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扯「增負」,先把大學還給大學生

前幾日,在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部長表示,對中學生要中學生要適當“減負”,對大學生要合理“增負”,旨在扭轉當前“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的教育現狀。“增負”這一字眼,引來了不少的關注度。社會各界都在為之拍手叫好,認為大學就該“寬進嚴出”,畢業生的專業素養才能夠提高。

畢業生專業水平普遍不高,把這一現實問題戴上“虛度時光”的大帽子之前,要明白的是,人們口中“快樂的大學”本身就是個偽命題。實際上,“增負”在贏得社會一致好評的同時,也引發了學生們的陣陣“哀嚎”:“再增我就要考慮去植髮了”、“輕鬆是奢談,早睡要燒香”……大學生活的壓力,在他們的抱怨聲中可見一斑。真正在經歷大學生活的人,不會如同旁觀者,輕易將“大學”與“快樂”等同起來。

別扯“增負”,先把大學還給大學生

學生感到大學不快樂、壓力大,主要來自於大學裡的“受支配”感。生活上,輔導員“花式”查寢、學校裡嚴格的學生請假規定,學習上,課前考勤、課上手機袋,看上去是學校和老師對於學生安全的負責和學習的監督,實際上完全忽視了學生作為成年人該有的自主自覺性。

自主,通俗地理解,即自己主宰一切,有自己的主意。清華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劉瑜曾發表一篇名為《誰是大學裡的主人翁》的文章,提及當時她在劍橋執教時的經歷,在劍橋,“學生可以不上任何一堂課而順利畢業——只要他參加並通過各類考試”。學生有權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是大學賦予學生自主權的最好體現。

別扯“增負”,先把大學還給大學生

如此看來,在我國,學生缺少自主權,更多學生覺得在大學自己像是一位不速之客。學生要能充分發揮自主,就要讓學生做回大學的主人。老師們應摒棄各種“學生無能論”,正視學生作為一個成人所應具有的理性,懂得手放開,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對學生自主性的無視,遠非大學內部問題,更是整個社會教育制度的問題。從幼兒園到高考,這期間的每個階段,小到喝水時間、大到高考報名,無一不都是被安排好的。可以看出,我國的教育體制從根本上就無視了每個孩子的主觀意識。對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值得有關機構和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關注。

別扯“增負”,先把大學還給大學生

提高畢業生的專業水準,不能簡單地只用“增負”來一筆帶過。將大學還給學生,是“增負”的前提,忽視了學生自主性的“增負”,只會讓學生又一次淪為“學習機器”。

鳥叔新聞評論課的學生作業,覺得不錯,與各位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