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幕內外的國際交流——專訪著名電影藝術家成龍

銀幕內外的國際交流——專訪著名電影藝術家成龍

2016年11月12日,成龍榮獲奧斯卡終身成就獎,他是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他從影50多年,拍了200多部電影。他是中國文化的傳播者,是中國文化的一個符號。他的很多作品在全球範圍內有廣泛傳播,是外國人認識中國和中國人的重要窗口。他曾廣泛發起和參與大量公益活動,其中有很多國際性公益活動,在國際上傳播正能量。他多次在生日時許願“世界和平”,通過自己的力量號召大家珍惜和平。日前,成龍先生接受了《公共外交季刊》的專訪,給我們講述了他對電影國際交流、國際公益活動、世界和平的體會與思考。

通過銀幕傳播中國

2016年11月12日晚,動作明星成龍身著“中國風”的長衫在美國洛杉磯領取了奧斯卡終身成就獎,讓西方世界更深刻地認識了這個“中國面孔”。他成為第一位獲得這個獎項的中國人,也是該獎最年輕的獲得者。曾經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的,包括查理·卓別林、華特·迪士尼、保羅·紐曼、黑澤明等電影大師。成龍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符號,成為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者,許多人通過成龍的電影認識中國、瞭解中國、喜歡中國。他是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代表,是世界認識中國和中國人的重要窗口。

成龍曾指出,幾十年的從影經歷,讓他尤其珍視中華民族血脈中的文化自信,在未來的創作和生活中,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推動中國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在接受《公共外交季刊》專訪時,成龍指出,這麼多年來,每次去國外,大家往往會將自己與中國功夫聯繫起來。“在認出我的同時,都會說‘ChineseKungfu’。很多外國朋友還會在我面前比劃兩下,有時候是‘醉拳’,有時候是‘蛇形刁手’,很可愛。可見‘中國功夫’是中國的一個標籤,也是一種特有的文化現象。”

成龍坦言,自己取得的成績的背後,是巨大的中國市場的支撐。中國早已成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並且有望成為世界第一大電影市場。現在,美國人在拍電影的時候也會充分考慮中國觀眾的需求。他相信有所有中國人的努力和支持,我們的電影和中國文化肯定能更好地走出去。中國對外開放的時間還不長,我們還需要不斷努力才能把中國文化和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更好傳播出去。我們要用世界接受的方式和喜愛的形式來講我們自己的故事,要有方法、有策略地讓他們更好地瞭解我們。

銀幕上的中國面孔

電影一直是世界認識中國的一個重要渠道。早年的好萊塢電影曾經刻畫傅滿洲、陳查理等中國面孔;上世紀70年來以來,李小龍、成龍讓中國功夫風靡世界銀幕;近年來,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崛起和中國國際影響力的增強,全球電影銀幕上出現的中國人形象越來越立體、多元。成龍本人在電影中的角色形象也隨著時代不斷髮生變化,從早年的“功夫小子”,到動作喜劇角色,再到親情角色,成龍塑造的中國人形象越來越多元豐富。

成龍在接受《公共外交季刊》專訪時回憶說,“很多年前,我去好萊塢拍戲,在一個劇組裡面,有個外國演員,每次見到我,不是用日文跟我打招呼,就是用韓文跟我打招呼。我每次都要告訴他,我不是日本人也不是韓國人,我是從香港來的。他就說‘知道了知道了’,等再次再見面的時候,還是說日語或韓語,我就覺得蠻不高興的。後來香港迴歸,我每次在國外,都可以跟大家說,我是一箇中國人,我從中國來。這樣當然也能增加大家對中國的瞭解,我感到很驕傲。”

正是因為如此,成龍在重要的國際性場合都會選擇有中國風格的服裝,這已成為成龍的標誌之一。在領取奧斯卡終身成就獎時,他就身著“中國風”的長衫,他認為這是中國的高級禮服。他總是抓住一切機會,通過中國元素傳播、推廣中國文化。

近年來,隨著中國民眾生活水平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走出國門,成為外界從銀幕外認識的中國的“中國面孔”。成龍認為,“咱們國人的國民素質,近些年隨著國力的增強,大家經濟條件越來越好,已經越來越加強了。以前在國外,還是經常會看到一些同胞有一些不太文明的行為,但是現在這樣的現象少了很多。當然我們還有改進的空間,但是隻要看到進步,就是好事。”

公益活動與國際交流

一直以來,成龍熱心公益事業,廣泛發起和參與大量公益活動,其中有很多國際性公益活動。他認為,一個文藝工作者如果在行業和社會里有了影響力,就應該承擔起更多的責任和義務。早在1988年,成龍就成立了慈善基金會。成龍慈善基金會的網站首頁上,寫有成龍的這樣一句話,“我希望自己是一個火車頭,帶著大家一起跑,但作為一個帶動者、領跑人,其實這很難,意味著我要承擔更多責任。但我會很開心,有那麼多的人加入到我們的行列、慈善的行列。”

在賑災、助學、大病兒童就只等多個領域,成龍每年都持續為困難群眾捐款。成龍指出,“慈善教會我如何做人、如何看世界、如何待人接物。我才知道一個成功的人,不在於你的力量有多大,你的身家有多豐厚,而是你真正幫助了多少人。慈善工作差不多是我的終身職業,每當沒有拍電影的時候,大部分的時間都用於慈善工作上。”

而成龍的慈善活動很早就走出國門,成龍慈善基金會曾救助泰國兒童,成龍本人也積極通過公益活動投身國際交流,通過捐款、捐物、擔任親善大使、實地參訪等形式參與國際公益事業。比如,他曾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並以此身份探訪柬埔寨、越南以及印尼海嘯受災地區。而他類似的身份和公益相關的國際活動,更是難以勝數。

成龍在接受《公共外交季刊》專訪時指出:“去國外做慈善和公益活動,我總是抱著一種挺簡單也挺樸素的想法,除了真的是希望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也希望能把我們中國的形象,和中國人的形象帶到國外去。世界大同,中國是這個世界很重要的一部分,我希望能從自己出發,多做一些傳遞正能量的事情。”

為了世界和平

許多成龍的影迷都會發現,近些年來每年過生日時,成龍都會在自己的微博上發文許願,幾乎每年的生日願望都是“世界和平”。2014年在其60歲生日時,成龍曾指出,多年來的生日願望都是希望“世界和平”,尤其是剛剛探訪完埃塞俄比亞,體會到戰爭的禍害,同時也令他憶起小時候也受戰爭後的禍害,要為水為糧食排隊的日子。

一直以來,和平是奧林匹克精神的重要內涵,奧運會被認為是和平的天使。成龍曾擔任北京申奧第一位形象大使,此後,北京奧運、倫敦奧運、平昌冬奧會,成龍都深度參與。而在他的許多電影作品中,也能看到其對世界和平的期盼。成龍曾指出,拍《天將雄師》是要講和平,不是為了錢,“我看中東這麼亂,所以想要提倡和平”。

在接受《公共外交季刊》專訪時,成龍指出,“‘世界和平’確實是我最大的心願。我個人從這個世界得到的東西已經很多了,從很多年前開始,就是希望多對外去分享。有很多事情是我們可以控制的,但是有很多事情我們無法控制,比如紛爭與戰亂,可能我內心深處知道“世界和平”是很難徹底實現的,所以才更加希望它能實現吧。”

他說,“今後希望還是用我自己個人的力量,去號召更多的人,從一點一滴做起,減少衝突,加深理解,求同存異,幫助別人,如果人和人之間可以做到,那麼也許政府和政府之間,國家和國家之間,就有機會做到吧。這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去貢獻力量的事情。”

中國共產黨十九大報告提出,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作為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影無疑時講好中國故事、展現中國形象的絕佳抓手。成龍多年來致力於通過銀幕傳播中國,致力於通過公益事業投身國際交流,為世界和平孜孜不倦地付出努力。他的這些努力,帶給我們許多啟發。

成龍:全國政協委員、察哈爾學會文化與和平委員會聯席主席、著名電影藝術家

趙新利:《公共外交季刊》編輯部執行主任、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

來源:本文刊登於《公共外交季刊》2018年春季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