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見|從ST龍力的11個跌停,簡單談規避坑股

原創 2018-04-26 歌弦 股知錄

先上圖...

淺見|從ST龍力的11個跌停,簡單談規避坑股

近些日子A股連續跌停的個股好像變多了,或者換一種說法,是近來連續跌停的個股更引人矚目了。從看他起高樓、看他樓塌了樂視網,到業績大窟窿爆發的保千里以及龍力生物,每一個都讓人很感慨,APP下方諸多散戶的悲憤留言,更是讓人不勝唏噓。

有利益驅使下的眼盲心亂,也有不注意下的誤中副車,也有時下監管確實不到位,投資者保護大都還保護在嘴上的原因。但不管怎樣,買到這種票真就是中了大毒,入了天坑。

也是沒辦法,很多時候要規避還是靠自己,因為別人給你說的你不一定聽,看到利益大自己也不一定管得助手。

但不管怎樣,知道是做到的前提。下面就簡單說一下,關於坑股有哪些規避方法,權當參考。

首先,最直接也是最簡單的方法:從出發點說。

一切從源頭抓起,在買票上下功夫,只買業績穩定並上市超過五年,最好分紅還比較穩定的股票。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隻買業績透明度高,且久經市場考驗的牛股,比如白馬,大藍籌。

當然,先說下這樣選擇的弊端,這樣做次新和部分成長股的暴利就與我無緣了,但作為一枚次新炒作吃瓜群眾,表示將會把這一傳統繼續發揚下去。

順便說一句,今早格力11年來第一次不分紅,市場就給了個逼近跌停的待遇,從這點也可以看出分紅在市場的作用了。當然,今年不分紅的格力變成坑股的概率非常非常小,所以今天接貨的人很多。

重點講分紅,是因為至少能肯定一點,它派發的股息肯定不是從過橋貸來的,你手上拿到的錢,是它賺的,是賬上真實屬於公司的錢。

而上市五年這個標準,是要通過時間來看它的穩定性,財報方面會有可追溯、可長期考察的數據。畢竟,不管以前業績多好看,都是可以化妝的,而帶病上市,上完市就病發的可多了,簡直防不勝防。

都說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日久見人心,一隻股票質地如何,五年時間也該比較清晰了。

再說業績穩定,這個很好理解了,畢竟一家報表清晰、健康,經營穩健的公司,買起來也要放心得多。哦,這個穩健並不是說穩定的走下坡路。這個穩健上,指的是穩健的成長,如果只能維持住,那肯定是不行的(比如有家在北京做烤鴨的公司)。因為這就說明,前景可能有限了,所以市場給的估值不會高,甚至在市場不好的情況下,就是漫長的下跌。前幾年大藍籌都不好看,PE都很低,也是這個原因,大家看藍籌成長速度低,所以都跑去搞中小創了。

但有時候,慢就是快,藍籌在緩慢積累之後,終究是在2017年迎來了春天。所以在爆發後的2018年,沒能繼續走牛,也是可以理解的。

上文也可以簡單總結出來一句話,買藍籌坑少。

其次,順便說說排除法。

如果你買了一隻票,買入邏輯可能不是單純的投資,而是想做做消息什麼的,可它又不屬於績優股,那怎麼辦呢,怎麼辨別它是不是坑股呢?

很簡單,排除法,感覺不好就離得遠遠地。

舉一個例子。比如,那種連續兩年小幅甚至是微幅盈利,然後一年爆虧,“賺賺虧”以三年為一個週期不斷重複的個股。不消說,這票肯定是隻有炒作價值,且加起來最終絕對是虧損的,買進去絕大部分都是虧錢的,坑股無疑,甚至還有天坑在後頭,只是看什麼時候爆發罷了。而且,假如你要是恰巧買在虧的那一年,且買入時財報尚未出來,那就是無妄之災了,說多了都是淚。

莫名踩中跌停的人應該很多。

以前看一本書,上面講,財報的最大作用是用來排除個股。我覺得這句話蠻實在,而在用處上,大可以自己稍微瞭解些財報知識,甚至不用太過用力。最大的關鍵點是看它業績的起伏是不是對心臟刺激太大,比如上面提到三年週期的股,光是這個貌似都能排除好多個股了;再比如今年虧,明年賺,後年再虧的個股了,都是坑。

或者用有限的財報知識,去關注一下現金流、扣非淨利潤等細節,不用花太多心思,稍微瞭解下,就能大體上排除不少個股了。

記住一點,財務知識沒必要精通,只要知道那些數據代表什麼,能用它來做排除法就夠了。其中最簡單的,就是看利潤,跨年度來看。

作假的技巧可能有無數種,但就是把賬上玩出花,他也變不出現金來

說錯了,這篇文章寫完太晚,ST龍力十二個跌停了,已經。

以前有句話,是自個給自個說的,一家公司連賬都做不平,買來幹刷子?當然,做得平賬的不一定是好公司,但做不平賬的,多半是差公司。投資不一定要旱澇報收,但真正的好票、龍頭,即使是在光景最差的年份也有生存下去的能力,比如保證盈利之類的。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