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保險的這些坑,看看你都繞開了嗎?

買保險的這些坑,看看你都繞開了嗎?

買保險的這些坑,看看你都繞開了嗎?

買保險來轉型風險,已成為當下很多普通家庭的選擇,畢竟現在社會競爭壓力這麼大,風險又無處不在。但現在市面上的保險產品令人眼花繚亂,對於保險這個相對複雜的產品,一不留神就入坑了。

經筆者梳理,普通家庭買保險常見的坑如下:

坑一:不明確自己家庭的需求,上來直接奔著買產品而去

保險也是一種商品,商品最基本的功能是滿足需求。滿足需求的前提是,我們得先明確我們有什麼樣的需求,需求因人而異,因家庭而已,不能一概而論。

舉個例子:一個生病的人去醫院看醫生,醫生首先要明確是哪裡生病了,生病的原因是什麼,才能對症下藥,不能直接奔著買藥去。保險也一樣。一個丁克家庭和一個二胎家庭的保險需求一定是不一樣的,一個單位福利齊全的家庭和一個自由職業者的保險需求也一定是不一樣的。

繞坑指南:明確需求,根據需求定製保險方案,這才是買保險的正確姿勢。如果有人上來不瞭解你的需求,直接推薦產品,就要提高警惕。

坑二:買了保本、返還、低保障的分紅型保險

這類保險一般的保費很高,動輒年繳保費幾萬,繳滿幾年後,可以返還一筆錢,後期可以在一定階段返還等等。這類保險有個特點,從保障的角度來講,保費基本等於保額,基本沒有槓桿率,從分紅理財的角度講,收益一般與一年期定期利率差不多。

繞坑指南:保險最基本的功能是保障,是轉移我們人生意外風險的一種經濟手段。現在市面上常見的定期壽險,消費性重疾險,年繳保費一兩千到三四千元,就可以獲得幾十萬的保額,槓桿率很高。而我們可以用節省出來的錢,購買理財產品,不但可以獲得好的收益,還能有比較好的流動性,不至於在我們急用錢的時候,拿不出來錢。

坑三:優先給孩子買保險,大人卻"裸奔"

很多家庭意識到保險的重要性是從有了孩子開始,於是孩子的保單就成為家庭第一份甚至是唯一一份保單,大人卻沒有保險。其實,對於孩子來說,父母是他最大的保障,我們要確保一旦有一天意外來臨時,孩子的生活在經濟上不會受到大的影響、

繞坑指南:普通家庭,保障性保險是第一位的,優先大人,其次是小孩和老人,依據預算情況來定。

坑四:不如實健康告知,指望熬過兩年後,適用不可抗辯條款而萬事大吉

很多人,在健康上可能或多或少的有些小問題。在購買人身保險時,總是抱著僥倖的心裡,對投保單中詢問到的健康問題不如實告知,或者在保險業務人員的誤導下,覺得兩年後,就可以適用不可抗辯條款了。其實,對於這樣的做法,是為未來的理賠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萬一有一天出現意外時,大概率不能獲得理賠,使得家庭的保障出現了巨大的漏洞。

繞坑指南:關於健康告知,對於保險公司詢問到的問題,如實告知,沒有問到的,不告知,這是關於健康告知的最有效的做法。

如果如實告知後,核保無非出現三個結果:加費承保、除外承保、拒保。最差的結果就是拒保,即便拒保,我們也可以通過購買醫療險等作為替代方案。

坑五:完全通過互聯網自助投保

互聯網自助投保的優點是,若被保險人為健康標準體,通常能買到高性價比的產品,缺點是對投保和後續理賠都通過個人自主進行,對個人對保險條款的理解要求比較高,後續服務也是要面對的一個主要問題,以後一旦出險,理賠也全部通過線上自主進行。如果被保險人為非健康標準體,可能會出現投保偏差,為以後理賠埋下隱患。

繞坑指南:對於保險這種特殊的產品,在提高自身對產品的理解和鑑別力的前提下,如果有專業的服務人員服務,會有效應對投保和理賠中各種瑣碎的事項,使得我們的保險購買和理賠更輕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