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羊行業的大勢所趨,成本控制非常重要

上回說到——

說一下日常的飼養成本都包括什麼:粗飼料、精料、飲水、防疫、治療、人工(含生活費、住宿費等)、宣傳費用、辦公費、車輛使用、招待費等等(我沒有打草稿,是即時寫的,可能有遺漏的,請朋友們多補充)。在這裡我先埋一個伏筆,還有很大的一個飼養成本不在這裡面,以後我會單列出來重點分析一下。先說說粗飼料的成本控制。

養羊行業的大勢所趨,成本控制非常重要

養羊行業的大勢所趨,成本控制非常重要

粗飼料在牧區毋庸置疑的是各種草,而且一般都是天然的,在冬季無法放牧的季節才會使用儲存或購買的幹飼草。只要在牧區放養大家的粗飼料成本都不相上下,所以不在這裡重點介紹。農區的山區也是類似的情況,不過提醒在農區的山區放牧的朋友,你身邊可能有很好的資源你沒有充分利用,請仔細思考一下當地所有植物資源豐富的地方有什麼,不要按照老觀念覺得羊吃什麼就放牧什麼,可以跟科學結合一下哦。重點說一下圈養的粗飼料成本控制。

養羊行業的大勢所趨,成本控制非常重要

農區的粗飼料成本全國各地區別很大,各種農作物的下腳料和工廠的糟渣等,就拿北方比較常見的玉米秸稈來說,如果朋友們在這裡按每噸計算曬一下收購成本,估計會有很大的差別。有些差別是歷史造成的,比如現在才開始搞養殖,以前就一直是這個價格,還有些是完全是人為造成的,什麼意思?我見過或者聽過的最多的就是收購的時候惡性競爭,競爭對手可能是羊場更有可能是牛場,本來是70元/噸,但是附近有個場出100元/噸,然後自己被逼出110元/噸,越搞價格越高。我們縣今年有兩個羊場相距比較近,往年是70元/噸,今年最後搞到了150元/噸,兩敗俱傷。所以我的第一個建議是:跟附近都用秸稈的場平時多聯繫溝通,沒必要搞成冤家對頭,在青儲池的建設等方面可以相互借鑑,收購前大家商量好價格甚至收購界限,可以極大的避免這種情況,節省雙方的成本,何樂不為呢?我前面說的一個場今年收購了2500噸,跟往年相比多支出了15萬左右!

養羊行業的大勢所趨,成本控制非常重要

另外,上面說的收購秸稈主要是以農戶送過來為主,一般需要場裡增加一個地磅。還有一個方式,現在有些農民即使你給秸稈錢,人家覺得麻煩不願意給你送,怎麼辦?如果自己有一定的人脈和組織能力,我建議,自己組織人員去地裡面收,這樣秸稈免費,主要出人工(吃喝)和車輛費用。當然如果有經濟能力購買秸稈收割機更好,租用一般不現實,大家收秸稈的時間都是相對集中的幾天。

當然,出了上面說的玉米秸稈,還有很多農作物的下腳料,各個地方的情況不一樣,沒法每種都下結論,但是如果場的規模不是很大,粗飼料的用量不是特別多,看看自己周邊的那些農作物資源充足,可以利用一下機器設備。舉個例子,我剛開始養殖的時候就沒有買花生秧,我看村裡面種花生的比較多,但都是手工摘花生的,沒有機器。我就通過了解買了一臺摘花生機,好像2500左右,放在場裡面。農民把花生運輸到我場裡面,自己動手打,大概一畝地半個小時就搞定了,給我10-20元電費,花生拉走,花生秧給我就行了。我安排場里人員給晾曬,天氣好的話兩天就幹了。這樣既不出電費還收了花生秧,農民也省去了摘花生的麻煩。當然如果羊多用量太大就不行了,這個是我剛開始養殖的時候的經歷,請結合一下自己的養殖數量和當地資源,看看有什麼好的方法可以用一下,僅供參考。

養羊行業的大勢所趨,成本控制非常重要

在此再次提醒一下,一定要把當地的各種植物資源都用心過一遍。羊吃百草,只是喜歡不喜歡吃的問題,另外就是營養搭配的問題,這個一定要相信科學,可以通過自學或者跟當地的農科院、農業類院校的專家教授諮詢一下,充分綜合利用一下。在此特別透露一下,凡是含油率比較高的植物,具體植物名稱我就不說了,只要處理的好都可以讓羊吃的膘肥體壯!

再說一下粗飼料中的糟渣類,各個地方的資源不太一樣,有白酒糟、啤酒糟、蘋果渣、豆腐渣、中藥渣等等,各個地方的價格也不太一樣,如果價格便宜的話,可以想辦法變廢為寶。假如你知道附近有這種資源,但是不知道怎麼利用,怎麼辦?給兩點建議:1、像上面說的一樣,找農業類的尤其是研究草類的專家化驗諮詢,看看是可以直接利用還是可以考慮添加益生菌等發酵後使用還是有其他的注意事項;2、找有利用糟渣經驗的學習,想辦法找生產企業要一份經常用這些糟渣的客戶資料,你摸索了3年的可能是別人已經利用了3年的,從這些客戶資料裡面找人拜訪學習不失為一條捷徑哦!當然你得有取經的方法,別人不一定會直接告訴你,這就要動動腦筋了。

從市場的發展規律來看,任何一個行業都有起起伏伏,很正常。但是從養殖行業來看,羊開始向豬和雞學習了,什麼意思?豬和雞現在基本退出了農村家家養的歷史舞臺,抓大放小,國家也在往這個方向引導。所以,農區的散養戶會逐步萎縮。在冬天北方農區有麥苗的季節,你看到一群一群的羊在吃麥苗的情況會越來越少,所以,賣母羊的情況會持續一段時間。這是大勢所趨!​​​​

點擊瞭解更多,下載牛羊之家APP,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