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需要思想碰撞 智能充電

新時代需要思想碰撞 智能充電

6月28日,以“智能生態 打造充電新時代”為主題的2018(第三屆)中國充電樁創新峰會順利閉幕。在以“智能時代的創新與變革為主題”的高端對話環節,主持人中國電動汽車充電技術與產業聯盟常務副秘書長鄭甲兔,和萬馬新能源總裁施澤忠、北京華商三優副總經理丁曉偉、聚電新能源汽車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厚志、萬幫新能源投資集團戰略市場中心總經理王常青四位嘉賓,展開了精彩的思想碰撞。以下為現場觀點選登:

互聯互通“時間表”

鄭甲兔:我想從最尖銳的角度問問四位領導,實現互聯互通過程當中,是技術的壁壘,還是政策的,還是市場的因素大一些?實現互聯互通,我們還有多長的路要走?

李厚志:充電樁互聯互通,從企業經營的角度,目前這個階段並不會給我們帶來特別大的經營上的幫助。為什麼這樣說呢?其實我們一直都在做互聯網運營,從充電樁企的流量角度來說,樁佈下去基本上就決定了流量大小。比如說我們有四萬個充電樁,大概能夠輻射到的車主就那麼多,一家小的運營商,他能輻射服務的車主也是有限的,做再多的互聯互通,對新增流量並不特別明顯。但是這裡面要付出整個開發團隊大量的時間成本、運營成本。但是這件事情我們還是要做,我們要給車主提供更好的服務。即便我們不做,可能到最後也會有人做,比如騰訊、百度、阿里這些企業隨時有一天可能會進入到這個行業來做這件事情。

丁曉偉:從用戶角度來說,這確實是切身相關的課題,我覺得從技術角度來說,首先大家是旗幟鮮明的,更細緻的標準肯定是有助於技術推進。拋開技術或者實施快慢的因素,我們來探討商業本身互聯互通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問題。

關於互聯互通,我們作為充電樁的製造也好,運營也好,大家都在一個戰壕裡。網上的用戶入口打破了現有的O2O線上線下融合的模式。在充電樁充分競爭或者密度足夠高的情況下,線上導流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時候,發展就會加速。雖然市場壓力不大,但是要做工作的很多。未來,實現互聯互通可能是還有一些痛點需要解決的。

施澤忠:互聯互通最終肯定是要實現的,我覺得互聯互通應該從多個層面上來看,一個是汽車層面,就是跟車企連接的層面,一個是樁企,如果互聯互通沒好處,大家肯定是不會做的。以銀行卡為例,經過十幾年時間現在才實現互聯互通。其實從投資角度來看,它有自身的發展規律,從用戶角度來看,用戶有自己的訴求。從標準技術上看,互聯互通並不沒有太大的難度。

王常青:這個話題很敏感,但是不能逃避。企業應該實現互聯互通,現在我們講的互聯互通是希望有一個第三方平臺,無論是北京市的平臺還是上海的,各地都有一些平臺,希望把所有運營商的充電樁掛到他們的平臺上去,以第三方角色互通所有運營商之間的樁,這是一個過渡的階段。

但是互聯互通的最終場景應該是運營商之間的互通,而不是需要藉助第三方。運營商之間打通,用戶無論下載哪個APP,都可以使用不同運營商的充電樁,這其中無非就是誰能更好地服務好用戶,誰更能站在用戶的角度上去做一些線上運營,線下運營的活動。最終讓這個行業,讓這個市場走向用戶,而不是封閉的。所以在這點上,我們跟一些友商實現了互通,我們願意開放平臺,讓用戶有更好的體驗。互聯互通是大勢所趨,只是大家在這個過程當中的選擇以及開放時間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是遲早會走上這條路。

關於“ 物聯網+”

新時代需要思想碰撞 智能充電

鄭甲兔:隨著物聯網技術成熟,將來物聯網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商機。

王常青:物聯網的商機肯定是有,現在充電樁我個人覺得還不夠智能,真正能夠智能的是什麼呢,現在有機器人充電,有線的充電裝,無線的充電人操作,但是這個可以用機器人替代,通過物聯網可以實現這項技術,充電槍直接找到車上的充電口,打開插上,不需要拔插,剛才說到的物聯網跟家裡面任何一個東西連接,跟車連接,預約充電,分時段充電都存在極大的商機,不僅僅是商業利益上,更多是商業技術上,給用戶帶來便利性,讓使用場景更加多元化,這方面有很大的潛力。

施澤忠:實際上我認為剛才提到的物聯網,我認為充電樁市場三四十萬臺階段,目前還是建設階段,是不是要把技術準備做好,我認為還沒有到搞互聯網,物聯網的階段,還是腳踏實地一個樁一個樁做下去為主,首先要用,從零到一要有這個樁,這個樁要具備這樣的功能我今後要理解,我們需要提供的功能。今後至於說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只是真正達到一定規模以後,會有不同的應用場景出來,可能會有相應的價值出來,這是我的看法。

丁曉偉:其實鄭秘書長剛才提的問題兩層意思,第一是出了一個政策,這個政策是新能源,第二我們技術背景,物聯網技術發展,這兩個技術毋庸置疑,甚至他不是一加一,互聯互通發展,5G的發展相得益彰,當然充電樁也是,我覺得有幾個場景,拋磚引玉。關於能源互聯網,劉董主旨演講當中提到,能源互聯網是我們企業戰略去做的,高度重視,高度看好這個行業。那個政策裡面,調頻是通過新能源的不確定性,隨機性,加上電動汽車,無論是電動汽車本身這塊電池現在是可調的負荷,以及未來雙向負荷,以及電池梯次利用,都是對我們網的穩定,互聯互通的消納,以及電動汽車充電彈性,都是一個應用。當然這些應用無可避免是需要互聯網的調度合乎支撐,作為5G或者互聯網的應用,接著王總剛才說,現在我們充電過程當中還有無人駕駛的應用,凡是我們在充電過程當中,整個過程當中凡是有人介入,就是通過物物相連。

李厚志:我覺得先從企業經營角度來說,5G商用,各種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的提升,對我們成本下降這塊兒有很大的幫助,比如說NBLT,設備端的成本有一個大幅度下降,運營商的資費也會有大幅度下降,就目前這個階段而言,運營商的資費和物聯網的設備模塊在整個充電樁設備成本佔比不高,但是接下來從整個智能停車場的角度,比如說智能計費,停車場充電設備的智能計費,又比如說共享汽車和智能地鎖,智能充電樁,智能監控設備,這幾樣監控互聯,能夠完成一站式智能停車,包括智能取還車一系列的用戶行為,這是接下來的發展方向,當然這需要各個企業通力合作。

關於三種充電模式探討

鄭甲兔:關於充電模式,我們說的有線充電,無線充電,包括換電,針對三個充電模式,隨著互聯互通汽車增加,包括充電領域不斷的去完善,將來這三種模式是怎麼樣一個走向,或者怎麼樣細分一些市場,比如說什麼模式更適合什麼市場,大家可以剖析一下這個觀點。

李厚志:我們聚電還是以有線充電的模式為主,另外兩個領域我們牽涉的不多,接下來幾個發展方向也可以跟大家交流一下,整個充電市場分為幾大塊,一個的專用車輛,公交車、物流車、出租車,這類車輛的使用,這類車輛肯定是偏向於大功率,快速,保障運營,另外就是民用車輛充電場景,聚電自有的充電樁還是針對這裡面的充電市場,民用車充電。未來幾個發展方向一個是能夠和電網有一個負荷調節,通過我們長期觀察能夠發現,小區充電用戶充一次電基本上就是一個完善,基本上一天充電行為就是8點到12點,這個時候剛好是社區的用電高峰,當然寫字樓也會有類似反向的效果,可能早上八點開始充電,這裡面需要我們整個充電設備能夠實現的就是智能的調節,能不能用戶八點插上,但是從電網負荷角度來說,放到後半夜充電,另外客戶充電優先級權重調節問題,比如說雖然八點充電,但是我非常急,我要求九點充完,把價格設的高一點,如果不著急可以後半夜充電,這都是我們未來的研究方向。再有我們之前布了社會上大量的傻瓜樁或者不能上網的充電樁,這些樁如何通過改造納入到我們裡面來,有一些廠站已經做了設備的早。最後一個,我們在充電領域的調整,就是充電樁的簡化簡化再簡化,整個深圳市的新報市的停車場,30%的停車位需要建設充電樁,停車場年審需要10%的停車位充電樁,這都需要大幅下降我們份額,甚至簡化為一根充電槍,這是我們接下來做的一些探索,無線充電是我目前沒有接觸的領域,換電模式我們目前也沒有接觸。

丁曉偉:這個命題確實隨著電動汽車誕生之初就有,我本人從2010年,2011年也做這個工作,那時候是公交的換電。剛才田博士的管理我覺得就是我的觀點,局部樞紐型的以更快更智能,服務體驗更好的作為有益的補充。另外換電,我覺得可以嘗試,我個人相對持一個懷疑的態度,另外關於無線充電是跟無人駕駛結合。關於設備方式我也是高度認可,咱們這個論壇確實是經營匯聚,一是更加智能化,另外一個隨著電動汽車充電的兩個場景的變化,會對整個商業業態發生變化,可能未必是對於充電設施的密度,對充電設施密度依賴性是不是降低。第二隨著充電設施保有量更加便捷方面,因為大家對於充電時間敏感度絕對不是幾分鐘,會對整個充電形態也會產生比較大的影響。

施澤忠:我認為充電模式其實就是把這個能源輸進去或者輸出來,就這麼簡單的一個道理,輸進和輸出,我認為從幾個維度來看,充電模式決定的不是我們,我認為是幾個,第一個就是車企,車企今後要出什麼樣的車給用戶用更方便,這是第一個。第二個關鍵的用戶想要什麼,我希望充電半個小時玩半個小時,我也挺願意,如果充電5分鐘也可以,有多種的需求。第三個還有充電技術的發展,無論是有線還是無線,大功率,直流,交流,都是技術發展,我認為今後無線充電會推動的更快一點。所以充電模式這個變化,是一個逐漸在發展的過程,會隨著車的發展,用戶的習慣養成,包括我們還有一個維度,國家電網需要我們有序充電,安全充電,他的要求提出來,對我們整個充電模式會有變化,形成一個固定的模式,也有可能是這樣的。

王常青:這個問題答案都差不多,最後一個回答發現我得找角度,從哪個維度來回答,李總從不同的用戶這個角度,我也是認同的,不同的應用場景,建設場景。其實非要問我說這三點哪個技術將來會成為主流,我還真不知道,從我感覺應該都會存在,任何一種技術的發展,取決於技術成熟度,取決於商業化的成熟度,包括無線充電也一樣,主要你的技術是不是成熟,無線充電也好快換也好,第二車企是不是配合,車企絕大多數都是充電的話,那你的無線充電,快換隻能成為特定場景下的小眾。第三是不同的用戶群體,換電他要對應的是你得接受這個電池不是你的,或者說你接受這個電池是在輪流換的,從這種用戶的心態上,能不能夠被絕大多數接受,我相信一定會有小眾接受,包括未來汽車,我們的北汽,長安,奇瑞。

所以在未來發展,換電的成本,電池成本很高。剛才有嘉賓PPT是講1.5到2倍,無線充電也蠻高的,他的效率上還要解決,這些問題解決之後,達到商業化之後三種技術路線都會同時存在,一定會同時存在

運維與服務有何突破?

鄭甲兔:隨著市場量不斷的增加,運維和服務在收入當中也是一個很大的份額和支出,目前國內成熟的,電信運營商,他們都是委託第三方去運維,我們企業會不會走向這條路,第三方有一定能力的企業來運維,因為目前大部分企業還是自己承擔一部分費用,人工成本越來越高,這塊是不是有一些更好的思路或者想法,大家可以分享一下。

王常青:充電運維,因為我們跟國網還是不太一樣,國網更多的,包括普天他們是招標,國網有幾十家設備供應商,這種情況的話,運維成本和難度一定是要高於我們的,剛才我說,我們有自己的德國製造,現在每年充電樁銷售量十萬臺,也為我們北汽,很多主機廠提供銷售服務。對我們來說,我們的運維成本應該是咱們友商裡面算是非常低的,我們的技術,我們的模塊,所有後臺軟硬件全都是我們自己的,我們協調起來的話,基本上實現了遠程申請,有什麼故障可以刷個軟件就解決掉。我們現在全國180多個城市,在當地設立子公司大概超過40家,每一個新興充電的子公司承擔了我們設備的運維人員的角色,我本身就有這麼多的運維網點,我兼顧了售後角色,從運維效率上,成本上,我們還是不錯的,沒有特別大的壓力。

施澤忠:我認為會的,實際上從企業運營效率來看,如果第三方運營效率高,成本低,給企業省錢,當然做了,將來會產生這樣的,這麼多樁企,是這麼多樁,每個用戶會提出這麼多需求,也會有第三方企業產生。我們會不會做這個事,我覺得剛才王總說他們效率比較高,產品穩定性比較高,那很正常,他自身的效率比較高,是不是對外開展業務,我們也對自己的產品很有信心,我們質量也不錯,我現有的運維是沒有問題的,將來會不會再運維其他的企業,或者有一些規模不是很大的,他自己不去建平臺,我們也可以去做,第三方肯定會存在的,只是說第三方的出現,是從哪裡出現,一定會從我們這些企業裡面出現。

丁曉偉:這個問題涉及到一個運維工作本身的界定,有三類的運維需求,一類是設備的運維需求,第二個電氣系統,易損件的更新和維護,第三是環境治理的維護和管理,這三類,我覺得第一個情況,剛才王總說的,或者我們大家共同努力,這是永遠的方向。第三類還是有一些運維服務需求,另外從運維主體來說,第三方是充電樁企業還是運營商,如果是充電樁只對本樁負責的話,這個肯定是術業有專攻,自己造的東西自己熟。第二,如果說是運營商用的多家企業以及本身涉及到了工作本身對環境的維護,隨著技術發展,我覺得運維工作量會越來越少,但是充電設施保有量增加了。

李厚志:我從這幾年發展的角度跟大家算算細帳,我過去經歷過兩個公司給我們報的方案,對我們企業來說就涉及到邊際成本的問題,你的核心區域,像基電的話,北京和深圳是我們核心區域,這些核心區域我自有的運維人員是能夠覆蓋到我這些樁的,人工成本要低於第三方,但是邊遠市場或者剛剛進入的市場,這個時候運維成本是高的,人力成本是有負荷的。這個時候就會產生第三方運維的需求,所以我們自己的實際案例就是我的一線經營城市,已經全部變成自由運維,但是一旦涉及到二三線城市,不是我們的主戰場的,我們其實已經開始慢慢退回來了,不要浪費那個成本,如果有優質的第三方公司,我們希望把這部分設備外包出去,實際運營角度是有這個需求的,剛才丁總和王總提到了,設備不斷的更新換代確實出現大幅降低設備故障率的情況,但是反過來第三方運維也存在這個問題,就是如果他不能夠做到多家樁的設備都很懂的話,他的運維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在座各位如果想創業做一家第三方運營公司我是歡迎的,第二,希望你們的技術一定要過硬,有能力給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產業展望

鄭甲兔:充電樁從基礎設施生產、應用、到技術升級創新,在座各位都有很強的代表性,最後請各位老總做一個總結,包括對我們將來的產業做一個小結。

李厚志:我最近反覆跟我團隊講的一句話說今天很殘酷,明天很殘酷,後天很美好,但是絕大多數都死在明天了,整個樁企,充電樁運營商的角度,一定要能夠和車的需求同步發展,為什麼聚電這兩年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銷售板塊,都是希望我們樁的發展和車的發佈同步進行,所以我們這兩年也和共享汽車運營企業,和物流需求企業都聯合在一起來發展。作為樁企接下來整個的經營是一定要往精細化的方向去發展,不斷的去核算自己的內部成本,市場拓展的成本,充電樁建設的成本,以及每一個站投下去都要和我們的需求方綁在一塊兒。第二,整個技術發展方向,對於整個行業來說還是非常美好的,就像剛才幾位老總都提到了,在社區裡面負荷的調整,智能調配的技術都會越來越成熟,我們今後私家車的出行會越來越便捷,這是我對整個行業的未來非常美好的預期。

丁曉偉:我覺得整個充電樁行業發展剛起步,這個行業剛剛開始,樁的滲透率還真的是千里之行,剛剛開始。第二個,在這個行業當中,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或者說充電樁這些行業是整樁加運營,加運維,未來的故事還會非常多,無論是互聯網+還是能源互聯網+,行業資源整合,會在未來得商業實踐當中非常精彩,或者說某種程度也異常兇險。第三個,幾個變量,行業發展滲透率,車輛技術參數,核心技術突破,對這個行業還會有天翻地覆的變化,最後感謝主辦方,感謝各位。

施澤忠:還是談談我自己的觀點,我認為每個企業有每個企業發展的路,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事情,把自己真正擅長的領域做好,這是第一個。第二個,每個企業要 積累自己的技術資源,技術人才,技術資源要真正的積累起來,為我們用戶做好最好的服務,同時和大家形成一個聯合體,而不是說單打獨鬥,謝謝。

王常青:一句話總結這個行業,對我來說還挺難的,我2008,2009年就進來了,還是時間蠻長的,我希望咱們充電這個行業,經歷了早期的,最繁忙的時候,很多充電的友商企業在這一刻還在經歷一個時刻,包括個人。但是充電這個行業本來就是繼往開來,前無古人的,非常不容易,所以希望大家能夠攜手作為一個充電領域,我們一起堅持下去,充電這個行業朝陽馬上就來,我們經歷了最繁忙的時刻,也希望大家都能夠沐浴到朝陽的溫暖,謝謝大家。

鄭甲兔:由於時間關係,這個環節就結束了,下來大家可以私下找四位專家領導討論一些經驗,非常感謝四位領導,通過今天這個分享,能對大家今後在企業的管理和發展過程當中,有一些啟發,有一些幫助,利用四位嘉賓的話我總結一句話,我們需要攜手共進,共創輝煌,謝謝大家。

新時代需要思想碰撞 智能充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