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有必要對資管新規執行提出進一步要求

在7月28日舉行的“2018年中國資產管理年會”上,與會人士圍繞“新資管時代:改革與涅槃”這一主題,深入探討全球宏觀經濟形勢以及新規出臺後的大資管發展。

央行金融穩定局副局長陶玲表示,資管新規正式發佈後,社會反應積極正面,認為對於彌補監管短板、建立統一的監管標準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將對行業發展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也是加強金融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舉措。

她同時稱,今年以來,我國結構性去槓桿效果顯現,金融運行整體穩健。但也必須看到,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的不確定性較大,美元進入加息週期,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國內一些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逐漸暴露。

“我們一直密切關注市場變化,觀察到以下幾個現象。”陶玲說,一是社會融資規模下滑,二是金融機構風險偏好下降,三是資管新規執行存在不明確的地方。

“經過慎重的研究分析後,我們認為,社會融資規模下滑和風險偏好有所下降,是結構性去槓桿出現效果的反映,是一系列監管政策綜合發力的結果,也是資管新規起作用的體現。為更有效的服務實體經濟,需要保持適度的社會融資規模和流動性合理充裕,為此有必要對資管新規的執行提出進一步要求,完善相應的政策安排,打消市場的顧慮和觀望情緒。”陶玲表示。

與此同時,陶玲表示,加強資管業務監管,對一些金融機構而言,執行更高標準的監管要求,將面臨業務規模縮減、盈利下降的陣痛;對企業而言,監管趨嚴將對產能過剩企業、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等限制領域的融資產生約束;對社會公眾而言,打破剛性兌付將使投資者自行承擔投資風險,改變長期以來依靠銀行信用獲取收益而無需承擔風險的行為慣性。

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松成認為,資管新規長期實行,對保險業非常有利。他表示,破除剛性兌付將削弱理財產品的吸引力,而有契約保證收益的保險產品會更受穩健投資者青睞。新規要求金融機構對資管產品實行淨值化管理,而保險投資以債券和銀行存款為主,更符合穩健投資的要求。規範資金池的規定對銀行、信託和非標業務衝擊較大,而保險資金主要來源於保費收入,現金流長期而穩定,不存在滾動發行隱患。規範期限錯配複核保險資金與長期投資的天然匹配性。

上海金融辦主任鄭楊表示,當前中國資管行業發展成績有目共睹,資管新規的出臺標誌著中國資管行業迎來了統一監管的新的時代,有挑戰也有機遇,但從長期而言,資管新規正是推動資管行業轉型發展、涅磐重生的重要契機。

浦發銀行行長劉信義認為,銀行資管的未來仍然是一片藍海,前景光明。居民理財和機構配置需求是商業銀行資管的剛性需求來源,而銀行資管對於未來商業銀行做強做大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從長遠角度來看,銀行資管需要充分利用當前的戰略機遇期,立足當前,正視當前面臨的挑戰,妥善處理存量問題;找準定位,探索差異化競爭優勢,做好業務轉型的準備工作。

匯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文表示,目前資管新規給資產管理帶來了六個方面的趨勢:一是監管機制的審慎協同,把金融體系構建出“一行兩會”的新監管格局;二是客戶理念日趨成熟,為資管行業帶來增量的資金;三是技術資產不斷完善,為資管行業發展優化土壤;四是養老金逐步入市,為資管行業注入長期資金;五是對外開放加速推進,提升資管行業的競爭力;六是技術影響持續深化,推動資管行業變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