可行性”的建議。得益於“峰會”,2008年1月,國務院批准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5月,批准設立廣西欽州保稅港區;12月,批准設立廣西憑祥綜合保稅區,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把“在南寧建設中國-東盟商品交易中心”寫入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在“峰會”上的主旨演講,推動在南寧建成中國-東盟商品交易中心,突顯了南寧作為中國與東盟貿易、物流的中心地位。推動我國領導人在“峰會”開幕式上強調繼續加強中國-馬來西亞欽州產業園區建設。積極推動中國貿促會與東盟國家工商會聯合打造中國-東盟跨境電商平臺。西南中南地區是廣西發展的重要腹地,“峰會”不斷增強服務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功能,發揮了強大的橋樑、輻射作用。近年來沿海的防城港、欽州港、北海港三港的北部灣港“海”的優勢加快釋放。2017年,北部灣港貨物吞吐量突破2.19億噸,集裝箱吞吐量突破227.87萬標箱,可與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多個港口通航,初步形成了“大交通”“大物流”的格局。北部灣港航線基本實現東南亞地區全覆蓋,形成內陸腹地走向東南亞、印度洋、太平洋、地中海等地的海上大通道。廣東、山東、江蘇的大量貨物經廣西口岸出口到東盟,佔到廣西出口東盟國家貨物的45%左右。從廣西口岸進口到中國的水果佔到中國進口水果總量的50%。憑祥紅木傢俱進口量連續7年位居全國第一,成為全國紅木傢俱最大的進口口岸和展示集散地,前沿優勢盡顯。

4 以暢通中國-東盟合作“南寧渠道”為標誌,打造國際合作的“助推器”,品牌成果不斷彰顯

15年來,“峰會”作為區域間的重大核心國際合作機制,堅持加強域內工商合作,在發揮貿易投資促進、跨境電商、機制建設、商事法律糾紛解決服務等功能作用方面取得豐碩成果。中國政府將“峰會”與博鰲亞洲論壇、達沃斯論壇並列為“國家層面舉辦的重點涉外論壇和展會”,從2014年開始每年舉辦一次,近10年來每年保持一位政治局常委出席,形成了固定的高層對話機制。中國-東盟工商界發佈《南寧宣言》和《中國-東盟工商界關於加快增進互利合作的共同行動計劃》《中國-東盟法律合作共同宣言》《中國-東盟商事聯合調解合作協議》。通過“峰會”,推動在南寧設立了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聯絡辦公室、東亞商務理事會中國委員會聯絡辦公室,為廣西開展對外合作提供了新的平臺。15年來,“峰會”機制作用不斷放大,服務範圍由最初的“10+1”(東盟10國加中國)、“10+3”(東盟10國加中國、韓國、日本)拓展到2005年的“10+6”(東盟10國加中國、韓國、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2013年,再擴展到哈薩克斯坦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5 以催生中國-東盟信息港為標誌,打造產業升級的“服務器”,產業成果不斷彰顯

15年來,“峰會”致力於推動商務、交通、海關、質檢、金融、科技、環保、礦業、人文等領域形成協調合作機制,吸引中國-東盟各國的工商界企業家、專家學者齊聚廣西,圍繞優化產業結構開展形式多樣的經貿活動,促進廣西產業從區內走向國際、從單一走向多元、從初級走向優質,實現了轉型升級。“峰會”舉辦的中國-東盟金融、礦業、電信、物流、電商、法律、港口、農業、製造業、旅遊、能源、交通等數十個論壇和展覽會,催生了中國-東盟信息港並加速了中國-東盟通訊業的發展,推進了中國-東盟港口城市合作網絡建設,推動了南寧區域性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促成了中國-東盟部長級礦業會議機制,建立了中國-東盟物流多式聯運聯盟,搭建了中國-東盟跨境電商平臺。共促成合作項目100多個、合作金額達400多億元,推動了廣西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

6 以促進中國-東盟人文交流便利化為標誌,打造雙邊關係的“穩定器”,人文成果不斷彰顯

15年來,“峰會”已成為促進中國-東盟人文交流、搭建民心相通橋樑的重要渠道。截至2017年,雙方互派留學生已超過20萬名。中國在東盟國家設立的文化中心已增至6個,並在東盟國家建立了33家孔子學院和35家孔子課堂。中國-東盟文化產業合作方興未艾,文化貿易正向多元化擴展。中國-東盟文化論壇舉辦11年來,在文化產業、藝術創作、文化遺產、公共服務、節慶活動、藝術教育等多個領域拓展了對話與合作的空間,搭建了中國與東盟在人文領域事務交流的高層次平臺,推進了中國與東盟的文化交流合作。中國-東盟藝術院校合作密切,與泰國文化部藝術發展大學、越南軍隊文化藝術大學、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等東盟藝術院校、團體頻繁開展藝術教育交流活動,簽署合作辦學協議。“峰會”帶動了廣西會展、賓館、餐飲、旅遊、交通、通訊等服務業的快速發展,雙向遊客由2003年的387萬人次增至2017年的近5000萬人次。“峰會”帶來巨大的人流量和物流量,2003年南寧機場吞吐量為122萬人次,2017年為1391.6萬人次,有效地促進了廣西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了廣西對外開放的層次和水平。

當前,中國-東盟合作的重要性已超越雙邊範疇,日益成為維護地區和平穩定、促進區域共同繁榮的支撐和引擎。近年來,中國始終把東盟作為周邊外交優先方向,堅定發展同東盟的友好合作。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中國也需要加強與東盟發展的對接。瀾湄合作等次區域合作機制近年來也得到了快速發展。這些發展態勢都迫切要求我們把“峰會”機制做大、做強、做優。

今年適逢中國-東盟建立戰略伙伴關係15週年,也是“峰會”創辦15週年。15年“峰會”既有成功與規律,也面臨機遇與挑戰。“峰會”必須緊緊跟進國家發展戰略,順勢而為,順勢而動,順勢而變,才能源源不斷地為自身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峰會”下一步的發展思路是:緊緊圍繞“一帶一路”、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建設和廣西“南向、北聯、東融、西合”面向國際國內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主動推動廣西轉變發展方式,主動承接優化經濟結構,主動服務轉換增長動力,充分利用廣西的優勢產業、優勢產能、優勢資源,用足、用活、用實、用夠、用好常年落戶廣西的峰會機制,堅持“深耕東盟,拓展東亞,對接歐美,融入大灣區”這一工作思路,打造峰會升級版,推動“峰會”主題升級、內容升級、形式升級、機制升級、成果升級,不斷擦亮“峰會”金字品牌。

主題升級,依託專家諮詢委員會和議題工作小組,採用公開徵集、內部研討等方式,形成富有吸引力和前瞻性的主題設置與議題安排。內容升級,鞏固提升品牌活動,優化提升一批論壇,增加一批新的活動。形式升級,研究制訂“峰會”標準化服務管理體系,把“峰會”打造成可供借鑑的現代辦會典範。機制升級,完善“峰會”秘書處組織構架,探索建立會員制、基金會,逐步提升“峰會”市場化水平。成果升級,代言工商、服務政企,提交政策建議報告,強化專題展會配套,對接項目落地。

具體考慮是:“做實‘峰會’,做強經貿,做優招商,做大商會,做活機制,做好‘智’撐”。

做實“峰會”。就是圍繞產業做“峰會”,做好“峰會”助產業。對標借鑑博鰲亞洲論壇、達沃斯論壇等國際頂尖論壇辦會模式,鞏固提升“峰會”框架下的東盟國家領導人和中國企業CEO圓桌對話會和中國-東盟商界領袖論壇,圍繞廣西的汽車、機械、鋁業、冶金、化工、糖業、消費品輕工業、農產品加工業八大傳統優勢產業和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新材料、節能環保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化提升和增加一批新的論壇,實現“峰會+”的務實合作模式。今年將“突出紀念中國-東盟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係15週年的統一部署,在辦好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15週年成果展的基礎上,精心策劃辦好對話15年和“峰會”15週年傑出貢獻人物等相關活動,增加新經濟、新產業等內容,舉辦青年工商領袖相關活動來夯實未來中國-東盟經貿合作的人脈基礎。探索論壇市場化運作機制,研究制訂“峰會”選題、邀請、組織、演講設計、現場管理、安保服務、宣傳接待等標準化服務管理體系。在境內外舉辦“峰會”系列活動,延伸“峰會”價值鏈,將服務範圍由中國-東盟“10+1”拓展到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10+6”,把“峰會”打造成為國際一流的工商界盛會。

做強經貿。就是以“峰”促“貿”。舉辦重大經貿活動是“峰會”落實國家和自治區重大發展戰略的重要抓手。制訂服務“一帶一路”南向通道建設行動計劃,主動對接服務推動重點項目和工作。大力發展論壇經濟,舉辦“一帶一路”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物流高峰論壇、南向通道六省區貿易投資工作座談會、“一帶一路”中德智能工業發展論壇、投資中國(廣西)合作峰會暨中國企業跨國投資研討會等經貿活動。實施“桂品絲路行”暨廣西國際經貿活動周,探索推行會展經濟新模式,強化專題展會配套,對接項目落地。啟動服務“一帶一路”4個100行動計劃,推動100個名品出國門、100家出口企業在境外建銷售渠道、100場行業展會營銷,100家企業網上絲路行。

做優招商。投資促進和招商引資是“峰會”的主要目標。實施招商引資三年行動計劃,積極對接世界500強、中國500強、民營500強、行業前10強和央企民企港資臺資僑資,招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吸引更多大項目、大企業和上下游配套產業入桂。引導外資流向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承接一批符合廣西產業需求的東部產業和歐美高端產業,重點圍繞中德產業園、中歐產業園和農產品加工產業園開展精準招商、專業招商、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推動有條件的企業在東南亞、非洲、歐美等地區建立農業、電子信息、五金機械產業園區(基地)。加強與金融機構合作,促進銀企對接,切實幫助解決融資難問題。

做大商會。廣西國際商會是利用“峰會”開展民間外交和公共外交、聯繫和服務工商界、組織企業開展對外經貿交流合作的重要載體。加強商會的組織建設,完善商會體制機制,大力發展會員,2018年,發展2000家會員,2020年會員數量達到1萬家。重點在農業、汽車、建材、物流、陶瓷等10個行業成立行業國際商會。開展廣西品牌企業境外行、百國萬品“八桂行”等行動,推動成立廣西進口商品採購聯盟。啟動“企業之家”服務平臺和國際商會基地建設。選準一批會員企業開展對外投資,設立展示基地,助力企業“抱團出海”。

做活機制。多雙邊工商合作機制是“峰會”調動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中國貿促會與120個國家、地區的有關對口機構和20個國際組織建立的300多個合作機制和設立的44個駐外代表處,加快與有關國家和地區主要貿易投資促進機構、商協會及其駐華代表機構建立交流合作機制,打好“總會牌”,把機制下更多資源要素集聚廣西。承辦中國貿促會多雙邊工商合作機制工作會議,健全和完善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聯絡辦公室、東亞商務理事會中國委員會聯絡辦公室運作機制,爭取中德商務理事會聯絡辦公室、中比商務理事會聯絡辦公室、瀾滄江-湄公河商務理事會中國委員會聯絡辦公室和中老、中越、中柬雙邊商務理事會等機制落戶廣西。在美國、德國、新加坡、越南、柬埔寨等國家建成10個以上境外聯絡處。

做好“智”撐。加強與國內外高端智庫的合作,建立“京桂智聯大通道”,成立峰會專家諮詢委員會,成立中國貿促會研究院東盟研究中心,為“峰會”的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向中國和東盟領導人提交《峰會政策建議報告》,發佈工商界活動倡議、行動計劃,發佈《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合作年度報告》《中國-東盟貿易投資便利化研究年度報告》《“10+3”貨物通關電子指南》等,為服務企業拓展市場提供智力支撐。與北京大學聯合開展《中國-東盟貿易投資指數》研究,通過連續發佈的形式,更加全面、客觀、動態地反映中國-東盟貿易投資的整體情況。依託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對廣西進行調研,開展投資廣西環境監測行動,爭取2018年7月發佈《廣西營商環境調研報告》,為廣西營造好經濟發展軟環境提供智力支撐。

(本版圖文均由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秘書處提供)

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15週年回顧與展望

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15週年回顧與展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