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昂贵的低价

​关于拼多多的讨论其中从它成为第三大电商平台那一天就没有停止过,只是最近刷屏力度特别大,因为,它竟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了。

在打假已经快成为历史名词,315晚会都快没人关注的今天,一个充斥着假冒伪劣商品,持续进行夸大宣传和虚假营销的平台,竟然一举市值超过300亿美金,成为新的现象级公司,就有点离谱了。

特别是,这两天还开始出现了拼多多的生意模式为基础的洗地文章,试图通过“追求高性价比的人群”,“消费升级”,“流量下沉”等等概念将这种生意模式合理化,甚至鼓吹创业者应该从中学习,如何发现蓝海中的生意机会。

生意,固然是成功的。但是把“五环外用户”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嫁接给了急需倾销的假冒伪劣商品这样营造出的低价,未免也太昂贵了一些

拼多多,昂贵的低价

山寨商品,真的便宜吗?

各种似是而非的品牌已经被扒过很多次,我就不重复贴图了,总之“创维”不是你以为的“创维”,“三星”也不是你知道的“三星”,“超能”和“超熊”之间存在的神秘关联也许属于玄学范畴。

也许食品和医药售假更能挑动人们敏感的神经,但家电产品和日化用品同样有着极大的风险,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或安全隐患,这些连自己品牌都没有的厂家,真的能提供售后服务和承担相应责任吗

对于大部分“五环外用户”来说,哪怕只是一次小事故,要付出的金钱都可能是非常昂贵的数字,而追责厂家或平台的代价,更是难以承担的。

而从“单次使用成本”来计算,真正高性价比的商品,是质优+价廉,而不是只有价廉那么简单。一台使用寿命半年售价488元的山寨电视,坏了只能再买,和一台使用三年还没出故障售价1999元的品牌电视相比,

很可能选择山寨商品,意味着不得不付出更昂贵的成本

拼多多,昂贵的低价

砍价游戏,免了谁的费?

大部分人最早听说拼多多,是因为水果拼团和砍价游戏。水果拼团的质量比较一言难尽,这里想说的是砍价游戏。

作为早期相当有效的运营手段,砍价游戏吸引了大量的忠实用户,甚至有人自发拉群来组织砍价。但是,除了前几刀之后,后面每一刀数字都会越来越小,听说只有全新注册的用户,才可能砍出稍微大一点的数字

这款烤箱是我随便截图的,从原价550元开始砍,而在其他电商平台上,这款烤箱的价格只有100元左右。而花掉大量时间精力,以及朋友们帮忙的人情之后,用户购买的价格甚至并不会比这个低,只是利用了“一刀砍掉100块好便宜”和“不愿放弃已经砍掉的优惠”这两种心态,靠社交软件的裂变传播,轻松获取了大量用户。

同理还有1分钱抽奖

等运营手段,把用户心理揣摩到了极致。利用每个参与用户的时间精力,去实现平台拉新的目的。而这些辛苦付出的用户,又有多少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呢?

砍价游戏,真的像“零元免费拿”的口号这么美好吗?大量用户的时间和人情是实实在在花出去了,但到底免的是谁的费呢?

拼多多,昂贵的低价

高价赞助:哪里没有你?

今年拼多多赞助了数量众多的综艺节目,从《极限挑战》到《奔跑吧》,从《中国新歌声》到《中餐厅2》,从《我是大侦探》到《非诚勿扰》,基本已经是全面开花的程度了。

其实我还挺好奇有没有人统计拼多多总共赞助了多少综艺,要花多少费用?近几年,敢这么花钱投放的广告金主还真的不算太多了。与前面砍价游戏和1分钱抽奖的“抠门”,也是形成了挺鲜明的对比。如此豪迈的花钱速度,不知道是否能换来同样快速而持续的用户增长呢?

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在上市致股东的信里,提到了“Costco+Disney”的愿景。而有趣的是,Costco 作为世界知名的会员制零售商,以质优价廉著称,极少投放广告;Disney 更是众所周知的知识产权运营标杆

拼多多,昂贵的低价

前些日子的热门电影里有一句台词:“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

我相信“五环外用户”有相当大的消费需求,是个很有潜力的市场,但拼多多所提供的,就是好的解决方案吗?利用消费者的无知来赚钱,真的是值得推广的商业模式吗?山寨商品营造的虚假美好过后,消费者会不会需要付出更昂贵的代价?

生活本身可以简简单单,物质可以不需要过分丰足,但只有越来越多商家去研发真正质优价廉的商品,让消费者有充分选择权,而不是纵容假货与虚假营销横行才更有希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007年,拼多多创始人黄峥从谷歌离职归国,开始创业之路。

2018年,当拼多多在美国上市引发热烈讨论的当口,我只想说生意的成功与否并不仅仅是用赚钱来衡量,毕竟曾经有一家公司把自己的口号当真坚持了很多年:

Do not be evil 不作恶

作者

Echo Shen,极简&生活美学爱好者,

喜欢待在喧嚣世界安静角落的闲散女青年,

尝试发现一些简简单单的美好。

配图

摄图网 芒果TV 拼多多

Less is More 极简主义 | 生活美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