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激烈,產能過剩,隨補貼新政實施,動力電池企業洗牌加劇

隨著國家對新能源汽車行業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和越來越多的政策支持,近年來,我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可謂突飛猛進。數據顯示,2017年1-12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79.4萬輛和77.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68.5%和56.8%。同時,這也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第三年位居世界第一。

競爭激烈,產能過剩,隨補貼新政實施,動力電池企業洗牌加劇

動力電池行業現狀

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飛速發展也隨之推動了動力電池企業的協同發展。據瞭解,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機總電量達36.24GWh,同比增長了29.4%。且今年的動力電池總裝機電量仍在持續增長,5月份,全國共60家車企裝機總電量約達4.5GWh,同比爆增213%。

競爭激烈,產能過剩,隨補貼新政實施,動力電池企業洗牌加劇

裝機總電量前十的動力電池企業合計約為3.83GWh,佔整體的85%。其中寧德時代以1963.38MWh的裝機量位居榜首,市場佔比約43.6%,排名第二的比亞迪裝機量為542.53MWh,市場佔比約12.06%。億緯鋰能以329.83MWh位居第三,市場佔比約7.33%。

競爭激烈,產能過剩,隨補貼新政實施,動力電池企業洗牌加劇

從上表中很明顯可以看出,如今國內動力電池市場呈現出一家獨大的特徵。寧德時代市場份額提升迅速,已遠超“老大哥”比亞迪約3倍之多,同時也對其他企業造成嚴重擠壓,動力電池企業洗牌加劇。

隨著6月12日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的正式實施,針對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和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要求的提升,已有2000多款車型無法獲得補貼,而對各大動力電池企業而言,壓力又將增大。

競爭激烈,產能過剩,隨補貼新政實施,動力電池企業洗牌加劇

強者更強

在補貼過渡期的正式結束之日,寧德時代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截至6月30日,其市值達到1500多億,超過比亞迪1300多億的市值。此外,寧德時代還在打開國外市場,同時為寶馬、大眾、日產等多家主流車企提供動力電池,前景非常可觀。

而“老大哥”比亞迪面對如此強勁的對手,也調整了其動力電池的營銷戰略:動力電池外銷,即將面向市場所有車企供貨。目前,比亞迪已公佈將在青海新建動力電池工廠的消息,並與長城、北汽、廣汽等車企在進行談判,還有多家企業表示想要與其合作。

不過比亞迪的壓力並未因此減小,上有寧德時代的“壓迫”,下有億緯鋰能、孚能科技等“追趕”,對外,還有松下、LG、三星等企業對其虎視眈眈,比亞迪的市場環境異常嚴峻。

另外,面對政策的這種導向,億緯鋰能和國軒高科等企業也紛紛展開佈局,專注於動力電池核心技術的研發投入的同時也在繼續擴大產能。

中小企業陷困局

隨著產能的不斷擴大和補貼退坡,國內的動力電池行業早已出現了產能過剩現象。據統計,2017年我國動力電池產能超過200GWh,但總體利用率僅40%。另外,相關的配套企業也從2015年的150多家降到100家左右,三分之一的企業已被淘汰出局。

面對結構性的產能過剩現象加上巨大的資金壓力,許多中小企業將陷入產品定位低端、產能利用率不足和資金難以回籠等困局。

競爭激烈,產能過剩,隨補貼新政實施,動力電池企業洗牌加劇

其中以沃特瑪為代表,該企業目前已公開承認出現債務預期的情況,主要原因就是其對政策的補貼預估不足,表現出水土不服的現象,如今正處於生死邊緣。

2020年後洗牌加劇

工信部曾表示,2020年後新能源汽車補貼將全面退坡,自此,國內動力電池企業將失去政策補貼,正面迎接國外競爭對手的挑戰。而從目前來看,除了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等幾位前鋒能實力對抗外,國內大多數中小企業恐面臨邊緣化甚至走向破產,屆時,動力電池企業洗牌將大幅加速。

競爭激烈,產能過剩,隨補貼新政實施,動力電池企業洗牌加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