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时签订劳动合同要注意什么?警惕!这7种劳动合同不能签!

新人入职,一般都会有试用期的要求,也会在试用期期间签订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的期限来决定试用期的长短,劳动合同是对我们在劳动过程中相应的权利义务的一种规定和保障,签订劳动合同时要注意什么?好聘网小编在下文为您详细介绍入职时签订劳动合同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内容。

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不少人拿到劳动合同的那刻,可能连合同内容都没看清,就挥着笔杆子“签签签”,觉得签了合同就万事大吉。

可是,合同中有哪些具体内容,有哪些合同不能签,单位不签劳动合同怎么办······这些问题你都清楚吗?

事关自身的合法权益,赶紧学起来!

入职时签订劳动合同要注意什么?警惕!这7种劳动合同不能签!

劳动合同应注意哪些?

根据劳动合同法中的相关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时要注意查看以下的条款:

1、用人单位的名称要具体准确:写明单位的名称和地址,以及法定代表人等信息的准确及真实,要与单位的盖章名称保持一致。

2、劳动者的个人信息:劳动者在合同中的签字要本人亲子手写签名,且合同上的身份证件的信息也要准确,证件要合法有效。

3、劳动合同期限: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要注意约定好相关的劳动期限,包括对于试用期的期限也需要约定,需要注意的是,试用期只能约定一次,且劳动期限在三个月以上的才能约定试用期,劳动期限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三个月,劳动期限三年以上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4、

工作内容和地点:在劳动合同中需要对劳动岗位进行约定,对于工作的内容也需要详细列明,用人单位无权更改劳动者的工作岗位,一般来说,工作的地点也要与合同约定的地点一致。

5、休息休假:根据劳动法及相关法规的规定,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每周的工作时间最长不得超过44小时,工作的天数也不得超过6天。

6、工薪报酬:用人单位每月发放给劳动者的工作报酬中,包括了基本工资、有些岗位还有提成、津贴及加班费等费用,记得对加班费进行约定,保障好自身的权益。

7、劳动保险:劳动保险也就是社会保险,用人单位需要为职工购买并承当一定比例的保险缴纳费用,这是用人单位应尽的义务,其中,也包括了住房公积金。

8、劳动保障:劳动者从事高危作业时,用人单位需要提供必要的劳动保障,以及做好安全措施,预防职业病。

9、其他必要的事项:出了以上的事项意外,还可以对于公司发放的福利补贴、培训费等方面进行约定。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需要谨慎小心,审查相关的劳动合同的条款,对于合同中的相关的约定性的义务也要事先了解清楚,除合同外另有约定的劳动合同条款,需要双方写到劳动合同中并且需要双方签字盖章。

入职时签订劳动合同要注意什么?警惕!这7种劳动合同不能签!

什么是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法》第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用人单位应及时安排被录用的劳动者工作,按照劳动者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支付劳动报酬,并且根据劳动法律、法规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提供必要的劳动条件,保证劳动者享有劳动保护及社会保险、福利等权利和待遇。

按照国家法律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采取书面形式。

入职时签订劳动合同要注意什么?警惕!这7种劳动合同不能签!

劳动合同的作用

1.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实现劳动权的重要保障。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者实现劳动权的法律形式。

2.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合理使用劳动力、巩固劳动纪律、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

3.签订劳动合同是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劳动者在合同期限内获得有保障的工作,用人单位不得无故解除劳动合同。

注意!这些劳动合同不能签

1、口头合同

这类合同一般由朋友、亲戚、熟人介绍到用人单位,双方只有口头意向承诺,碍于情面或觉得麻烦,没有正式的书面合同文件,没有签字认可。一旦发生纠纷,空口无凭,无据可查。

2、简单合同

虽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签订了劳动合同,但内容过于简单,基本要素残缺,没有必要的细节约束。如对用人单位解除合同和违约等行为的追究条款。

3、“暗箱”合同或者称为“一边倒”合同

这类合同的内容往往明显偏向用人单位一方,多数是用人单位事先根据自身利益拟定,只强调用人单位的权利和务工者义务,对务工者利益涉及很少,一笔带过,且不征求务工者意。这类合同往往内容模糊,滥用所谓的解释权。

4、抵押合同

少数用人单位要求务工者把自己的一些证件、财产抵押之后才能上班。当用人单位随意辞退务工者时,就以种种理由不退还抵押财物。《劳动合同法》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5、双面合同

一些用人单位为了应付劳动保障部门检查,准备了两份合同,一份是合法、规范的假合同,仅由用人单位保管,应付检查,实际上并不执行。另一份不规范、不合法的真合同则双方持有,实际执行。

6、“卖身”合同

一些用人单位合同中要求劳动者必须遵守所谓的“厂规厂纪”,并利用这些条款要求劳动者加班加点,使强迫劳动成为合法,有的甚至连吃饭、上厕所都严格规定时间,剥夺了劳动者的人身自由。

7、“生死”合同

一些用人单位为了逃避责任,在合同中要求劳动者“出现伤病自理,如有意外企业概不负责”等。这类用人单位多出现在建筑、化工、采矿等高危行业。劳动者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或不认真阅读合同条款,一旦发生事故将面临巨大的费用压力。当然,即使签订了此类合同,只要是对方原因造成的工伤,劳动者仍可向劳动保障及法律部门提出仲裁或诉讼。

入职时签订劳动合同要注意什么?警惕!这7种劳动合同不能签!

单位不签劳动合同怎么办?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如果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提起劳动仲裁要求单位支付双倍工资。在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劳动者要想证明存在劳动关系可以采用下面几个证据:

1、工资发放记录,如盖章的工资条、工资卡的银行记录;

2、考勤卡、工作证等;

3、社保缴纳记录,社会保险缴费记录是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4、工作记录、出差的相应证据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