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5年来向山东输水超30亿方!保障胶东供水安全

南水北调5年来向山东输水超30亿方!保障胶东供水安全

南水北调工程是国家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促进水资源整体优化配置、实现空间均衡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工程规划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山东省属东线工程。山东南水北调工程2013年11月通水,通水五年来,供水目标全部实现。2017年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专家组通过全面检查后认为: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基本实现了由建设向运用的平稳过渡。日前,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发布会,介绍山东南水北调工程通水五周年情况。

据省水利厅党组成员、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马承新介绍,从总体上评价,山东南水北调工程可概括为四句话十二个字:“覆盖广、功能多、靠得住、离不了”。

覆盖广

东线工程主要是缓解鲁南、山东半岛和鲁北地区缺水,并为向河北、天津应急供水创造条件。山东境内工程分为南北向、东西向两条输水干线,双线全长1191公里,其中南北干线长487公里、东西干线长704公里。工程范围覆盖全省13个设区市61市(县、区)。1191公里干线工程与省内配套工程和地方其他水利工程相连通,打通了调引长江水的通道,实现了长江水、黄河水、当地水联合调度、优化配置,形成了南北相通、东西互济的“T”字型初级现代水网结构。五年来,济南、青岛、淄博、枣庄、烟台、潍坊、济宁、威海、德州、聊城、滨州等11个大中城市、50个市(县)实际引用长江水。

功能多

山东南水北调工程是综合性多功能大型调水工程,集供水、防洪、灌溉、生态、景观等效益于一体。

一是调水功能,这是南水北调最基本的功能。工程已经具备向省内年调引长江水14.67亿立方米的设计能力。

二是防洪功能。梁济运河、柳长河、小运河、赵王河、周公河等河道的防洪排涝功能得到加强,台儿庄泵站等工程极大地提高了工程所在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东平湖洪涝北排、南排通道打通,济平干渠同时具备东平湖洪水东排能力。

三是灌溉功能。通过中水截蓄导用工程,在有效发挥保障工程水质功能的同时,使全省30个市(县)增加农田灌溉面积200万亩。

四是生态功能。2014、2015年南四湖出现生态危机,2016年南四湖、东平湖水位接近生态红线,南水北调工程先后生态补水2.95亿立方米。累计为小清河补源2.45亿立方米,为济南市保泉补源供水1.65亿立方米,确保泉水四季喷涌,彰显了济南泉城城市名片形象。长江水也为山东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提供了重要替代水源。

五是航运功能。南四湖至东平湖段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与航运相结合,打通了济宁港至东平湖段的水上通道,新增通航里程62公里,京杭运河韩庄运河段航道由三级航道提升到二级航道,大大提高了通航能力。

六是景观功能。山东南水北调工程一渠江水齐鲁流,两湖浩淼俏悠悠。南水北调工程不仅是供水生命线,也成为齐鲁大地上镶嵌的一条蓝色飘带,是全省最美丽、最柔和的风景长廊。

靠得住

工程通水五年来,累计调入山东长江水量30.76亿立方米,相当于2500多个大明湖的水量,受益人口达3000多万人。2017~2018调水年度调入山东长江水量10.88亿立方米,创历年之最。尤其是2014年以来胶东四市进入连续多年枯水期。为保障胶东四市城市供水安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安排,山东统筹组织南水北调、引黄济青、胶东调水工程向胶东四市实施了4次抗旱应急调水,连续三年实施汛期调水,累计通过南水北调工程向胶东四市供水13.57亿立方米,其中长江水达9.94亿立方米,仅2017年就向胶东四市供长江水6.35亿立方米。其中,青岛市南水北调净供水量3.84亿立方米,已占到该市工业和城镇居民用水量的60.2%;潍坊市南水北调净供水量1.45亿立方米,占到该市工业和城镇居民用水量的28.8%。

离不了

山东水资源十分紧缺,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的六分之一,水资源短缺、水灾害威胁、水生态退化三大水问题十分突出,资源性缺水是山东的基本省情。解决山东水安全问题,必须积极调引长江水。五年来南水北调工程对山东应对2014~2017连续枯水年,起到了巨大作用。南水北调工程的战略地位凸显。五年的运用实践表明,不仅现在的南水北调工程作为战略工程“离不了”,未来还要进一步完善山东南水北调工程线路、优化山东水网结构。省政府2017年12月23日批复了《山东省水安全保障总体规划》。按照规划,山东将研究论证南滨海调水工程,论证南水北调胶东续建工程,着力构建“四方联通、全省一体,双路引江、多口引黄、省内水源调剂”水资源调配工程体系,形成“一纵双环,库河水系连通”山东“百”字型骨干水网,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山东水资源配置大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