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已死,华大百年?

长生已死,华大百年?

百年和长生,二选一的话,你会选哪一个?相信不少人会选择后者。

但如果加上前缀,华大基因百年和长春长生,那绝大多数人肯定会转变主意。

《疫苗之王》仍在发酵,举国都处在被假疫苗支配的恐惧之下。漩涡中心的长春长生,在资本市场不出所料连续跌停,市值蒸发上百亿。

另一边《华大癌变》的主角华大基因,近两日出现了一些“利好”消息。包括董事长汪建在内的高管团队一再增持,使得其跌势止住,重新回涨。

因此有网友评论,“长生已死,华大百年”,并称为这副对联求个横批。帖子里一回应颇有意思,“买谁?”

“买谁?”这个问题,答案似乎是显而易见的。但细想一下,一切又好像并非如所见那般简单。

文:彬彬(熊出墨请注意)

增持能提升投资者信心吗?

2017年7月,华大基因在创业板上市,发行价每股13.6元。

一股“妖风”,上市后两个月,华大基因股价涨幅超过11倍,从13.6元涨到了172元上下。再到2017年11月,华大基因市值冲破千亿,成为仅次于茅台的高价股。

千亿之后泡沫之说盛行,汪建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表示,华大基因的泡沫不会破裂。截至2018年7月24日,华大基因总市值为320.6亿,股价从高点261元跌倒了80元左右。

从整体趋势来看,7月13日虎嗅一篇《华大癌变》无疑是对原本就处在下坡路的华大基因,又推了一把。文章中,作者伯通引用实例,直言华大金银无创产前DNA检测漏检造成众多家庭悲剧。

该文刷屏之后又引来不少相关报道,矛头集中指向华大基因,华大基因股价应声而落。而这一天,正是华大基因解禁公告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按当天收盘价计算,华大基因解禁市值达211.73亿元。

7月11日,华大基因发布公告称,自今年7月16日起,公司解除首次公开发行前已发行部分股份的限售,本次解除限售股份的数量为206,446,029 股,占公司股本总额的51.5986%;本次实际可流通的股份数量为200,749,365股,占公司股本总额的50.1748%。

长生已死,华大百年?

而为了及时止跌,华大基因在之后一周内发出三次增持公告,力挽市值。

7月17日,华大基因发布公告,最近两个交易日收盘价格跌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属于异常波动,华大基因部分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计划在6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金额不低于3000万人民币。又过两日,华大基因称公司监事李松岗、李雯琪、胡宇洁等公司核心骨干将增持,金额累计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

前两次增持之后,中邮证券研发总经理程毅敏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4000万对于市值300多亿的华大基因来说不足千分之一,更像是面对困局做做样子,对于公司股价影响微乎其微。

再到昨日,华大基因宣布,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汪建、董事孙英俊及控股股东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计划6个月内增持不低于1.5亿元人民币。并称此次增持是“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以及对公司价值的认可,同时为了提升投资者信心,切实维护中小股东利益的目的。”

记得汪建曾放出“豪言”,“华大基因致力于让人人都可以活到100岁,A股里找不出比华大更牛掰的公司。”但即便这次汪建亲自出来救市,从投资人的反响来看,似乎他们的信心也并没有就此提振。

程毅敏也表示,医疗行业市盈率通常只有30倍左右,华大基因目前80多倍的市盈率依然存在较大的跌幅空间。

长生已死,华大百年?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与同行相比,华大基因无论是净利润还是营业收入,都落后于不少同行。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华大基因营业收入20.96亿,新华医疗99.83亿、同济堂98.55亿领先其不止一个身位。

此外,在研发费用上,2017年华大基因年报显示,其当年研发支出为1.74亿,较2016年减少0.03亿,仅占到营业收入的8%。有调侃称,这甚至低于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金额。但即便如此,华大基因依然在以高新技术之名获取政府各种补贴。

长生已死,华大百年?

可能这也是网友在华大基因股票社区,把这次1.5亿增持和200多亿的解禁绑定而论的原因所在。

另有专业人士分析,最近上市公司回购和大股东增持的动作越来越多。使得许多投资者正困惑其中,这些承诺背后,到底是为提振信心,还是在变相诱导散户?正处风口浪尖的华大基因,更是让人捉摸不透。

汪建的故事还能讲下去吗?

汪建是个爱讲故事的人,尤其是关于未来的故事。

在此前的公开演讲中,汪建多次宣扬华大基因公司的“100+”和三大纪律。其中“100+”指的是公司员工必须活到100岁,上不封顶。此言一出,引得一片哗然。

三大纪律,包括员工中不允许有出生缺陷。他着重讲到,如果出现出生缺陷,就是对华大基因7000名员工的侮辱,说明华大基因不是从真正的科学出发,而是在忽悠社会,盯着大众的钱包。

长生已死,华大百年?

汪建表示,华大基因员工中至今1400多个新生儿,无一存在出生缺陷,他相信全世界还没有第二家公司能做到。可见,无创产前DNA检测应是华大基因已经落地的项目中最成熟的一个。

然而,汪建自己也没想到的是,最引以为傲的业务此次却令华大基因深陷泥沼难以脱身。这也与外界分析相符,华夏虽宣称其已经布局基因测序全产业链,但是诸多业务目前都尚不能落地。

生殖诊断之外的另一领域,肿瘤诊断,市场尚是一片蓝海,国内诸多企业都在布局。三大纪律中就有提到,华大基因员工发现肿瘤必须早于医院。但是就在上个月的实名举报风波中,华大基因细胞事业部总经理王延平被爆出刚刚死于肿瘤。

三大纪律中的最后一条,员工不能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汪建称患病都是华大基因的耻辱。但有细心网友发现,在参加许知远《十三邀》节目录制之时,汪建表示由于掌控不够,自己的脑血管最近出了问题。

虽说如此,但关于华大基因的未来,汪建似乎还是充满信心的,不然也不会有这次增持。

赛迪顾问发布的《2018基因测序产业演进及投资价值研究白皮书》显示,2017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达到了85亿,国内市场规模为72亿。其中,无创产前筛查是我国基因测序市场份额最大的细分领域,总规模占比超过55%。

这也让人联想到此前汪建曾底气十足地说出,华大基因在未来某一天,经济总量和社会贡献上都会超过苹果。

但现如今网友却泼来一盆冷水,增持,只不过是华大基因画了一个大饼。毕竟,一边叫好一边逃跑的故事也并不少见。

比如6月6日“突发”事件,王中军和王中磊一起把自己手中华谊兄弟股票几近全部质押。质押之后,王中军手中仅剩2.21%的股份,王中磊手中仅剩1.04%的股份。恰逢崔永元揭发娱乐圈乱象,此举引来吃瓜群众围观,“华谊兄弟突然质押全部股权,疯狂套现离场”。

禁不住外界的舆论和股价持续下跌的压力,后来的公开回应中,二人表示“股权质押不是抛售股票,更不代表不看好华谊未来,也不会影响华谊兄弟的正常经营。”

还有去年创新工场、老虎环球基金、启明创投、IDG四大机构对美图集中减持,也是一典型案例。去年6月解禁之后,这四大机构开始减持套现。短短37天时间,共减持近7.28亿股,套现金额超过61亿港元。与此同时,李开复却公开站台,表示看好美图。

这不禁令人担忧,血淋淋的现实面前,迎来解禁的华大基因,其董事长汪建的故事还能不能继续讲下去。

在网友评论中,还有将华大基因比作了又一个乐视、又一个保千里。其他方面或许稍有差异,但是要比讲故事,汪建和贾跃亭无疑都是一把好手。

此刻回头再看文章开篇那副对联,“长生已死,华大百年”,句末恐怕是要加上一个问号了。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熊出墨请注意」,文:彬彬,转载请注明来源并保证文章完整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