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由宋降金,并曾与岳飞交战,却写下纵横豪迈、流传千古的词作

金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蔡松年,字伯坚,号萧闲老人。冀州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本是北宋官员。徽宗宣和末年,随其父镇守燕山府,与金兵交战失败,随父降金。入金后,授为元帅府令史。天会年间授真定府判官。完颜宗弼攻宋与岳飞等交战时,担任兼总军中六部事,还师后宗弼荐松年为刑部员外郎,迁左司员外郎。完颜亮弑金熙宗自立后,擢松年为吏部侍郎。不久,迁为户部尚书。金主亮谋伐南宋,以松年先世为宋旧臣,故亟擢显位,以耸南人观听,遂改吏部尚书,屡迁至尚书左丞,封郜国公。终拜右丞相,封卫国公,正隆四年卒,加封吴国公,谥文简。

蔡松年虽一生官运亨通,其作品却流露了颇为矛盾的思想感情,内心深处潜伏着的民族意识使他感到"身宠神已辱",作品风格隽爽清丽,词作尤负盛名。他的一首传世之作《念奴娇 离骚痛饮》就是这种矛盾思想的体现。

此人由宋降金,并曾与岳飞交战,却写下纵横豪迈、流传千古的词作

离骚痛饮

念奴娇

蔡松年

还都后,诸公见追和赤壁词,用韵者凡六人,亦复重赋。

离骚痛饮,笑人生佳处,能消何物。夷甫当年成底事,空想岩岩玉壁。五亩苍烟,一丘寒玉,岁晚忧风雪。西州扶病,至今悲感前杰。

我梦卜筑萧闲,觉来岩桂,十里幽香发。块垒胸中冰与炭,一酌春风都灭。胜日神交,悠然得意,遗恨无毫发。古今同致,永和徒记年月。

这首词大意为:饮美酒,读《离骚》,堪笑人生在世,还有什么更令人得意的事呢?那西晋名士王衍,清雅直立,像玉壁一般,却只顾清谈,最后被敌人杀害,空余遗恨。我退隐的这一带地方,田园烟雾苍苍,山丘清寒碧碧,居住其中,闲适无比。可到了将近岁末的时候,我却还是忧风忧雪。我感慨地追忆那东晋的名臣谢安,虽壮志凌云,却被贬西州而病逝。我梦想着,建起我的萧闲堂别墅,岩桂的幽香香飘十里。胸中的种种不平之气,都随着一杯酒,无踪无迹。天睛日暖的日子里,和友人们相聚,悠然自得,意气风发,不再有一丝一毫的遗恨。当初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谢安他们曾在兰亭把酒吟诗,这种心情,古往今来都是一样的啊,王羲之又何必在《兰亭集序》中记什么"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呢?

此人由宋降金,并曾与岳飞交战,却写下纵横豪迈、流传千古的词作

五亩苍烟,一丘寒玉

这是一首步韵之作,序中提到“追和赤壁词”即步韵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这首词上片借悲慨古今,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官场的厌倦;下片抒写归隐之志、超脱之乐。词人入金而仕,与其它仕金的北宋士大夫一样,受到种种猜忌和凌逼。他对官场是非深感厌恶。于是词人写下这首词,以表达对于摆脱拘羁,逃避祸害,获得心性自由的愿望。

这首词的上片,间接表达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官场的厌倦,为下片抒发隐居避世的生活志趣作铺垫。开头三句,说人生最得意事,无如饮酒读《离骚》。"痛"字,"笑"字,相排而出,奠定了激越旷放的基本情调。"夷甫当年成底事,空想岩岩玉壁"句,也作“江左诸人成底事,空想岩岩青壁”,词人在此句与"西州扶病,至今悲感前杰"句中,引用王衍与谢安两个历史人物,表现了矛盾的心理情绪。夷(yí)甫和岩岩玉璧,都指东晋王衍,夷甫是他的字。据《晋书•王衍传》中载,王衍虽位居宰辅却不论世事,唯雅咏玄虚。江左诸人,指东晋谢安、王导诸人。西州扶病,至今悲感前杰,引谢安故事。谢安为东晋名臣,文武兼备,有天下之志,淝水大捷后乘胜追击,一度收复河南失地。然终因位高风大招人忌,被迫出镇广陵,不问朝政。太元十年,谢安扶病舆入西州,不久病逝。

此人由宋降金,并曾与岳飞交战,却写下纵横豪迈、流传千古的词作

岁晚忧风雪

词人对王衍的回避现实祖尚浮虚有所不满,对谢安的赍志以殁深表同情和怨愤。但是谢安所以不能施展才识,乃时势所限,朝廷中的倾轧排挤,使他不得不激流勇退。词人徘徊在出世与人世、积极与消极的边缘,他选择的正是他所不满的人生道路。饮酒读《离骚》,是消化内心块垒的手段,而隐居避世,则是词人引领以望的平安归宿。“五亩苍烟,一丘寒玉,岁晚忧风雪”是词人借描绘岁寒翠竹以自比。寒玉,喻寒竹;风雪,喻忧患。"岁晚忧风雪"是词人有感于现实的忧患意识,这既是现实的折映,又有历史的借鉴。这种对家山的怀想,置于两个历史人物的中间,仿佛是压抑不住的潜意识,也正反映了词人徘徊歧路的精神状态。

此人由宋降金,并曾与岳飞交战,却写下纵横豪迈、流传千古的词作

觉来岩桂,十里幽香发

下片正面抒写归隐之志和超脱之乐。换头借梦生发,一苇飞渡,由京都到镇阳别墅,也等于由现实到理想。桂花飘香,酒浇垒块,知己相聚,清谈赋诗,人生如此,可谓毫发无遗恨,这是作者所勾画的暮年行乐图。“块垒胸中冰与炭,一酌春风都灭”,块磊,垒块,胸中不平的样子。冰与炭,冰炭一冷一热,不能同器,喻水火中骚乱不宁。神交,慕名而没见过面的交往。这两句词说胸中杂有相矛盾的喜惧之情,不平之气,遇酒都归于消灭,无喜亦无忧。结句回到诸公相聚唱和的背景上来。胜日神交,古今同致,王羲之《兰亭集序》又何必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呢。

此人由宋降金,并曾与岳飞交战,却写下纵横豪迈、流传千古的词作

胜日神交

这首词先是托史寓怀,表现词人忧国忧时而不为世所容的处境;再用正言若反的手法,表现自己对时事愤愤不平之意。通篇感情悲愤苍凉,风格纵横豪迈。词的前、中、后三处,提及三个东晋名士,虽非咏史,却得园林借景之妙。上下两片,情绪相逆相生。上片悲慨今古,郁怒清深;下片矫首遐观,入于旷达自适之境。其中交织着词人出世与入世的复杂矛盾心情,虽然试图用理智的醉意暂时驱遣,强令忘却,但这样一个有着一定的民族意识又身处此境的人,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所以在旷达中时露悲凉。正是这样一种矛盾的心态,造就了这首词悲愤苍凉、纵横豪迈的风格,这也是这首词流传千古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