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開國功臣,名將,是漢代第二位相國

平陽侯曹參,沛人。早年為秦朝沛縣獄掾,即管理監獄的小吏,但已相當出名,蕭何為曹參上司,劉邦屬押解犯人之官吏為其下屬。曹參與漢高祖劉邦、蕭何、樊噲皆為沛縣人,但蕭、曹二人已當上官吏,縣中多有好名聲,劉、樊二人之地位相當於地痞,在鄉里父老眼中地位大有不同。不過蕭何、曹參、夏侯嬰等皆與劉邦交情深厚。


西漢開國功臣,名將,是漢代第二位相國

曹參總共打下了兩個諸侯國,一百二十二個縣;俘獲諸侯王二人,諸侯國丞相三人,將軍六人,郡守、司馬、軍候、御史各一人。身經百戰的曹參身上有七十處刀傷,若論攻城掠地,他的功勞可以說是第一。但漢高祖平定天下之後,論功行賞,分封時定功臣名次,蕭何居然排在曹參之上,也許曹參因此心中有些不快,將相便產生了矛盾。其實將相不和在歷史上是常有的事,有些是確實有矛盾,有些呢,則是為了明哲保身,兩人唱的雙簧戲而已。筆者覺得曹參和蕭何就是後者。畢竟在太平年代,無論哪個帝王都不會希望將相之間的關係很好,只有兩派勢力互相制衡,帝王才能安枕無憂。

公元前193年(孝惠帝二年),到蕭何臨終前,蕭何向孝惠皇帝劉盈推薦的賢臣只有曹參。曹參聽到蕭何去世消息後,告訴門客趕快整理行裝,說:“我將要入朝當相國去了。”過了不久,朝廷派來的人果然來召曹參。

曹參的兒子曹窋做中大夫。漢惠帝埋怨曹相國不理政事,覺得相國是否看不起自己,於是對曹窋說:“你回家後,試著私下隨便問問你父親說:‘高帝剛剛永別了群臣,皇上又很年輕,您身為相國,整天喝酒,遇事也不向皇上請示報告,根據什麼考慮國家大事呢?’但這些話不要說是我告訴你的。

曹窋假日休息時回家,閒暇時陪著父親,把惠帝的意思變成自己的話規勸曹參。曹參聽了大怒,打了曹窋二百板子,說:“快點兒進宮侍奉皇上去,國家大事不是你應該說的。

到上朝的時候,惠帝責備曹參說:“為什麼要懲治曹窋?上次是我讓他規勸您的。

曹參脫帽謝罪說:“請陛下自己仔細考慮一下,在聖明英武上您和高帝誰強?

惠帝說:“我怎麼敢跟先帝相比呢!

曹參說:“陛下看我和蕭何誰更賢能?

惠帝說:“您好像不如蕭何。

曹參說:“陛下說的這番話很對。高帝與蕭何平定了天下,法令已經明確,如今陛下垂衣拱手,我等謹守各自的職責,遵循原有的法度而不隨意更改,不就行了嗎?

惠帝說:“好。您休息休息吧!

曹參做漢朝相國,前後有三年時間。他死了以後,被諡為懿侯。曹參之子曹窋接替了他父親的侯位。百姓們歌頌曹參的事蹟說:“蕭何制定法令,明確劃一;曹參接替蕭何為相,遵守蕭何制定的法度而不改變。曹參施行他那清淨無為的做法,百姓因而安寧不亂。曹參繼相三年病逝,漢史上與蕭何齊名,“蕭規曹隨”一辭遂成為歷史上的佳話。其實在沛縣時,曹參和蕭何的政治主張就一致,那就是以黃老之學治國,清靜無為,法令不輕易出,法令既出,就不能隨便更改,朝令夕改是最大的擾民。

蕭何本著休養生息,發展經濟原則,順應民意,制定了一系列鼓勵人民生產的積極措施。曹參在朝廷任丞相三年,極力主張“無為之治”,遵照蕭何制定好的法規治理國家,不計較自己的聲名,耐得住寂寞,默默無聞的使西漢政治穩定、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日漸提高。


西漢開國功臣,名將,是漢代第二位相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