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最走運的“名將”,擒殺關羽有功,還特意鑄了把刀,不是馬忠

提起亂世三國,使人禁不住想起威震一時的“五虎上將”,其中尤以“關雲長”最使人難忘。世人皆稱呂布為天下第一,但自從“關羽”出現後,“天下第一”的稱號就漸漸被雲長所取代;所謂的“天下第一”當然指的是關羽的勇武,且不說爭議的“溫酒斬華雄”,單是史載“力劈顏良”已足以傳頌千秋。

東吳最走運的“名將”,擒殺關羽有功,還特意鑄了把刀,不是馬忠

當然“關羽”被崇拜不僅僅是因為勇猛無敵,他還是位能獨擋一方的“帥才”;尤其是“關羽”率先舉起北伐大旗,一度困曹仁、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一時間“關雲長”的大名威震華夏;只可惜就在“關羽”最鼎盛的時期,也迎來了他的死期;由於東吳的背盟偷襲,致使關羽敗走麥城,最終被東吳鼠輩擒殺。說到這兒不免讓人唏噓,曾威震八方的一代虎將,死的卻如此狼狽;更使人難以接受的是,關羽竟然沒死在沙場之上,而是被一個幾近忽視的小人物“馬忠”擒住。

東吳最走運的“名將”,擒殺關羽有功,還特意鑄了把刀,不是馬忠

對於“關羽”的死一直頗有爭議,有人覺得他咎由自取;有聲音則為“雲長”惋惜。至於“關羽”死的到底是有價值還是“活該”,想必再爭論依然評不出個所以然,因此這裡就不再累訴;再把注意力拉回到“殺”關羽的人身上。世人皆知擒關羽的乃是一個叫“馬忠”的小人物,其實此人還有一個頂頭上司,他才是害死關羽的真正凶手。不僅如此,此人還是東吳最無賴的“惡霸”;為表“殺關羽”的功績,還特地厚顏無恥的鑄了一把刀。

東吳最走運的“名將”,擒殺關羽有功,還特意鑄了把刀,不是馬忠

為什麼說此人是無賴呢?《三國志》記載“性蕩嗜酒,居貧,好賒酤,債家至門 ,輒言豪富相還。”大概的翻譯一下,就是說此人家裡沒錢還特別愛喝酒,為了喝酒不斷地賒賬,債主找上門要錢,他竟然說“等以後我發達了再還!”欠債就得還錢,天經地義的事情到此人這裡就變成了摸不著的未來;可就是如此,卻沒有一個債主敢對他怎麼樣。

這麼“無賴”的人為什麼沒人敢對他怎麼樣?原因也很簡單,正如《三國志》所評“為人粗猛”,仗著有把子力氣就敢為所欲為;如果放在現代社會肯定饒不了他,可惜此人生活在三國亂世,所謂的“英雄”往往都出自於“惡霸”。後來此人被東吳之主撞見,結果“孫權”非但不討厭他,反而“奇愛之,因使召募,得百餘人,遂以為將。”

東吳最走運的“名將”,擒殺關羽有功,還特意鑄了把刀,不是馬忠

既然此人總算在三國中嶄露頭角,也算有資格報其名諱了,名曰“潘璋”。當時的“潘璋”總算當了官,孫權令其誅剿山賊;經過數次剿賊有功,孫權封他了個“縣長”,這個“縣長”可不是治理地方,主要任務還是剿滅當地匪患。“潘璋”自從走上仕途後也喚醒了他的“當官夢”,為了得到晉升無所不用其極;只要聽說東吳哪裡有匪患,潘璋必定主動請纓,後來還收編了八百多賊匪帶回“建業”。

東吳最走運的“名將”,擒殺關羽有功,還特意鑄了把刀,不是馬忠

當時天下大亂,軍隊人數很大程度上就代表著一方諸侯的軍事實力;而潘璋帶回來的八百兵馬雖不算多,但還是讓孫權高興了一把,馬上給他加官進爵,並讓他參加了“合肥之戰”。“合肥大戰”中張遼展神威力挫東吳,當時吳軍潰敗,慌亂之中不免四散奔逃。此時“潘璋”雖不敢與張遼這樣的猛將交手,但對付“自己人”還是很有本事的;就見潘璋口中嗷嗷亂嚷,催馬趕殺了兩個逃兵,這算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潰不成軍,也間接減輕了“孫權”的逃亡壓力。

東吳最走運的“名將”,擒殺關羽有功,還特意鑄了把刀,不是馬忠

正因如此,“潘璋”又立一大功,被孫權封為偏將軍“領有百校屯於半州”。這還不能算“潘璋”最成功的時刻,他最光榮的戰績仍舊是“擒殺關羽”;這也多虧東吳謀士“呂範”識破關羽脫身之計,“潘璋”這才有機會阻擊關羽。可惜抓住關羽的不是潘璋本人,而是手下“馬忠”;但不管怎麼說,屬下立功都是主將“帶兵有方”,因此“潘璋”又立一大功,孫權封其為振威將軍 ,溧陽侯。

東吳最走運的“名將”,擒殺關羽有功,還特意鑄了把刀,不是馬忠

關羽的死震動三國,世人多以忠義稱頌;可是潘璋卻以“擒殺關羽”為榮,為此還特地找來能工巧匠,為自己鑄了一把“固陵刀”,以此紀念。所謂“固陵刀”,是指孫權為表彰“潘璋”擒殺關羽之功,封他“固陵太守”而得名;其實說白了,就是“潘璋”拿著此刀到處顯擺之用,對此《古今刀劍錄》也有記載“潘璋,拜偏將軍,為擒關羽,拜固陵太守,因造一刀,銘曰。”

東吳最走運的“名將”,擒殺關羽有功,還特意鑄了把刀,不是馬忠

“潘璋”能擒殺關羽已算是走了狗屎運,令人沒想到的,此人官運亨通,仕途並沒就此終結。隨後劉備為給關羽報仇發動了“夷陵之戰”,潘璋又在此戰中斬殺了劉備的護軍“馮習”,間接致使劉備敗退“白帝城”;孫權一高興又升他為平北將軍 、襄陽太守。當然之後“潘璋”也在戰場上立了些並不怎麼主要的功績,致使孫權對其一升再升,大有當年“甘寧”之威。

東吳最走運的“名將”,擒殺關羽有功,還特意鑄了把刀,不是馬忠

這裡需要強調一下,“甘寧”雖然曾經也是劫掠一方的賊匪,但人家好歹知道改過自新;可“潘璋”卻不一樣,雖沒有“甘寧”的勇猛,但派頭卻有過之無不及。尤其是潘璋官職越高,越是顯露出“無賴”本性,《三國志》記載“然性奢泰,末年彌甚,服物僭擬。吏兵富者,或殺取其財物,數不奉法。”這裡寫的就很清楚了,“潘璋”越是到了晚年,越是顯得處處僭越,愛財到了劫殺自己士兵的程度。

東吳最走運的“名將”,擒殺關羽有功,還特意鑄了把刀,不是馬忠

好在“孫權”對他偏愛有加,雖知道“潘璋”為非作歹,但一直偏袒包庇。俗話說得好“上樑不正下樑歪”,潘璋就是個“無賴”,他兒子也好不到哪裡去;潘璋之子“潘平”也受其父影響,屢次為非作歹。但是“潘璋”再無賴好歹有些軍功在身,他兒子卻是不折不扣的“狗仗人勢”;因此孫權知道後大發雷霆,但還是給“潘璋”幾份薄面,只將“潘平”流放。

東吳最走運的“名將”,擒殺關羽有功,還特意鑄了把刀,不是馬忠

如果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潘璋擒殺關羽後得到報應,被關興斬殺;可事實卻令人失望,他不僅因為擒殺關羽而名騷一時,最終竟然得以“善終”,孫權為此還十分惋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