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最“水”名將,戰績不忍直視還屈膝投敵,卻莫名其妙流芳千古

數千年的古代歷史中,出現過很多輝耀千古的名將。他們有的憑藉一腔赤誠與忠心,為國家開疆闢土,掃滅強敵,比如漢代的衛青霍去病。有的憑藉過人的謀略與用兵之道,指揮若定屢克強敵,輔佐主公開國平天下,如唐朝的李勣、李靖等人,都無愧於一代名將之稱。

三國最“水”名將,戰績不忍直視還屈膝投敵,卻莫名其妙流芳千古

不過,歷史畢竟與現代人相隔久遠,瞭解歷史只能依靠千百年前發黃殘舊的歷史典籍,和極為有限的珍貴文物。但這只是少數專家學者的專利,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並不具備這樣的機會,普通人瞭解歷史的重要渠道,往往是五花八門的歷史文學作品,和道聽途說之言。

這就導致了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人們印象中的歷史人物的善惡黑白,往往與真實歷史有著不小的差距,有時甚至會到了顛倒黑白、混淆是非的地步。人們印象中的名將,在真實歷史中未必多優秀。三國時代就有這樣一個人,戰績不忍直視還屈膝投降敵軍,最終卻莫名其妙贏得千古美名。這個武將隸屬於劉備的蜀漢。

三國最“水”名將,戰績不忍直視還屈膝投敵,卻莫名其妙流芳千古

劉備創立蜀漢過程中,諸葛亮和龐統都曾向他提過一條建議:奪佔益州。益州山川險阻,易守難攻,土肥水美,物阜民豐,農業和手工業都極為發達,絲織業更是天下無雙。益州具有這麼多優勢,無疑是最好的帝王起家基地。劉備如果能夠佔據這裡,才會離一統天下的終極目標更進一步。

三國最“水”名將,戰績不忍直視還屈膝投敵,卻莫名其妙流芳千古

但是,劉備心中也存在不小顧慮。他與益州軍閥劉璋都是漢室宗親後裔,且無冤無仇,劉備一貫自我標榜忠厚仁義,無法向劉璋下手。正在他危難之際,劉璋卻犯了大錯誤。劉璋與漢中軍閥張魯發生軍事衝突,於是在建安十六年(211年)主動邀請劉備帶兵入川,幫助他抵禦張魯。

三國最“水”名將,戰績不忍直視還屈膝投敵,卻莫名其妙流芳千古

對於劉璋的這個決策,益州官吏中的有識之士很多人都予以反對。巴郡太守嚴顏就是其中之一,他向劉璋進言,“此所謂獨坐窮山,放虎自衛也”,認為這是引狼入室的錯誤之舉。事實發展不幸被嚴顏料中,劉備入川之後不久,就與劉璋翻臉成仇,大打出手。

三國最“水”名將,戰績不忍直視還屈膝投敵,卻莫名其妙流芳千古

激烈的戰事一直持續到建安十八年(213年)。劉備手下大將張飛帶兵攻打巴郡,巴郡守將正是當初反對劉備入川的嚴顏。沒想到嚴顏也是個嘴炮將軍,打起仗來不堪一擊,三下五除二就被張飛擊敗,他本人也被張飛生擒活捉,並就此屈膝投降張飛。

三國最“水”名將,戰績不忍直視還屈膝投敵,卻莫名其妙流芳千古

從嚴顏的這次戰事表現來看,可謂一無是處,一塌糊塗。先是與敵將交手一觸即潰,戰績不忍直視,此後又投降了敵軍。可以說,他的表現既無能,又不夠忠誠。令人莫名其妙的是,嚴顏卻就此成為三國一代名將,並因此流芳千古。

宋代詩人蘇軾在詩中讚頌他“劉璋固庸主,誰為死不二。嚴子獨何賢,談笑傲碪幾”,蘇轍也在“題嚴顏廟”中寫道:“嚴顏平生吾不記,獨憶城破節最高”。南宋大英雄文天祥也稱讚他“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都把他視為一位值得尊敬的名將,有的地方還曾為他立廟祭祀。

三國最“水”名將,戰績不忍直視還屈膝投敵,卻莫名其妙流芳千古

如果嚴顏真的擊敗了張飛,或者被俘後慷慨而死,都當之無愧算得上一個英雄名將。但筆者實在搞不明白,嚴顏先是打了一個慘不忍睹的敗仗,被俘後又投降了敵軍,表現簡直水的不能在水,有什麼資格流芳千古?

他被俘後倒是說了一句豪言壯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有降將軍”,但無論他說什麼,最終還是投降了,豪言壯語也毫無意義。因此說他是三國最“水”名將應當實至名歸。瞭解更多三國曆史,敬請閱讀《知三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