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雲臨港產業區:「三駕馬車」齊發力 產業轉型加速度

仲夏時節,烈日炎炎,酷暑難耐。早上6點,走進灌雲縣臨港產業區總投資32億元的連雲港臨海新材料一期項目建設現場,只見車輛穿梭、鐵臂揮舞、焊光閃爍,隨處可見“大幹快上、只爭朝夕”的建設景象。

灌云临港产业区:“三驾马车”齐发力 产业转型加速度

(圖為:繁忙的燕尾港)

在相隔不遠的灌雲天驕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三元車間裡,工人們揮汗如雨,幾條先進的鋰電池正極材料生產線正在運行,配料、結晶、處理……一批批成品包裝後,裝貨、運輸、碼放,叉車司機忙碌不停。

灌云临港产业区:“三驾马车”齐发力 产业转型加速度

(圖為:風機吊裝)

在灌雲縣臨港產業區,無論是如火如荼的在建項目工地,還是熱火朝天的投產項目車間,在園區招商引資的壯闊征程中,轉型升級的印記隨處可見。臨海新材料項目由目前國內炭素行業領軍企業——濟南中海集團投資興建,是落戶縣臨港產業區新材料產業園的又一新興戰略產業。該項目分三期,其中一期工程投資10億元,設計年產80萬噸陽極新材料,預計今年12月份建設完工並投產。該項目再次刷新“當年建設、當年投產、當年達效”的臨港速度,且從洽談到簽約落地僅用時25天。項目全部建成後,可實現年產值50億元,稅收3億元,新增物流量200萬噸,就業崗位1000個。而灌雲天驕科技是全國先進鋰電材料領域的龍頭企業和領跑者,該公司去年全年銷售突破億元,今年將不斷創新新產品增強市場佔有率。

灌云临港产业区:“三驾马车”齐发力 产业转型加速度

(圖為:華能屋頂光伏併網發電)

今年6月份,投資10億元的連雲港和風風電場項目東區已併網發電,西區正在抓緊施工和安裝設備,計劃今年9月底全部併網發電。該區新材料產業園內投資5億元的俊達環保科技、5億元的沙英喜食品添加濟、1.2億元的克羅姆礦業,投資10億元的美琪環保等大項目也在加快建設之中。利民集團今年投資建設的年產200萬噸高強瓦楞原紙項目,總投資30億元,項目全部建成後,可實現年銷售收入100億元,利稅約6億元,新增海河聯運物流量420萬噸。

每一個項目的成功落地,背後都凝聚著園區上下只爭朝夕、真抓實幹的決心;每一個項目的投產達效,背後都承載著臨港人創新求實、勇於擔當的勇氣。

灌云临港产业区:“三驾马车”齐发力 产业转型加速度

(圖為:利民再生資源項目瓦楞設備基礎安裝)

招商引資是園區轉型崛起的第一要務、重要抓手。近年來,灌雲縣臨港產業抓住用好“一帶一路”的戰略機遇,全面擴大雙向開放,縱深推進沿海開發,燕尾港順利實現口岸臨時開放和外貿直達,開創了加速融入全球經濟的新紀元。特別是園區緊緊抓住環保整治的倒逼機制,對現有產業進行“整理、優化、升級”,確立園區的主導產業,圍繞主導產業打造產業鏈經濟,加快轉型升級步伐,為園區實現高質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該區充分利用獨特的資源稟賦,厚植底色、抓住重點、突出優勢,堅持積極深化多元招商機制,利用多種渠道開展全方位招商,圍繞新興主導產業制定招商獎勵、融資支持等優惠政策,親力打造港口物流、海河聯運,大力發展壯大輕工產業,聚力創新發展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全力加大外資項目佔比份額,為園區轉型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截至上半年,園區已完成簽約億元以上項目11個,其中有50億元的豐林木業、40億元的金風風電及裝備、15億元的生態文化溼地建設;10億元的凱信碳材、鑫風風電項目。近期有望開工的有一批過10億元、過5億元、過1億元的新興項目。目前,園區在談項目33個,其中160億元中科建LNG項目已經多次考察論證、1.6億美元的妥爾油項目、15億元蘇州辰龍汽車拆解及零部件再加工等項目進展較快。

灌云临港产业区:“三驾马车”齐发力 产业转型加速度

(圖為:臨海新材料項目施工現場)

招科引技是激發園區轉型發展的新活力。灌雲縣臨港產業區通過培育企業推動科技創新,大力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計劃,通過強化政策宣傳,提供科技專項扶持資金和高新技術企業申報培訓,支持企業工藝技術改造、產品研發,促進企業自主創新,扶持企業創新平臺建設和重點產業鏈、重大專利及新產品產業開發,推進企業在自主創新過程中轉型升級。目前,該區擁有16家全國高新技術企業。“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人才之於發展,正如雙翼之於飛鳥。該區始終把培育人才作為推進技術創新的突破,強化舉措,落實責任,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機制。根據產業發展實際和轉型升級需要,主動服務、幫助、指導企業開展人才計劃項目申報。園區現有省級企業博士後實踐基地2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家,省級研究生工作站6家,擁有實用型專利授權130多個。截至目前,該區“三百引才工程”企業引進博士碩士研究生6名;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對象4名;申報“雙創計劃”2名和省“科技副總”7名。人才已成為臨港產業區轉型發展、創新發展、高質發展的智力支撐。

灌云临港产业区:“三驾马车”齐发力 产业转型加速度

(圖為:鳥瞰燕尾作業區)

責任擔當是實現園區跨越發展的堅強保障。近年來,灌雲縣臨港產業區強化責任擔當,圍繞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婁書記思想大解放推動高質量發展精神,全面提升幹部隊伍素質,注重鍛造求真務實、狠抓落實、勇於擔當的過硬作風,為轉型升級、跨越發展提供堅強保障。在項目建設上,強化責任意識,始終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第一要素”“第一品牌”,深入踐行“店小二”精神,創新駐企服務、代辦服務新模式,不斷加大項目建設工作力度,強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進度,為加快園區轉型升級提供堅實的保障。

灌云临港产业区:“三驾马车”齐发力 产业转型加速度

(圖為:園區智慧監控平臺)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招商引資、招科引技、責任擔當猶如三輛馬車,蹄疾步穩、砥礪前行,拉動著臨港產業區跨越前行的滾滾車輪,在自身發展迭代升級全新“產業定位”的同時,在產業轉型的新徵程上發揮“高地效應”,為全縣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更強驅動力。

(文\馬兆軒 圖\曹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