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劇組流失70%,橫店陷經營寒冬,誰之過?

看電視

作為見證中國影視產業二十多年發展的影視城,橫店的“興衰”映照了我國整個影視圈的波瀾起伏。而在影視資本遇冷、政策限制古裝劇、崔永元事件發酵,以及同類影視基地崛起等多重因素推動下,橫店也遭遇了經營寒冬。

| 魏建梅

來源 | 娛樂產業(ID:yulechanye)

崔永元爆料一事的長尾影響已經蔓延到影視拍攝基地——橫店。

近日,一條朋友圈爆料中指出“崔大嘴真是禍害啊,很多大戲都停了。”為此,記者也對這一問題進行了調查。

调查|剧组流失70%,横店陷经营寒冬,谁之过?
调查|剧组流失70%,横店陷经营寒冬,谁之过?

朋友圈截圖&朋友圈分享的7月18日劇組動態圖

從這張朋友圈截圖內容來看,爆料者稱目前橫店僅有“10來個劇組在拍戲”,這些劇組也都是以“小網劇和網絡電影”居多,大項目則少之又少。而去年同期,橫店卻有“50多個大古裝劇組”同時進行著,可謂“群星璀璨”。

記者也從微信公號“橫店影視城娛樂”中進行查詢,對比今年和去年同期的劇組信息,今年7月17日-7月24日週期內劇組數量為28個,去年7月18日-7月25日週期內劇組數量為36個,相比來說確實有數量減少。

调查|剧组流失70%,横店陷经营寒冬,谁之过?

對此,記者聯繫到了這位“爆料者”,並採訪了幾位常年在橫店營生的劇組人員,聊了聊當下橫店的發展現狀,以及可能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

過去搶著拍,現在你可以睡著拍

“現在橫店的劇組不到十個,八九個吧,往年會有四五十個,最多的一次記錄是將近六十個。像去年這個時候,有楊冪的《扶搖》,於正的《鳳求凰》《朝歌》等。現在就空空蕩蕩的,每個景就一兩個小劇組,演員聽都沒聽過。”電話中,爆料者直言現在橫店影視城的慘淡現狀。

调查|剧组流失70%,横店陷经营寒冬,谁之过?

另一邊,一位接受採訪的器材租賃廠老闆表示“不止八九個,有二三十個吧,還有正在籌備的,因為我自己差不多就有五六個(來我這兒租器材的)呢。這段時間,劇組我感覺增多了,因為我的東西不夠用了嘛(笑)。”

同時,一位武行導演也給出這樣的回答:“正常情況下,現在應該是有30-40個劇組在拍,我們武行兄弟大約能接到其中10-20個的散活。散活就是不跟組的,今天需要你(外圍武行演員),你今天就去的。今年就很少,幾乎沒有。我那些副手,現在都自己進組,單獨接戲做武術指導、動作導演了,不做散活了。”

憶往昔,武行導演對於以往“搶戲拍”的日子記憶猶新,以同一個牌樓為例,牌樓上面在打鬼子,牌樓右面是英法聯軍的攻打,牌樓左面又是另外一場肉搏戲,攝影師笑言“這種畫面都不需要自己來拍,找個小徒弟來拍就行了!”因為攝影機放在牌樓正對面都不敢挪動鏡頭,稍微一動就會穿幫!

调查|剧组流失70%,横店陷经营寒冬,谁之过?

“之前的時候,劇組特別多,劇組跟劇組之間也捱得特別緊密。景要搶、要佔,然後時間也要搶,因為劇組都有排期,一個組給你一天,所以戲份多的就得抓緊拍,拍不完就只能等下個月來拍了,”武行導演這樣說。

“那現在呢?”

“現在你可以在哪兒睡著拍!”說完這句話,導演哈哈笑了起來。

雖然在目前橫店劇組數量上,三位受訪者的表述略有差異。但可以確定的是,相比以往橫店現在的業務量確實是下滑了,對於這種現象開始的時間,大家均表示差不多是3、4月份的時候——

“春節的時候還有很多在這兒籌備的,但是籌備著籌備著就沒影了,不拍了,老闆撤資了。或者延期,推遲到下半年,但也沒有具體時間,現在也還沒開,”爆料者說。

同時,在採訪過程中,大家都不約而同提到一個現象:減少的都是大項目,像網大網劇這些小項目反而跟以往一樣。器材廠老闆甚至表示,今年上半年接的戲都是網大網劇,沒有一個電視劇。

對此,爆料者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小項目,一是比較安全,第二個,總局不是要求我們多做小正大嘛,正能量,大格局。”而當我們問到,這些“消失”的項目大約能佔多少比例時,爆料者則表示不清楚。

但武行導演表示:“橫店的市場份額可能會流失70%。因為正常來說,橫店一年會有100-120個劇組。但今年,半年過去了,連30個都不到。如果下半年有開機的項目,現在就應該在籌備了,但現在都沒有聲音。這樣一年加起來不會超過40個劇組,跟往年比,就流失了三分之一啊。”

调查|剧组流失70%,横店陷经营寒冬,谁之过?

“去年,大大小小我們一共接了70多部戲,也有不在橫店拍的,廣西、上海都有。但今年上半年,大小連廣告都算上,一共才接了10來個,”器材廠老闆說道。

可以看到,橫店劇組生意的不景氣,影響的並不僅僅是那些開不了機的項目和老闆,整個橫店那些靠劇組吃飯的人都受到了牽連,遭遇了寒冬。

“本來我(群演)天天有活幹,一個月能掙一兩萬。以前的女孩子都不夠用的,因為她們要演丫鬟,一天可能要跑好幾個組,現在沒戲拍,有的就回家了。這就造成很多群演,包括武行、道具、服裝的生意很受影響。包括餐飲的生意也不好了,因為他們都是做劇組生意的,”爆料者如是說。

橫店

是整個影視圈遭遇寒冬的一面鏡子

從1996年成立到現在,22年過去了。橫店走過的22年,其實也是中國影視產量最大的20年。同時,作為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影視城,

橫店的“興衰”,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映照了我國整個影視圈的波瀾起伏。

在我們的採訪過程中,三位受訪人都多次提到,“去年和前年的生意特別好”。

“去年和前年,其實整個國家經濟是不大好的,老闆有錢沒地兒投,就都來發展文化產業了。不光橫店,包括四川、成都都在發展。前年我自己也做了4-5部戲,那時候器材租賃是副業,現在是主業了,”器材廠老闆在電話裡笑著說。

调查|剧组流失70%,横店陷经营寒冬,谁之过?

器材廠老闆口中提到的,有錢老闆都來投資文化產業,對應的是前兩年,資本熱錢湧入影視圈的現象。也正是有了資本熱錢的不斷加持,不管是劇組、橫店,還是橫店體系內的整條產業鏈,都生意火爆。

兩年之後的今天,資本市場對影視行業的熱捧開始下降,整個影視圈迴歸理性,沒有了大量熱錢,影視市場也迎來了傳說中的“資本寒冬”。

“兩三年前,資本開始進入影視市場,兩三年後,資金沒有回籠,也沒有達到他們的預期,所以他們不敢再嘗試了。一般的資本來投資影視公司,都有一個兩三年的時間,這兩年虧了很多錢,自然態度就冷了,”爆料者如是說。

调查|剧组流失70%,横店陷经营寒冬,谁之过?

充裕的資金是影視項目開盤所必要的條件,如今沒有了熱錢,資金也成了阻礙影視公司做項目的最大難題。除此之外,“大環境”也是我們在採訪過程中聽到的高頻詞彙。

“橫店劇組減少,主要還是大環境的影響。現在限制古裝劇,鼓勵現實主義題材。現實主義題材不需要到橫店來拍。在北京、上海,在全國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拍。我們投電視劇的目的就是賣錢,買家不收的話,就不敢拍了。”爆料者無奈地說道。

器材廠老闆也提到,現在橫店的小劇組,也都是以抗日戲、民國戲為主。“橫店都是古裝景,但現在拍年代戲的少了,拍現代、七八十年代的多了。福建今年戲很多,還有廈門、廣東、深圳,都是現代戲和七八十年代的戲。橫店內景還行,但外景就不如這些一二線城市好了。”

另外,在三位受訪者眼裡,崔永元事件,也對橫店目前的現狀起到了一定催化作用。

“現在是風口浪尖,對於影視公司稅的問題,演員片酬的問題,合同的問題,大家都很謹慎。現在,如果有哪個公司出來說我要拍一個5億10億的電視劇,那他不是傻嘛。“爆料者笑著說。

“古裝劇都是大製作、大明星。現在投資5個億的古裝劇還算少的了,演員片酬也都很高。總局說演員片酬不能佔總投資的40%,主演不能佔片酬的70%。如果我們拍一個2億的電視劇,演員費只能拿8000萬,這8000萬請誰呢?”爆料者補充道。

“那我們可不可以這樣理解,橫店,其實是整個影視圈遭遇寒冬的一個縮影?”

“應該這樣講,橫店是整個影視圈遭遇寒冬的一面鏡子。因為戲都是來橫店拍的,他們不來了,也就能看到這個行業不景氣了,大環境出現了問題。”其中之一受訪者表示道。

“以前劇組去是爺,現在劇組去是孫子”

VS“不存在的”

不管是資本退潮,還是對古裝劇的限額,亦或是崔永元事件的發酵,這些原因都是可能造成橫店劇組減少的外因,但從橫店內部來看,也問題重重。

在武行導演的眼中,橫店自身管理不善問題,也是造成其慘淡現狀的重要原因。“就我自己的感受,現在橫店集團,對劇組特別不重視。以前(他們)是把劇組當成爺一樣的。以前劇組去是爺,現在去是孫子,特別是小劇組,去了毫無地位。劇組多的時候,管理也很亂。”

而以上這種改變,是從2015、2016年左右開始的——“那個時候,正好是徐老爺子(徐文榮)退休,把集團交給小徐總(徐永安)的時候。以前集團幹實事的那些元老也都跟著流失了。小徐總培養起來的這一批人,管理的亂七八糟,你分不清他的側重點在哪兒。”

但對於武行導演直指小徐總管理不善的說法,爆料者和器械廠老闆都毫不遲疑地表示,“這一現象不存在”。

“老徐總已經退休十幾年了,接近二十年了。橫店的管理制度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橫店出產了多少大戲啊,它管理是沒問題的,只有你按制度來,每個組都順順利利地進行著,”器械廠老闆解釋道。

调查|剧组流失70%,横店陷经营寒冬,谁之过?

武行導演也透露說,現在橫店旅遊的收益已經遠遠超過了影視收入,大約達到了影視的十幾倍之多:“橫店的旅遊,聯票400多一張,一天能賣出上萬張。”

“旅遊已經成了橫店現在的主要收益,所以他經營中心就轉移了,不把重心放在劇組這一塊了。劇組給我打的廣告和宣傳已經足夠多了,我幹嘛還要管理劇組呢?”

對此,爆料者則表示:“不存在的。橫店是靠影視起家的,遊客來玩,不就是為了來看劇組和明星的嘛。橫店是一個大集團,影視旅遊,影視帶動文化旅遊,如果不重視影視,重視旅遊,這是本末倒置啊。

前面也提到,橫店影視城都是古裝景。橫店已經落成了22年,這20多年,即使不是每一部戲都在橫店拍,也有70%的古裝戲是在這裡拍的。如此一來,經常看古裝劇的觀眾,也會很熟悉這裡面的場景,更別提長期駐紮在橫店的導演、攝影了。

“橫店沒有新的景別,景始終就這些,沒有再去更新。任何攝影師過去,不需要創作就知道機位在哪裡。

任何一個導演、製片、美工,如果想要有藝術上的創作,肯定就會去新的景,比如象山、常州,絕對不會去老的影視城。”武行導演說道。

目前,橫店、象山、湖州三大影視城形成三角,隨著後起之秀的日漸成熟,無疑也會分隔原本獨屬於橫店的市場——“象山、橫店都是浙江,離得也不遠,資源也會共享。像杭州的資源,最多的是義烏的制景材料資源。"

调查|剧组流失70%,横店陷经营寒冬,谁之过?

象山影視城圖

武行導演也指出服務態度模式也是新影視城的優勢:“象山現在的服務態度模式,就是橫店的十年前,把劇組當爺,把劇組供著。而且去象山,一個普通的私人賓館,80、100就可以定一個很好的標間。

在橫店,150、160,都是很low的。在劇組服務這塊,橫店現在口碑很差了。所以很多人都喜歡去象山,不願意去橫店了。”

除了浙江地區的“金三角”競爭,還有來自外部的壓力,例如常州太湖影視基地,對於這座新興的影視城,武行導演也表現出很大興趣:“常州的太湖影視基地,新建了民國景,非常精緻。而且,景區裡還有現代戲的景,像科幻的操作室什麼的都有。現在就有十幾個劇組在哪兒,很是火熱。我自己一個常年御用的槍械師,已經在那邊呆了兩年半了都沒離開。”

调查|剧组流失70%,横店陷经营寒冬,谁之过?

太湖影視基地圖

面對外部日益加劇的競爭壓力,“橫漂”多年的武行導演也有了離開之意:“如果橫店再這樣蕭條,我下一步可能就會把自己的特技基地遷到象山或者常州去。今年上半年我已經流失了十來個兄弟了,我要保證手底下的兄弟們有飯吃。”

對於周邊影視城崛起的觀點,器材廠老闆表示,可能會有這方面的原因,但是公司這邊還沒有明顯體現出來:“這兩年,也就是橫店沒景的時候,劇組會去象山。今年在橫店籌備完去象山拍的只有1個。從配套設施、管理上來說,象山跟橫店沒有可比性的。像住房,象山都不會給你統一安排。”

爆料者也表示,象山、常州等影視城短時間內是不會對橫店造成衝擊的。“橫店影視城發展20多年了,它有自己的一套體系在裡面。別的影視城,可能硬件上稍微好一點,但是軟件上,包括影視服務,配套服務這塊,是永遠達不到橫店的。”

雖然各執一詞,但不可否認的是,橫店正處於低谷狀態,而形成這一低谷的原因也來自方方面面。

當然,也可以看到橫店正在採取應對措施,以緩解如今的低谷狀態,記者也從器材廠老闆那裡瞭解到,橫店目前正在建設43個高科技攝影棚,現在剛開始動工。

橫店現在只是短暫的,他已經在發展下一波了,比如攝影棚。因為他要跟世界接軌的,像好萊塢大片都是在攝影棚裡拍的。這也是我個人認為的,至於領導怎麼想我也不知道”,器材廠老闆笑著說。

调查|剧组流失70%,横店陷经营寒冬,谁之过?

橫店正在發生變化,這是無可否認的,也正如文中受訪者所說,橫店的變化其實也是中國影視行業的一面側影,但總體而言,整個行業正在進入良性發展,在新一輪潮流之中,也希望橫店這座“老城”有新的生機。

调查|剧组流失70%,横店陷经营寒冬,谁之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