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诗人突然改变风格,写出一首别具一格的清新小诗,令人眼前一亮

喝惯了陈年老酒,不妨品几口新鲜扎啤,吼惯了激越秦腔,也可哼两声流行小调。诗人的创作也是如此,每个人固然有自己的风格特点,但并非是固定不变的。杜甫在沉郁顿挫的同时,也有他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欢快,《月夜》的柔情;李白虽以豪放飘逸为主,但依然有如《长干行》的朴素率真,有如《江夏别宋之悌》的悲怆沉郁。这种主体风格之外的作品不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让我们领略了诗人的另一面。在这一点上,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的一首小诗,尤其令人眼前一亮。

戏问花门酒家翁

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诗文大意是:这位老人家七十岁了仍然在卖酒,将上千个酒壶和酒瓮摆放在在花门楼口。道路旁的榆荚看起来也很像一串串铜钱,我摘下来用它买酒您可卖否?

大诗人突然改变风格,写出一首别具一格的清新小诗,令人眼前一亮

老人七十仍沽酒

唐玄宗天宝十载三月,安西节度使高仙芝调任河西节度使。在安西(今新疆库车)节度幕府盘桓了近两年之久的岑参,和其他幕僚一道跟随高仙芝来到春光初临的凉州城中。在经历了漫漫瀚海的辛苦旅程之后,诗人蓦然领略了道旁榆钱初绽的春色和亲见老人安然沽酒待客的诱人场面,他就在酒店小驻片刻,让醉人的酒香驱散旅途的疲劳,并欣赏这动人的春光。写下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多年的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边塞诗境界空前开阔,造意新奇的特色进一步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他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而这首小诗却突然改变风格,别开生面,从另一个角度来写边境的安宁和大唐的强盛,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大诗人突然改变风格,写出一首别具一格的清新小诗,令人眼前一亮

千壶百瓮花门口

诗的开头两句纯用白描手法,从花门楼前酒店落笔,如实写出老翁待客、美酒飘香的情景,堪称是盛唐时代千里河西的一幅生动感人的风俗画,字里行间烘托出边塞安定、闾阎不惊的时代气氛,为下文点明“戏问”的诗题作了铺垫。三四两句诗人不是索然寡味地实写付钱沽酒的过程,而是在偶见春色的刹那之间,立即从榆荚形似钱币的外在特征上抓住了动人的诗意,用轻松、诙谐的语调戏问了那位当垆沽酒的七旬老翁:“老人家,摘下一串白灿灿的榆钱来买您的美酒,您肯不肯呀?”诗人丰富的想象,把生活化成了诗,读者可从中充分感受到盛唐时代人们乐观、开阔的胸襟。

大诗人突然改变风格,写出一首别具一格的清新小诗,令人眼前一亮

道傍榆荚巧似钱

这首诗用口语化的诗歌语言,写眼前景物,人物音容笑貌栩栩如生,格调诙谐、幽默。诗人为凉州早春景物所激动、陶醉其中的心情,像一股涓涓细流,回荡在字里行间。在写法上,朴素的白描和生动的想象相结合,在虚实相映中显示出既平凡而又亲切的情趣。此诗语言富有平实中见奇峭的韵味,给全诗带来了既轻灵跳脱又幽默诙谐的魅力。

大诗人突然改变风格,写出一首别具一格的清新小诗,令人眼前一亮

摘来沽酒君肯否

这首小诗从形式来看是诙谐、戏谑,但从思想内容来看是反映了诗人自豪喜悦之情。正是因为有了诗人和边关将士的常年守边、浴血奋战,才换来了内地人民百姓的平安生活,才能有七十老人沽酒的动人场面。正是因为身处大唐盛世,边关才得以安宁,百姓才能够安定。此时又正值春天,诗人从漫漫瀚海突然进入了这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凉州城,看到这温馨的一面,自然是心情大好。只有心情好了,才能诙谐的来。所以,这首小诗从表层来看,只是诗人用诙谐笔调写的一个沽酒小事,实际反映的是大唐盛世的繁荣局面和诗人自豪喜悦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