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四元帥,昭勛閣二十四功臣、一代名將——韓世忠

南宋四元帥,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一代名將——韓世忠

韓世忠(1089—1151),字良臣,延安(一說綏德)人,南宋名將。

18歲時應募為本州敢勇鄉兵。崇寧四年(1105),延州鄉兵奉調為黨萬部屬,參與進攻西夏銀州(今陝西米脂西北),後從黨萬戰於嵩平嶺,以功補一資。後又從劉延慶征戰有功,“始補守缺進義副尉”,開始成為無品的小軍官。

宣和二年(1120),浙西方臘起義,宋朝廷調集西北軍前往鎮壓,韓世忠率所部敢勇士50人隨徵。宣和三年二月,隨王淵攻克杭州;四月,韓世忠擒獲方臘,但為辛興宗掠為己功,後經楊維忠申述,超轉承節郎,升為入品的小武官。

宣和四年二月,宋朝應宋金“海上之盟”,派童貫統兵攻遼南京(今北京),韓世忠從徵。後隨王淵鎮壓大名起義軍;又從梁方平先後鎮壓尉氏(今屬河南)楊天王、沂州(今山東臨沂)徐進,以及高託山、賈進等多支起義軍,以功升武節郎,進入中級武官行列。

靖康元年(1126)正月,從梁方平守濬州(今河南浚縣)黃河橋以抗擊金軍,梁方平軍潰逃,韓世忠奮戰突圍,焚橋後退往京城開封。金軍圍攻京城時,韓世忠升任統領,參與守衛京城。二月,宋欽宗答應割讓三鎮,金軍撤圍退兵,王淵任河北總管,韓世忠任先鋒統制。六月,李綱任河東、河北宣撫使,出援太原,時韓世忠戍大名,奉李綱(《宋史》本傳作宣撫副使李彌大)命討伐叛軍,以功升領單州團練使,屯駐滹沱河。時王淵守趙州(今河北趙縣),韓世忠前往協助王淵抗擊金兵,以功升領防禦使。韓世忠率部回大名,總管趙野任命韓世忠為前軍統制。靖康二年康王趙構到達濟州(今山東鉅野),隨行的大臣們勸趙構即位,重建宋朝,韓世忠也率所部到達濟州,加入擁戴趙構為帝的行列。四月,韓世忠部將楊進擊退侵犯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的金軍,韓世忠扈從康王趙構到達南京。

建炎元年(1227)五月初一日,康王趙構即帝位,韓世忠升領觀察使、帶御器械。南宋創設御營使以統率扈從諸軍,以王淵為都統制,劉光世為提舉一行事務,張俊任前軍統制,韓世忠任左軍統制,劉、張、韓即南宋“中興四將”中的三將,成為宋高宗賴以起家的基本軍事力量。八月,韓世忠以討伐單州(今山東單縣)魚臺、黎驛叛軍,以功升領定國軍承宣使,進入高級武官行列。

建炎二年(金天會六年,1228)正月,韓世忠率部隨宋高宗到達揚州,收編流散兵士萬人。韓世忠率部至西京洛陽,襲擊金左監軍完顏希尹失利,收餘部數千人回揚州。升領鄜延路副總管、加平寇左將軍,屯守淮陽(今江蘇邳縣西南)。

建炎三年(1229)正月,金左副元帥完顏宗翰攻佔徐州,派完顏拔速離、馬五等率軍萬人直奔揚州,而自以主力攻韓世忠。韓世忠兵敗潰散,退往海邊鹽城,金軍追襲部隊長驅南下,宋高宗倉促從揚州渡江逃往鎮江。

二月,宋高宗到達杭州。三月,發生苗傅、劉正彥兵變,宋高宗-退位,以年僅3歲的皇子趙旉即位,隆祐太后孟氏(原哲宗廢后)垂簾聽政。韓世忠自鹽城收集散卒數千人,乘海船到達常熟,得知苗、劉兵變,趕往平江(今蘇州)。張俊又借劉寶所部2000人給韓世忠,韓世忠遂率所部赴往杭州。韓世忠到達秀州(今浙江嘉興),韓世忠妻梁氏自杭州乘馬奔至秀州,傳達孟太后口諭,要韓世忠前往救駕。四月初,勤王各軍張俊、劉光世等部,雲集秀州。宋高宗在外援的支持下復位,韓世忠、張俊、劉光世軍進入杭州,韓世忠以功建節,領武勝軍節度使,任御營左軍都統制,兼任江、浙制置使,擒苗傅、劉正彥,七月,以功進領武勝軍、昭慶軍兩鎮節度使,升任御營使司都統制。

南宋四元帥,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一代名將——韓世忠

同年九月,金軍宗弼部南犯,韓世忠負責自圌山(今揚中西)至福山(今常熟北)的江防,以防金軍自海路入侵。十一月,金軍渡江佔領建康,韓世忠退守江陰。十二月,宋高宗已自明州(今浙江寧波),乘船逃至昌國(今定海)。

建炎四年正月,韓世忠奉詔率部進援,到達通惠鎮(今上海青浦北)時,金軍已攻至明州,韓世忠於是請求退回鎮江以邀擊北撤的金兵。金軍攻佔明州並派海船追宋高宗,被宋樞密院提領海船張公裕船隊擊敗。二月,金帥完顏宗弼聲稱“搜山檢海已畢”後退兵。三月,金兵退至鎮江,韓世忠已屯兵焦山寺,並伏兵金山龍王廟,幾乎擒獲金帥宗弼。金帥宗弼擬從鎮江渡江,遭韓世忠所率船隊邀擊,夫人梁氏親自擊鼓以激勵宋軍將士,多次擊敗企圖渡江的金軍。宗弼遂率金兵轉向建康,韓世忠與金軍接戰,相持於黃天蕩(今南京東北)達48日。這就是宋金戰爭史上著名的黃天蕩之戰,韓世忠利用長江天塹以8000人擊敗10萬金兵。後金軍疏浚小河逃入長江,又乘風縱火燒韓世忠船隊,韓世忠戰敗。五月,金軍渡江退回江北。六月,南宋改御前軍為神武軍,韓世忠改任神武左軍都統制。

紹興二年(1132),韓世忠兼任福建、江西、荊湖宣撫副使,鎮壓建州(今福建建甌)範汝為起義,又於江西招降流寇曹成,以功升太尉。又破白麵山(今湖南平江東北)劉忠起義軍。同年九月,升任江南東西路宣撫使,建司建康。紹興三年(1133)三月,韓世忠升開府儀司三司為“使相”,改任淮南東路宣撫使,置司泗州(今江蘇盱眙西北),準備協同進攻偽齊。不久,即因南宋與金議和,不準進攻偽齊,韓世忠又改任鎮江、建康府、淮東宣撫使,置司鎮江,負責江、淮下游防務。紹興四年(1134),議和未成,面臨金朝和偽齊聯軍已渡淮南犯之勢,宋高宗雖夢想求和,不得不部署防務。十月,韓世忠渡江至揚州,金齊軍已南下。正當韓世忠奉詔回鎮江以守長江防線之時,南宋求和使魏良臣自揚州至大儀鎮(今揚州西北)西北的金軍軍中求和,韓世忠率部隨後至大儀鎮,擊敗金軍南侵的先頭部隊,俘金將士200多人;追擊至天長(今屬安徽)東北鴉口橋,再敗金軍,又俘40多人。大儀鎮之戰規模雖小,但與此前宋軍只進行防禦戰不同,這是宋軍主動首次出擊,又適逢金軍因雨雪不斷、糧運不通而退兵,偽齊也隨之退兵,韓世忠率部一直追至淮河。《宋史》稱:“自建炎以來,將士未嘗與金人迎敵一戰,今世忠連捷以挫其鋒,厥功不細”,因而被稱為“中興武功第一”,後又被列入“中興十三處戰功”之一。次年,韓世忠以功進少保,任淮東宣撫使,置司鎮江。紹興五年,廢神武軍號,改設行營護軍,韓世忠所部改為前護軍。

紹興六年(1136)三月,再次面對金朝、偽齊聯軍來犯,韓世忠改任京東、淮東宣撫處置使,置司楚州(今江蘇淮安),以示兼有收復被金軍佔領的京東路之責。韓世忠率部圍攻原京東路現屬偽齊的淮陽軍(今邳縣西南)達六天,在聯軍主力到來之際退回楚州。韓世忠以“淮陽功”,進領橫海軍、武寧軍、安化軍三鎮節度使,賜“揚武翊運功臣”號。韓世忠不僅是南宋第一個領有三鎮節度使銜,也是元豐五年(1082)廢功臣號以後第一個重新獲得“功臣”號的將領。同年九月,偽齊分道攻宋。韓世忠率軍渡淮北上,擋住了偽齊東路軍的攻勢。

紹興七年(金天會十五年,1137)七月,金朝主戰的粘罕(完顏宗翰)死。宋使王倫至涿州(今屬河北),向主和的完顏昌轉達宋高宗的意向:“河南地,上國(金)既不有,與其付劉豫,易若見歸”的乞和請求。同年十一月,金廢偽齊。十二月,王倫回朝,向宋高宗轉達撻懶的答覆:“好報江南,自今道塗(途)無壅,和議可以平達。”

紹興八年(金天眷元年,1138)三月,力主乞和的秦檜任宰相。同年十二月,宋金議和,南宋成為金朝屬國,原偽齊轄區歸還南宋。次年正月,韓世忠以宋金和議成,進少師。同年七月,金主戰的右副元帥宗弼(兀朮)升任都元帥,主和的撻懶(完顏昌)因倡議將原偽齊轄區歸還給南宋,不久即以“謀反”罪被殺。

紹興十年(天眷三年,1140)五月,金敗盟犯宋。六月,“順昌之戰”劉錡以少勝多擊敗金軍主力宗弼所部,擋住了金軍南下兩淮的矛頭。韓世忠以太保兼河南、北諸路招討使,隨後也敗金軍於淮陽軍南,攻克海州。九月,奸相秦檜力主乞和罷戰,韓世忠遂退兵。

紹興十一年(1141)正月,金軍再次南下。二月,“柘槔之戰”,楊存中、劉錡等再次擊敗金軍主力宗弼部。正當宋金激戰之際,宋高宗、秦檜的乞和活動也在加緊進行中。四月,借賞柘皋之功,韓世忠、張俊任樞密使,岳飛任樞密副使,而收三大將兵權。五月,“詔韓世忠聽候御前委使”,實際是將韓世忠職務架空。由於韓世忠仍堅持反對向金乞和,“力陳秦檜誤國”,又怕遭秦檜陷害而“力求閒退”,十月罷樞密使,以醴泉觀使、奉朝請。韓世忠“自此杜門謝客,絕口不言兵,時跨驢攜酒,從一二童奴遊西湖以自樂,平時將佐,罕得見其面”。十二月,岳飛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後,韓世忠曾責問秦檜:“相公,‘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乎?”

紹興十三年(1143),韓世忠封鹹安郡王。紹興二十一年(1151)八月去世,享年63歲。臨終前對看望他的人說:“吾以布衣百戰,致位王公,賴天之靈,保首領沒於家,諸君尚哀其死邪”,對岳飛被奸相秦檜害死之事猶念念在心。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追封為蘄王;淳熙三年(1176),諡忠武。

南宋四元帥,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一代名將——韓世忠

南宋四元帥,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一代名將——韓世忠


南宋四元帥,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一代名將——韓世忠

此文編輯參考各省各市地方誌,由小編編輯整理彙編而成,加之小編能力有限,倉促而成,如有歷史、地名、建制等等不同,請見諒,最後小編在此感謝您能在百忙的時間點擊“小熊說故事”,如果覺得小編寫的還算可以的請您點一下您的金手指,關注我們歐:小熊說故事!您的鼓勵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