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前沿|加大對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四川崇州市土地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試點的調研與思考

理论前沿|加大对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四川崇州市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的调研与思考

理论前沿|加大对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四川崇州市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的调研与思考

加大對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扶持力度

——四川崇州市土地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試點的調研與思考

《 農民日報 》( 2018年07月28日 03 版)

錢靜斐孔凡丕

日前,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土地經營權研究小組選擇農業農村部土地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試點之一的四川省崇州市,針對試點實施效果進行跟蹤調研。調研結果表明,崇州市在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變遷的背景下,探索將發展土地股份合作與一二三產業發展融合,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入股模式、風險防範、政策配套、產業扶貧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形成了可複製、能推廣的經驗和舉措,對於糧食主產區增加糧食產量、促進糧農增收具有重要意義。

主要做法與成效

一是探索構建農業共營制。四川省人多地少,土地碎化、農業兼業化、勞動力弱質化等問題突出,崇州市圍繞解決這些問題,探索構建“土地股份合作社+農業職業經理人+農業綜合服務”三位一體的“農業共營制”,並在“農業共營制”的基礎上,探索實踐“折股經營”“入股經營”“合作經營”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模式。目前,全市發展土地股份合作社246個,入社面積31.6萬畝,佔全市耕地面積的61%。全市共培養職業經理人1883人,構建了“農業職業經理人+職業農民”專業化生產經營團隊。在解決“誰來經營”“誰來種地”等問題的同時,當地政府積極整合農資經銷、農技服務、植保、糧食烘儲、育秧、加工營銷等社會化服務組織,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同時引入社會資金參與,搭建了“一站式”社會化服務超市,實現農業生產“一條龍”服務。

二是發揮合作社優勢,實現糧食增產增效。崇州市加入合作社的農戶畝均種糧淨收益達到820元,比普通農戶多200多元。五星村農民人均耕地只有0.84畝,為解決地塊碎小的難題,2012年由44戶村民將190畝承包地入股成立五星土地股份合作社,到2014年入社農戶達582戶,入社面積2413畝,優質水稻種植和經營實現了規模化、機械化、標準化、品牌化,全村糧食規模經營率達90%。合作社通過實行種子、肥料、農藥“三統購”和機耕、機插、機防、機收、管理服務“五統一”,每畝可減少投入60元;建成智能化育秧溫室設施,不僅滿足了優質秧苗需求,還節省了育秧用地30畝。

三是提高農戶土地經營效益,解決農民務工後顧之憂。組織農民將經營權入股合作社,把農業勞動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一部分在合作社就業,一部分自謀職業或外出務工。2016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7896元,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45%。崇州五星合作社社員王懷俊對入社的6.35畝地算了一筆賬:原來種一年地收入不到2900元,入社後分紅4730元,同樣的6.35畝地,入社後多收入1830元;同時,承包田入社,可以放心外出打工,每月收入3000元,全年10個月在外打工收入30000元。

四是創新現代農業經營機制,引領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在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基礎上,崇州市還探索了龍頭企業以技術、資金等要素入股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模式,推動了土地、技術、資金要素整合,形成糧油規模種植、稻魚立體種養、生豬種養循環、糧油烘儲加工、產品電商營銷、休閒觀光農業“全產業鏈”發展,形成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2016年,崇州市“土地經營權+產業化企業”經營每畝土地在保底收入650元的基礎上,二次分紅300元,比土地股份合作社經營高出150元,比農戶家庭經營高出300元。

發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存在的問題

從崇州的創新實踐看,發展土地股份合作社是實現糧食增產、糧農增收的一條有效途徑,但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深入研究。

第一,土地股份合作社運行管理機制尚不完善。合作社法人資格登記註冊為“非企業法人”,並承擔有限責任,一旦出現債務清償,合作社成員用於出資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則有可能被強制轉讓給他人。當出現成員退社、合作社破產、入股土地被徵用等情況時,可能會牽扯到土地承包經營權難以處置等問題。

第二,農業金融信貸支持力度不足。一些農業經營主體在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後,以承包地經營權向金融機構抵押融資,由於農業經營風險較大,金融機構介入的積極性不高。保險覆蓋面不廣、品種少、保障水平低,無法起到風險防範作用。

第三,合作社發展缺乏能人帶動。土地股份合作社規模越大,對經營管理的要求就越高,合作社的理事長不僅需要懂管理、善經營,還要有奉獻意識和服務精神。由於鄉村缺乏這樣的“能人”,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合作社的發展。政策建議

第一,加大對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政策扶持與金融支持。土地股份合作社做大做強的經營資金需求量較大,單靠合作社和社員無法滿足生產經營需求。針對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發展需求和融資特點,應創新金融服務產品,解決合作社融資難的瓶頸問題。同時,要進一步加大對合作社政策扶持力度,完善法律、財政、稅收等方面的支持。

第二,開展農業人才培訓,鼓勵大學生返鄉創業。選好配強經營管理人才是合作社健康發展的關鍵。合作社的發展離不開好的帶頭人,也需要技術人員、財會管理人員、農機手等人才。針對合作社發展急需,應由政府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培育培訓,出臺政策鼓勵大學生到合作社任職,大力推廣農業職業經理人制度,形成“理事會+農業職業經理人+監事會”運行機制,並對優秀的農業職業經理人給予技術職稱評定、社保繳納、落戶、購房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

第三,總結成功經驗,擴大試點範圍。有關部門應在總結崇州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因地制宜進行試點推廣。

(作者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