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立夫:他曾是国家级数学研究团队的掌门人

姜立夫是著名的数学家和教育家,他一生从事园素和球素几何学的研究,是中国数学界几何方面的权威,私立南开大学数学系就是由其主持创办的,他还是国立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所长,并且是国立中央研究院第一批院士,对中国现代数学的建设、发展及教学、研究做出了非常大的历史贡献。

姜立夫:他曾是国家级数学研究团队的掌门人

姜立夫

姜立夫(1890—1976)字立夫,浙江平阳人,其童年非常不幸,遭遇了父母双亡之打击,他是由兄嫂抚养长大的,在其祖父姜植熊开设的家馆接受启蒙教育,他从小聪颖过人,学习成绩优异,先后在平阳县学堂、杭州府中学堂学习。

1910年6月,20岁的姜立夫考取了北京“游美学务处”备取生,并到北京“游美肄学馆”补习英语,为留学美国做语言上的准备。

1911年9月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数学专业,1915年夏即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秋进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学习,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尚在读博士研究生期间,就于1918年被聘为哈佛大学助教,担任W·F·奥斯古德(Osgood)教授的助手。

1919年,姜立夫的博士论文“非欧几里得空间直线球面变换法”,在指导老师J·L库利芝(Coolidge)教授的指导下通过答辩,他用代数方法和微分几何方法,讨论了射影空间的直线与非欧空间的球面之间一种对应关系,由此顺利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姜立夫从哈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不久,获知其兄长姜培瑗去世的消息,就即刻辞去在哈佛大学的工作,回国料理其兄的后事,并开始担负起抚养和教育侄子姜子骥和侄女姜淑雁的重任。

姜立夫在族人的支持下,在家乡创办了一所小学,并亲自题写了“爱敬小学”,这是他报答桑梓养育之恩最好的方法,因为只有教育,才能改变家乡贫困落后的面貌。

1920年初,应张伯苓之聘请,姜立夫到刚刚成立仅半年的私立南开大学出任教授,创办了算学系(即数学系)并担任系主任,私立南开大学数学系是中国大学当中第二个创办的数学系,而在此之前,只有北京大学设有数学系。

在最初的四年里,南开数学系教授只有姜立夫一人,他开设了高等微积分、立体解析几何、投影几何、复变函数论、高等代数、维空间几何、微分几何、非欧几何等课程,除此之外,他还要承担理学院的公共数学课,教授初等和高等微积分,姜立夫以一己之力,几乎包揽数学系,其工作繁忙程度可想而知。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若干年之后,才有一定的改观,但在较长的时间里,南开大学数学系主要数学课程都还是由姜立夫亲自担任。

姜立夫:他曾是国家级数学研究团队的掌门人

姜立夫

姜立夫在南开大学教学长达28年之久,直到1948年才离开了南开大学,堪称南开大学元老级教授,也是现代数学在中国最早的播种人,更是中国近代数学的先驱者和开拓者,其培养的学生刘晋年、江泽涵、申又枨、吴大任、陈省身、孙本旺等人都是中国最优秀的数学家,姜立夫对中国现代高等数学教育事业的历史性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1923年,姜立夫出任中国科学社“算学名词审查委员会”主席,与胡明复博士共同负责制定《算学名词草案》,并主持审查算学名词,这是姜立夫倾注心血较多、持续时间也较长的一项工作。

胡明复是中国获得欧美数学博士第一人,尽管他比姜立夫小一岁,却比姜立夫早两年获得博士学位,胡明复是于1917年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的,可以说是姜立夫在哈佛大学的学长。

而颇为有趣的是,丧偶多年的姜立夫,1936年10月与胡明复的小妹妹胡芷华在上海结婚,当时胡芷华正在大同大学附属中学教书,姜立夫由此成为无锡胡氏家族的女婿,姜立夫和胡芷华结婚时的证婚人是蔡元培先生。

姜立夫:他曾是国家级数学研究团队的掌门人

姜立夫夫妇与儿子姜伯驹在一起

中国数学历史悠久,数学词汇自成体系,但基本上限于初等数学的范围,以现代数学视角观之,既不完备,也不严谨,更没有形成统一且规范的体系。

十七世纪初叶,西方初等数学传入中国,十九世纪中叶以后,西方高等数学也较系统地传入,尤其是清末民初,渐渐开始有以数学为专业的留学生回国,西方许多现代数学内容与分支逐渐被介绍到中国。

由于时代的变迁和数学的发展,一些原有的算学名词和各种译名的数学名词,亟需规范和统一。因此,制定一套规范、准确和统一的中国现代数学词汇,已经成为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姜立夫与胡明复共同承担了这项艰巨而意义重大的工作。

这项意义重大的工作,一直持续到1931年,全部数学词汇才审查完毕,《算学名词汇编》直至1938年才正式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现代数学词汇。

1926年,在征得私立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同意之后,姜立夫应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之邀,前往私立厦门大学讲学一年,当时陈嘉庚为了推动厦门大学的学科建设,不惜重金礼聘了一大批著名教授和学者。

姜立夫带着自己的得意弟子江泽涵到私立厦门大学做助教,帮助私立厦门大学数学系制订教学计划,购置大量专业图书,为私立厦门大学数学系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1年,江泽涵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受聘出任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三年之后就开始担任数学系主任,姜立夫都给予弟子详细的指导,并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传授给弟子,还让其学弟申又枨到北京大学数学系协助其工作,使北京大学数学系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更上一层楼。

1934年,姜立夫赴德国洪堡大学进修,后又转至哥廷根大学进修和讲学,历时两年的时间,这让姜立夫对世界数学界的发展和研究现状,有了更深切的了解和认识,在德国汉堡时,姜立夫与弟子陈省身、吴大任重逢。

姜立夫:他曾是国家级数学研究团队的掌门人

姜立夫(右二)与陈省身(左一)、吴大任(左二)在汉堡合影

1935年7月25日,“中国数学会”在国立交通大学上海本部成立,组织机构设有董事会、理事会和评议会,姜立夫被推举为中国数学学会评议员和“数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胡明复之兄胡敦复出任中国数学会董事会主席,而胡明复早在1927年夏天就溺水身亡,否则也将是中国数学界领袖人物之一。

1936年,姜立夫担任“中国数学会”创办的《中国数学杂志》编委,也正是在这一年的6月,姜立夫受聘担任国立中央研究院评议会首届评议员,这个由30人组成的评议会,标志着中国现代科学核心团队的形成。

抗日战争初期,姜立夫并没有随私立南开大学西迁长沙,因为妻子待产而滞留, 1937年9月4日儿子姜伯驹在天津出生后不久,姜立夫携妻将雏迁居上海。

1938年底,姜立夫应招只身辗转来到昆明,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担任教授,当时数学系汇聚了杨武之、陈省身、华罗庚、江泽涵、申又枨、许宝騄等数学精英,由杨振宁父亲杨武之教授出任系主任,杨武之是于1928年取得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的。

姜立夫:他曾是国家级数学研究团队的掌门人

姜立夫与杨振宁合影

由于上海沦陷,设在上海的中国数学会无法与后方取得联系,因而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姜立夫在昆明重新筹备成立了中国数学会并被推举为会长,理事有熊庆来、陈建功、苏步青、孙光远、杨武之、江泽涵、华罗庚、陈省身等人,其中陈省身出任文书,华罗庚出任会计。

1940年底,姜立夫又开始受命筹建国立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1941年3月,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筹备处在昆明成立,姜立夫抱病投入到筹建工作中。

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最艰苦年代,中国一些较有声望的数学家都分散在各大学任教,因都是顶梁之材而不可或缺,难以延聘为专职研究员,图书资料更是奇缺,尤其是外文数学期刊,更是因为战争原因,已短缺数年之久,国内数学界对国际数学领域情况的了解,也是知之甚少,甚至连研究经费和办公场地都难以保证。

在此种艰难困苦条件之下,姜立夫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和在中国数学界的影响力,极尽所能地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开拓性工作,使国立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的建设和研究工作逐步规范和完善起来。

姜立夫组织了一批专兼职研究员有计划地在数论、群论、级数论、自守函数、多远空间、矩阵几何、曲线论、微分几何、拓扑学、数理统计等研究领域进行研究,并陆续有一些数学研究成果问世,其中一些研究成果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以当时中国的数学研究基础和力量而论,实在是了不起的成就,从1944年起,姜立夫开始兼任国立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筹备主任、研究员。

1946年,姜立夫应邀赴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讲学,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筹备处主任一职暂由其得意弟子陈省身教授代理。

1947年7月,国立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在上海正式成立,姜立夫出任第一任所长,尽管他本人坚辞不就,但还是众望所归,因为无人能够替代他在中国数学界的领袖位置。

1948年4月,姜立夫被选为国立中央研究院第一批院士,数学领域当选院士的还有许宝騄、陈省身、华罗庚和苏步青。

1948年夏天,姜立夫从美国讲学归来后,奉命将国立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及图书资料运往台湾,并携家眷一起迁往台湾,但在广州解放前夕,姜立夫不知因为何故,却又携家眷重新回到大陆,有研究表明,姜立夫在南开的学生江泽涵、吴大任及南开老友陈序经在姜立夫回国问题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姜立夫作为中国现代数学的领军人物,在许多大学数学系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其学生更是遍布全国数学界,影响广泛而深远,中国现代数学的建设、教学、研究和发展,无一不凝聚着他的心血。

姜立夫对中国现代数学事业影响最为深远的,当首推国立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的筹建,国立中央研究院成立于1928年,是中华民国最高学术研究机关,设立了14个学科的研究所,但由于中国现代数学研究基础薄弱,当时未能及时成立数学研究所。

此后,随着中国现代数学先驱者的努力,各大学都先后创建了数学系,并以此基地培养了大批数学人才,现代数学研究队伍才逐渐形成,并在一些数学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开始为国际数学界所瞩目。

1949年8月,姜立夫应岭南大学校长陈序经之邀,到岭南大学创办了数学系并出任系主任,陈序经与姜立夫曾是私立南开大学的同事和朋友,姜立夫在岭南大学执教了三年。

姜立夫:他曾是国家级数学研究团队的掌门人

左起:陈序经、陈寅恪、姜立夫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时,岭南大学被撤并,姜立夫被调到中山大学数学系任教,参与筹办和创建了中山大学数学系。

1954年,姜立夫当选为广东省第一届人大代表,1955年以后,又历任全国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委员,姜立夫以全国政协委员身份赴京参加政协会议期间,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尽管二人在南开大学没有产生交集,但却都是南开大学出身,这自然有一种亲近感。

1955年6月,中国科学院评选第一届学部委员时,一代数学宗师姜立夫却落选了,其落选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将原国立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迁至台湾,这是一个不可饶恕的历史错误,也是其政治上不可抹去的一个污点。

但值得欣慰的是,姜立夫在1956年国务院评定教授级别时,被评为一级教授,当时中山大学仅有3人被评为一级教授,其他二人分别是陈寅恪和容庚教授。

姜立夫:他曾是国家级数学研究团队的掌门人

左起:竺可桢、陈寅恪、唐筼、姜立夫

解放以后的姜立夫郁郁不得志,除了在高校教书育人之外,其在数学领域的研究和贡献也是乏善可陈,原本著述就不多的姜立夫,只能是小心翼翼的做人做事,以求能够得到政治上的宽恕。

1978年2月3日,一代数学宗师和一代数学教育家姜立夫病逝于广州,享年88岁,也可算是善终,毕竟数学的政治色彩要淡得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