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收入國家農業研究投入與政策改革(四)

李鈺 韓一軍

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市場研究中心


(二)基本概念和數據源

這項研究的重點是農業研發政策和流入當今高收入經合組織國家的投資。在這些國家,農業GDP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份額有所下降。雖然這些大多數國家繼續在農業研發方面投入資源,但對於整個經合組織國家來說,近年來這種投資已經下降,成為科學和技術總支出的一小部分。隨著國家研發優先領域的轉變,一些國家已經實施了研究政策改革。

本研究報告涵蓋被世界銀行列為“高收入”的33個經合組織成員國中的31個。對於這些國家中的29個國家,我們構建了一個從1960年到2013年年度公共農業研發投入時間序列;對另外兩個國家(愛沙尼亞和斯洛文尼亞)而言,投入數據始於20世紀90年代。為了保持一致性,我們根據 “Frascati 手冊” (OECD,2015)中規定的原則和定義對公共農業研發進行定義:公共研發是由政府研究機構和大學進行的研發。為了構建農業研發在這個多國背景下的投入情況,我們還收集了公共研發投資總額,農業部門規模和研發投入成本的數據。我們用Stokes(1997)和Ruttan(2001)開發的科學政策框架來研究農業研究政策的變化。總之,這些分析可以為評估公共企業研發資金的水平和組成以及未來發展趨勢提供基礎。

本研究使用了兩個主要的公共研發和農業研發支出數據來源:(i)經合組織“研究和發展統計”數據庫,特別是1980年以後的數據庫;以及(ii)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早期的公共農業研發中,國際農業研究國際服務機構(ISNAR)彙編的數量(Pardey和Roseboom,1989; Pardey等,1991)。這些數據補充了其他來源,以填補多年的空白,並確保公共研發部門的機構覆蓋範圍一致。世界銀行提供有關GDP,價格指數和匯率的數據。

*本文翻譯自美國農業部報告《Agricultural Research Investment and Policy Reform in High-Income Countries》,不代表作者及本頭條號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