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掉坑”的保险,我该怎么办?

买了“掉坑”的保险,我该怎么办?

一位叫露露的朋友说,去年刚买了国寿某新的一个分红险,每年交两万,是一个交10年的教育金。他也知道买这份保险是“掉坑”里了。现在马上要交第二年的保费了,到底现在要不要保留这张保单呢?

我知道这些朋友心里很矛盾:想退保,觉得退保损失大,继续买又觉得心有不甘。面对这种情况,究竟要怎么处理?

退保有损失,这对任何人而言都是难以抉择,并且需要慎重考虑的事。前段时间我也写过《保险想要退保,这4件事你一定要知道!》说完都理解,如果产品买的不合适了,我们是不是需要“优化保单=购置新保单”。在这个决策中要怎样考虑机会成本沉没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我们在还没做出决策前,手里拥有的资源,能否使未来可能有多个选择机会。

沉没成本: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去哀伤。也就是说,当我们已经遭受损失,这个损失就叫做已经沉没的成本。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选择机会成本沉没成本。如果要像经济学家一样去做理性的思考,我们就应该忽略沉没成本,但要去计算机会成本。

回到"掉坑"的保单,我们该怎么办?

假设这张"掉坑"保单已经交了两年,每年一万保费,如果退保只能拿回来三千,那我们就损失了一万七。这一万七就是你现在的沉没成本。不管你想退保还是继续缴费,你都损失了一万七。

对于年金险来说,后期增值会很大,如果继续缴费,这一万七就能够赚回来吗?

选择继续缴费,这一万七也已经损失了,我们能够把握的,是退回的三千块钱和以后每年一万块的保费。继续缴费只不过意味着是你选择把现在能退回来的三千元和未来每年一万元的保费资源,继续存在保单里。

我们的收益不仅仅只是看账面的投资回报。还有我们需要的充足保障也是收益。

买了“掉坑”的保险,我该怎么办?

这时候如果你把这笔资源拿出来,放到另外一种选择上,可以让自己的保额增加十倍,让自己的家庭完全按照性价比高、保障又充足,还能保障当下原则配置,这就是我得到的另外一个收益。

买了“掉坑”的保险,我该怎么办?

是不是所有的保险都要进行保单优化呢? 不是!

比如说在上个世纪90年代早期,有一些固定收益或者略带分红的产品,是按固定收益每年8%设计的,到今天它依然维持这种高的固定收益,这种保单当然不要退了。因为如果退了这张保单,就意味着你将损失掉的机会成本——每年8%的收益,而且是无风险的。这也使得很多现在保险公司,都成立专门的部门来鼓捣大家退这样的保单,因为这类保单已成为保险公司巨大的负担,作为这类保单的持有人当然不应该退。 但有另外一些保单,是随着降息之后才发展起来的,又通过分红把收益变得不固定了。今天这些保单的评估,它的机会成本可能就是另外一种评估。原理通了,价值观也逐步健康了,评估保单机会成本到底划不划算,仍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

所以,在退保这个问题上,建议大家做决定时绝对不能草率

大家掉进坑里的最重要原因是——没仔细看,再加上推不开代理人朋友的人情,糊里糊涂地就买了。买完了,就把保单搁一边,基本上没几个人会继续翻看。

我先以儿童保险为例,解释下整个保险业存在的问题,我特地针对儿童保险数据做了统计,99%的儿童保险都买错了,误区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误区一】

孩子是我的心肝,我买保险正是为了孩子,所以,我要帮为宝宝多买些保险

这样的观念不正确!给宝宝买保险必须先是家庭经济支柱的保险已经买齐了,再考虑宝宝的保险,毕竟爸爸妈妈才是宝宝健康成长的最大保障。

保险最应该保的是“发生事故后对家庭造成损失比较大的人”,这里的损失指的是经济,不是情感。说难听点,孩子没了,对父母经济收入影响不大。但对家庭经济支柱来说,无论是罹患疾病或是身故都会导致家庭的收入骤减甚至归零。家庭经济收入陷入这种状态之后,还拿什么抚养孩子?家中老人怎么赡养?

买了“掉坑”的保险,我该怎么办?

所以在做家庭保险配置的时候,总预算要合理分配给大人和宝宝,大人的预算要远高于宝宝,不能大把钱都花在宝宝买保险上,而大人却没有多少预算去买保障,只能“裸奔”,毕竟大人遇到的疾病或意外风险要比宝宝高很多。所以,尽管宝宝是爸爸妈妈的心头肉,但家庭经济支柱才是整个家庭保障的重中之重。

【误区二】

保险这东西,不出事,钱等于打了水漂。还是分红类型的划得来,多少还能拿回一点钱。

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买什么险种,最大的坑就在这里——保险公司紧抓妈妈们又想要保障、不出事又想要返还,还要有收益的心理,设计出了很多“保障不保障,理财不理财”的四不像产品。保障的杠杆极低,购买的时候价格死贵,出事时得不到足够保障,收益确比银行定期还低。

大家可以看看代理人给做的计划书,或是已经买了的保险合同,有没有出现类似这样的名字:XX教育金计划(万能型)或XX两全保险(分红型)。这种保险计划存在着漏洞,需要严肃地重新考虑。那些鸡肋产品还是看起来很美好而已。

此处划重点:先保大人,再保小孩。先做好保障,再考虑理财。

【误区三】

孩子的重疾险,买定期险还是买终身险?保额多少才合适?

宝宝重疾保额至少要买到50万以上,最好能买到100万。至于选择终身重疾或者是定期重疾,主要是看两点:第一是家庭的预算,第二是妈妈对孩子的期望

首先是看经济情况。如果家庭的预算较高,给宝宝买保险有5000块以上的预算,就可以选择50万保额的终身重疾。甚至还可以再加上50万保额的定期重疾,这样保额就可以做到100万了。如果说,家庭的整体预算比较低,家庭的整体预算在1万以下,这个时候给宝宝买定期重疾,买到成年就可以。

另一个就要看妈妈对孩子的预期,如果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够独立,成年后自己承担自己的保障问题,就可以不考虑家庭预算,直接买定期就可以了。如果希望给宝宝终身的保障,就买终身重疾。当然宝宝将来还是要补充保额,只不过父母早就为他铺了路,补充的保额会比较低,负担会比较轻。

【误区四】

那么多险种,到底买消费险还是终身险?应该如何搭配才合理?

是否买消费险,第一是看险种,第二是看收入,比如医疗险/意外险/定期寿险那肯定是买消费险的。大家不要有不出事就要返还的心态,羊毛出在羊身上,返还保险的本质都是一个消费险加一个理财。

所以买保险,最重要的是保费和保额的比例,叫杠杆,杠杆越高越好,对于消费险来说,免赔也可以高一点,毕竟只有大事儿我们才承担不了,几百几千再穷不会成什么大问题,所以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选择免赔额,保险的性价比会高很多。

医疗险:几百块买百万保额、免赔额是一万的就是最好的选择,那种在主险里面附加的保额6000或1万,价格还要好几百上千的是最垃圾的。

意外险:最好一年一买的,这种保险很便宜,不受年龄限制,最好每年买新的,而不是交十年保费保30年。一来是保额会贬值,二来是分十年交也不便宜。

定期寿险:大家听的少,其实这是给家庭经济支柱买的,是为了以防经济支柱出什么事,家庭生活不受影响,保额要买到收入的10倍,受益人包括老婆孩子和父母。这种保险只有消费型。

重疾保险:也有消费型和终身型、定期返还型三种,定期返还的都是鸡肋,几十年以后的那点返还根本不值钱。

只需要考虑定期消费型和终身型,预算多,全家有3万以上的保险预算,就买终身;预算适中,介于1-3万之间,就拿终身和定期搭配着买;预算很少比如全家就一万,那么全家都买消费型。

【误区五】

买保险就应该找买保险的亲戚朋友,更可靠?

业务员不是保险经纪,只能推销本公司的产品。不是业务员想坑你,而是保险公司坑业务员。以上那些误区,除了第一点,保险公司是不会重点给业务员细细培训。他们不知道的实情,又怎么告诉客户呢,又怎么推公司那些利润高又满是坑的产品呢!说到这里,大家可以回忆一下,保险公司的业务员是不是一上来就是给你推荐某款当红产品,而不是认真给你梳理家庭需求。

保险里的门道很多,和家庭财产息息相关,稍不留神都会走进误区了,亏钱事小,出了事得不到保障才是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