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特斯聯,智慧建築未來很豐滿現在還得啃「硬骨頭」

位於啟皓北京的特斯聯總部使用白色作為辦公室的基礎色,加上玻璃和高反射材料,通過各種曲線以及藝術視覺上的設計,整體空間簡潔而無限,如同《西部世界》的專列中心一樣,充滿了未來感和科技感。

專訪特斯聯,智慧建築未來很豐滿現在還得啃“硬骨頭”

特斯聯北京總部辦公室

特斯聯是一家用AI、loT 、虛擬現實等先進技術塑造未來的公司。具體來說,特斯聯定位在城市級智能物聯網平臺,使用“智能硬件+軟件+平臺+服務”的模式來打通城市建築中的各個系統部件,比如消防系統、安保系統、通訊系統、溫度控制系統等。來建立一個能統一調度、監控、分析、預警的“大腦”,讓建築能夠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

成立才不過兩年多的時間,特斯聯已經獲得247項專利,包括10項國際專利,在北京、上海、重慶、武漢、廣州五地設有公司,服務近30個省區、70座城市,這背後包括覆蓋千萬級人口的8300多個項目。

雖然“智慧建築”的概念早已不陌生,自20世紀80年代提出以來,伴隨著技術的進步、社會思潮的演變,對它的描述也在不斷髮生變化。

在1983年,智慧建築的定義還只是簡單的“擁有全自動服務控制系統的建築”。如今對於智慧建築的構想日益豐滿起來,從基礎設施到功能結構,再到和相關環境之間的關係,都填補了詳細的描述。

近幾年技術的加持也讓智慧建築日益豐滿起來。AlphaGO戰勝世界圍棋冠軍、IBM發佈類腦超級計算機平臺、訊飛的語音識別準曲率高達97%等事件,讓AI、loT等前沿技術逐漸得到投資界、政府、學術界等各個社會群體的高度關注,成為了智慧建築發展的“助推劑”。

一個綠色、安全、高度智能的智慧建築不再是一個構想。特斯聯在中間以平臺為支撐,一端接入技術,一端落地到建築場景中,讓“智慧建築”的構想在現實生活中有了更接地氣的應用。

這聽起來就並不簡單,一方面AI、loT等技術的入門門檻本身就很高,另一方面國內智能建築普及率非常低,因為市場上存在各樣的痛點,像樓宇各個垂直系統缺少互通互聯,信息孤島的現象很嚴重,缺少互聯網連接和跨系統協同,那麼各系統之間的數據就不能打通做進一步的潛在價值挖掘……

這些對於特斯聯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會,如果建立的智能物聯網平臺能夠啃下了這些“硬骨頭”,那麼一棟建築基本只會選擇一家物聯網提供方,因為整體的替換成本很高,特斯聯就能積累一定的市場先發優勢。

特斯聯副總裁謝超,從特斯聯做的事情出發,聊了關於智慧建築的落地現狀和未來趨勢。

專訪特斯聯,智慧建築未來很豐滿現在還得啃“硬骨頭”

特斯聯副總裁謝超

智慧建築離我們還有多遠?

“在數字空間裡面去構建一個完全一模一樣的大廈和城市是終極目標,現階段先解決從無到有的過程,先把數據收集上來。”

企服頭條:目前智慧城市、智慧建築的市場難點是什麼?

謝超:痛點在於還是在一個市場教育的過程,第二是現在我會往集成化的方向去做。

我們實際上是先從單點突破,從城市精細化管理上去突破,但走到這兒的時候,會有更多的需求出來,這種集成難度又回到了早年做智慧城市要大而全的狀態,整個集成和落地的難度就會呈幾何數據上升,這是比較困難的地方。

我們會做一部分,但也會比較謹慎拒絕一些需求,一下攤子鋪的太大,真的很難去做好。

企服頭條:對於智慧建築的解決方案也是伴隨互聯網技術發展激發出的,以前似乎不太一樣?

謝超:真正去做建築智能化也是近兩年開始。以前大家做建築智能化,不是為了做整個建築運行、管理規劃,而是為了節能,比如把所有的電燈泡換成LED的就行了,國家還有補貼,那時候比較簡單粗暴。

現在對於智慧建築的定義是可以把建築看成一個電腦,我們其實希望做整個操作系統,要對大廈裡各種人、車、物的運行情況瞭如指掌,這才是發展的趨勢。

企服頭條:特斯聯做的建築案例離未來的“智慧建築”應該還是有一段距離的?

謝超:我覺得目前沒有任何一個企業能夠用人工智能幫大廈全方位的進行智慧運行。

原來大廈的痛點在於所有設備的設施運行,要麼是單個獨立的系統,要麼乾脆沒有系統,在這種狀態下,我們只能事後靠人員去運營、管理等。

在能夠實時地知道設備運行的狀態之上,再去提高設備的運營效率,這有不同的做法,現在主要還是通過一些策略,加上算法。

因為現在我們完全沒有積累到足夠多的數據量級,裡面存放了整個大廈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所有的運行數據,包括人、車、物、環境等,從而能夠反向實現大廈的全面自我運行和維護。

這是未來比較長遠的目標,我覺得兩、三年後是有可能實現的,但現階段我們先解決從無到有的過程,通過不斷累積的數據,然後對加以一定程度的干涉來提高它的運營效率,這是比較務實的。

企服頭條:對於現在特斯聯的物聯網操作系統有什麼評價?優點和不足之處有哪些?

謝超:有一個數字孿生的概念,就是在現實空間裡有一個大廈,那麼在虛擬空間或者數字空間裡面去完整地複製同樣一個大廈。

這就是我們的目標:在數字空間裡面去構建完全一模一樣的大廈和城市。

而且不是靜態的,而是可以把他過去的歷史數據在這個數據空間裡面進行保存。可以退回到一年前的狀態,也可以去預測未來的發展。

對於B端市場

如何進行判斷和取捨?

“光給B端客戶一個方案沒有任何意義,要有實際的案例出來。”

企服頭條:特斯聯對B端市場的判斷是怎樣的?有遇到什麼困難嗎?

謝超:一個是跟企業合作的時候他們非常關注品牌,第二個是B端的需求雖然有一定共性,但它們的需求差異還是非常大的。

所以頭幾個項目是比較難的,花了很大的精力,一旦局面打開之後,就比較容易。比如特斯聯在上海覆蓋了300多萬用戶,那其他城市的地產商、政府領導就可以去看,瞭解我們的實力。目前我們在全國核心的城市都有案例,光給B端客戶一個方案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企服頭條:建築中原有的各部分硬件、軟件提供廠商,特斯聯如何整合他們的數據?

謝超:其實這個行業基本是一些固定的廠商,像西門子、施耐德、霍尼韋爾等,他們還是有一定的標準接口。

這需要有個積累的過程,就跟積木一樣,可能就一百個積木只能拼出幾個玩具,但積木變成一千個的時候,就可以拼出很多的東西出來。

企服頭條:目前打通的廠商設備是一個怎樣的比例?

謝超:我們會花20%的這個精力或者更少的精力確保80%的通用設備接進來,如果你還要把額外的20%接進來,可能要花80%的精力,這對我們來說成本太高了。

企服頭條:這中間的成本投入如何控制?

謝超:現在把百分之七八十的設備連接進來,已經形成了一套標準的方式,所以我們不會在其他定製化的對接上花太多精力,更多的是進行部署。

企服頭條:前期調查是怎樣進行的?

謝超:我們會看整個大廈有哪些子系統,跟他們的工程部門到機房去看,各個系統運行了幾年?維修情況如何?有什麼風險?能不能改造?部署的路線難度程度如何?成本情況等都會進行了解。

會花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來判斷清楚,決定這個事情能不能做,然後再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來進行改造,不會對原有的系統做大的更換,只是額外去增加一些感應和傳輸器把各個系統控制起來。

企服頭條:有什麼具體的案例嗎?

謝超:調研只能看到比較淺顯的一面,真的去做的時候,才發現經驗不能完全照搬。

比如重慶地理結構不一樣,所以居民的聚集狀態不一樣。上海的居民很多住在老公房,一個單元就三十多戶,但到了重慶可能一個大院就有兩三百戶,這對於整個大廈的管理就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企服頭條:對管理端來說,他們變化最大的是什麼?

謝超:現在看平臺就知道有多少流動人口。尤其是政府做人口普查的時候,現在是依靠小區、大廈、交通幹線上的各種圖像識別攝像頭、傳感器來進行管理。

如何在兩年多快速發展起來?

“如果全靠燒錢,根本不可能做起來,需要紮實地一點點把它做起來,並且要很快有盈利。”

企服頭條:創業的時候為什麼選擇從地產行業切入?

謝超:2015年的時候,很多行業走到了一個頂峰,或者說發展到了一個瓶頸,當時我們都在思考整個產業怎麼去進行轉型。

我們發現技術在每個行業的變革中都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這不限於地產行業,基本上每個行業都面臨一次新的技術革新。當然時間上會有先後,所以我們認為首先選擇人工智能、物聯網,有非常大的應用前景。

第二在這麼多行業裡面,可能跟地產相關的領域,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應用的速度會最快,能夠最容易去落地。

此外,本身我們在地產和金融行業具備團隊的先天優勢,所以我們當時選擇做物聯網也是考慮到能發揮本身的專長。

企服頭條:團隊的優勢怎麼講?

謝超:最初創始團隊之前是做地產、金融等領域的團隊,相當於跟很多各行各業的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在做,形成了特斯聯管理層雛形,包括技術研發、市場等人才。

企服頭條:那團隊在技術這塊會不會並不擅長?

謝超:我們擁有很多技術領域的大拿、專家,同時去找市場人才來組成團隊,成型之後才開始推進,不打無準備之仗。

並且我們覺得並不是很跨界,雖然成員之間的行業有一些差異,畢竟我們不是單獨去做一個科技類的公司,實際上是用技術去解決行業的問題。

企服頭條:當時來看,技術在建築領域的落地,足夠成熟了嗎?

謝超:坦白說不是這麼簡單,中間走了很多的彎路。一開始我們也沒有想到做今天這樣明確的三條業務線(未來建築、未來城市、特斯聯金融),中間我們也走很多彎路,交過學費。

最終我們慢慢樹立自己的優勢,形成了三條非常明確的業務線,而且明確合作對象就是大型的開發商,或者各地政府。

企服頭條:那資金是問題嗎?

謝超:我們沒有去燒錢,做物聯網和人工智能需要花很長時間才能把終端的設備一個個安裝到現場去,除了生產硬件設備的成本,還包括實施、運維都需要一定的成本。如果全靠燒錢,根本不可能做起來,需要紮實的一點點把它做起來。

企服頭條:有沒有什麼特殊的節點,讓特斯聯一步一步到了現在?

謝超:有幾個時間節點,一個是在2016年底,我們非常明確地形成了整體策略:一定是跟B端客戶合作,而不是去做C端。

第二個是2017年年初,明確了三條業務線。在建築和城市這兩條業務線,一定要奔著盈利去。

市場競爭優勢在哪裡?

“企業的分工越來越細,一家公司想把所有利益全吞下來是不可能的事。“

企服頭條:原來的建築系統設備提供商為什麼不能做這樣的事情?

謝超:我覺得比較大的因素是他們之間是有競爭關係的,對接起來難度會高一些,第二是對他們來說,已經在各自的領域有幾十年、上百年的歷史了,所以會有一個非常強的慣性。

企業內部已經形成非常強烈的慣性,是不能說掉頭就能去調頭,而且換句話說,他們可能一臺設備賣幾千萬,這種智能化的改造也就幾百萬,對他來說也沒太大吸引力。

最終還是術業有專攻,在以前可能會說要打造一個特別龐大的企業,把整個產品的上下游全做完,但近十幾年開始,企業的分工越來越細,一家公司想把所有利益全吞下來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大家會分工特別清楚,這是未來的一個趨勢。

企服頭條:那特斯聯會不會受到原有系統設備提供商們的競爭或者抵制?

謝超:這些廠家沒有這麼短視,因為如果你不允許這麼做,你會被排擠出去,畢竟我只是對你這個已經賣出去的設備進行改造,而且對你這些設備的運行維護是有好處的。

所以在這個領域,大家基本遵循良性競爭,我覺得大部分行業最終還是看利益。

企服頭條:但是廠商多少都會有保護自己數據隱私的心理

謝超:這還是要把保留自己的數據的價值,和把資源放出去進行收費等來進行對比。如果一個的效果是一,一個的效果是一百,那所有企業都會算這筆賬。

目前其實還沒有特別明顯的規則框架,大家自發進行數據層面合作,這可能會隨著行業的發展去自我形成。

企服頭條:比如像已經在C端玩得很好的BAT,他們也已轉向B端尋找新的市場增長點,你怎麼看他們的入局?

謝超:如果企業在體量上、銷售方面有一些優勢,但在這個行業它們也是從零開始。所以我覺得未來大家更多還是趨向於合作。

企服頭條:在國內外有哪些對標企業?

謝超:國外可能沒有,因為我們有非常強的帶有中國特色的模式。國內的話大家選擇的方式不太一樣,基本上沒有完全類似企業。

大家都是在整個城市的這種智能化改造、物聯網改造上去發力。比如BAT,他們會繼續他們自己的一些優勢,在微信提供一些城市服務,還有華為、中興這種做城市數據中心,這也是他們的優勢。

大家現在就各自去找各自擅長的地方去發力,然後共同去分這塊蛋糕。現在還是在數據收集的一個過程,到最後也不會完全被替代,因為每家擅長的領域不同。

企服頭條:總體來說,特斯聯的優勢在於什麼?

謝超:一方面是我們的技術能夠滿足客戶的需求,有一個比較密切的結合,不停地積累數量優勢。

另一方面現在還沒有經過改造的大廈數量太多,可能連1%都還不到,所以我們現在面臨的市場非常龐大,那麼我們真的優勢就處於誰做的項目越多,誰接觸設備越多,誰越有話語權。

下一步的規劃是什麼?

“看好城市的精細化管理,在頂層設計和場景落地上去做連接。”

企服頭條:智能硬件產品是怎麼規劃的?

謝超:硬件產品的規劃是圍繞著客戶的需求,會做很多產品,都不是我們在日常生活裡面看到的這些,建築的整體自動化控制和城市安防方面的。

硬件型產品相當於我們搭建的物聯網系統的神經末梢,無論是在社區、大廈、酒店等不同場景裡面,都有相應的傳感器和控制器,才能夠收集上來大量數據,同時對這個場景進行一定的干涉或者控制。

我們跟很多硬件廠家都有合作,對我們來說,你幫我賣出去產品,我也可以來幫你賣,最後做一個數據的打通,這樣產品的價值才能發揮更大一點,雙方還是比較理性的狀態。

企服頭條:接下來會比較看好哪些場景的應用?

謝超:我們現在非常看好的一個是在社會綜合管理上,也稱為城市的精細化管理,它的核心是管人,在這層政府一直都有投入大量的精力和物力去推進。

企服頭條:城市的精細化管理會不會也是一個邊做邊摸索的狀態?

謝超:剛才描述的狀態應該是在我們前兩年去積累的過程,現在我們已經非常理解這個行業了。

特別是政府所需要的東西,好多次給政府領導去做演示的時候,他覺得這就是他想要的。

智慧城市以前的做法都是先做一個大型的規劃,很難去落地,只是從上至下的一個頂層設計,不是從下面積累上來的,所以必須要兩邊同時進行,特斯聯在中間起到了一個連接的作用。

企服頭條:對量的積累的投入會很大嗎?

謝超:這是銷售和業務開展的過程,有投入也有產出,我們是按照項目制來做,可能一個項目,我們投了1000萬,銷售額是2000萬,不會往裡貼錢。

企服頭條:對於數據安全防護這一塊,特斯聯是怎麼做的?

謝超:我們一方面跟公安所有比較深的合作,在公安部下面直屬的研究機構上做了數據託管,確保數據安全,另一方面我們也積極地參與到整個數據安全這個規則的制定上面。

企服頭條:現在收費和盈利情況如何?

謝超:基本上項目都能實現盈利,現在主要的客戶是政府、建築開發商,物業服務商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