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用「0佣金」從美團、口碑「虎口奪食」,欲做本地生活第三極

它用“0佣金”從美團、口碑“虎口奪食”,欲做本地生活第三極

| 特別策劃

“本地生活服務”可謂是近來最炙手可熱的話題,小到街頭巷尾、大到資本市場,無一不在津津樂道。究其原因,還是那個從“千團大戰”中勝出,一直聲稱不著急上市的美團此前正式公佈了IPO招股書,啟動赴港上市之路。

誠然,“千團大戰”已是幾年前的話題,但再回憶起當時頭部玩家的廝殺,隱約還能聞到濃濃的火藥味兒。到2015年下半年,美團與大眾點評進行了合併,外賣、餐飲、打車等都被美團點評、口碑、餓了麼這些垂直獨角獸各佔山頭。似乎不具備任何“天時地利人和”的基礎條件下,現在還有平臺不惜一切,要“殺入”本地生活服務領域與巨頭們博弈,或多或少會讓人質疑是不是有點“自不量力”。

但真有人“偏向虎山行”。

原京東集團副總裁、現奧馬電器董事長趙國棟於2016年創立了“錢包生活”,基於對行業的深刻認識,“錢包生活”用互聯網金融的姿勢去本地生活 “虎口奪食”,尋求更大的機會。

本地生活領域沿用平臺型電商模式是常態,但行不通

既然格局已定,後來者能分到一塊大點的蛋糕都難能可貴了,為什麼說還有新的創業機會?虎嗅記者瞭解到,成立之初,錢包生活的創始團隊就對整個市場和行業進行了深入研究,在他們看來,線下生活服務場景豐富,是一個億萬級的市場,即便當前巨頭林立,但整個互聯網在線下的滲透率也就10%的樣子,團購只是冰山一角,折扣券、優惠買單等常規手段,都是很輕、很薄的服務,沒有對產業鏈產生根本性影響。

這就意味著,除了美團點評、口碑之外,本地生活還有出現“第三極”的可能性。“不少本地生活平臺採用的是平臺型電商的思路在經營線下商家,但當前的工具並不具備撬動千萬線下商家進行升級改造,只能說是單純的流量工具,對客戶的粘性也是不夠的。”行業相關負責人表示。

不難理解,為了吸引更多顧客,平臺自然需要創造更豐富的優惠折扣,也就意味著商家要做出更多讓利,但與電商不一樣,電商不受時間、地域的限制,隨著訂單規模的加大,其邊際效應遞減。而線下商家則要面對店面租金、員工工資等固定成本的增長壓力,為了保持毛利率不低於生命線,那間接會倒逼線下商家偷工減料,用戶的消費體驗反而會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平臺也要賺錢,這場遊戲才能延續,也無外乎兩個方向:

一個是提高佣金抽成,把賬期拉長;另一個是擴大業務邊界,典型的是美團,從餐飲外賣到酒店再到打車。

它用“0佣金”從美團、口碑“虎口奪食”,欲做本地生活第三極

事實上,此前虎嗅曾與一些餐飲創業者進行過交流,他們幾乎態度一致:對美團點評、口碑、餓了麼等本地生活服務平臺推出的活動“既愛又恨”。愛之,是新店、新品的人氣提升;恨之,是利潤被稀釋,有點兒“花錢買流量”的意思。

線下商家不缺流量,錢包生活“0佣金”破壞潛規則

10個點、20個點……線下商家根據不同品類給本地生活服務平臺返點,已經是市場的潛規則,隨之線下商家又有了“跳單”的慾望,因此線下生活服務場景不能照搬電商的套路。

儘管主流本地生活服務平臺在融資時,並不願意提自己的利潤率,更多的是訂單數、用戶數。但不可否認,線下商家其實並不缺流量,反而是流量的入口。基於上述行業獨到認知,錢包生活沒有完全照搬電商思路,“0佣金”把商家與顧客的行為過程變成免費,同時商家的賬期變成T+1,未來規劃做到D+0。

記者瞭解到,錢包生活的核心是通過B端商家來驅動C端用戶,去掉佣金讓線下千萬中小商家在一年的經營中節省了一大筆開支,這樣商家直接可以讓利給消費者,同時錢包生活還給商家提供經營貸款,給商家經營解決資金後顧之憂。具體來說通過“錢包三板斧”賦能商家經營:

1)錢包移動支付智能終端,其中明星產品iPOS機集商家銀行卡收單、聚合支付、智能對賬、卡券核銷、會員營銷、數據分析等功能於一體,大大地提高了商家的收銀效率。而二維碼掃碼支付的方式不僅惠及商家,對於消費者來說,支付流程也得以簡化。

2)錢包小程序矩陣,藉助微信強大的生態體系和流量紅利,全面升級商家運營理念。已經推出的多款商家主題小程序,在菜品管理、互動營銷、用戶畫像等方面都已經相當完備,消費者可以在線查看菜品、完成點餐、參與優惠,大大提升了商家與消費者之間的粘性。接下來,還將發佈砍價、抽獎、團購等功能,採用小程序裂變的方式,將用戶消費在場景中逐步延伸,對商家來說,也能有效觸達更多人群。

3)錢包招財貸,針對錢包iPOS智能終端商家,錢包生活聯合銀行等金融機構,為其提供經營性貸款服務,通過錢包商家app在線申請,快速到賬。

值得注意的是,在C端掌握了用戶消費數據,B端掌握了商家經營數據後,錢包生活線下工作人員還會到店進行資質核驗,並幫助金融機構做催收,因此錢包生活盈利模式是2B金融服務收費為主,為商家提供經營、營銷等服務收入為輔,本質上是一家線上線下融合的科技金融服務公司。

後來者,如何居上?

比一般的創業公司更為幸運,錢包生活天使輪融資就獲得了上市公司奧馬電器的注資,到B輪10億人民幣融資中有明星基金高榕資本。據悉,經過兩年的發展,錢包生活業務已經覆蓋全國300個城市,40多萬商家,當前月GMV達到60多億元。據悉,今年的目標是要將B端商戶拓展到100萬家。

短短兩年時間,在巨頭橫行、獨角獸博弈的激烈市場角逐中,這樣的成績實屬亮眼,實力不容小覷。有消息透露,錢包生活擁有數千人的地推團隊,可以說是平臺與商家之間的核心力量,內部稱其為“錢包鐵軍”。這些“鐵軍”從何而來?我們不得而知,但不妨可以猜測下,錢包生活成立於2016年,時值美團點評合併後進行整合,當時3萬多的線下地推裁員接近一半,錢包生活是否巧妙地藉此機會將這些“自帶客戶”的地推人員收入編制,也不無可能。

相對於團隊的神秘,錢包生活的作戰路線則清晰明瞭。從官方披露的消息來看,聚焦資源在三四線城市,搶奪本地生活服務巨頭們滲透率低、市場潛力大的市場,從規模大的中小商家入手,把被巨頭們瓜分差不多的大品牌KA商家作為次要矛盾攻克。這不經讓人聯想到上海的另一家公司拼多多,也是在淘寶、京東等巨頭夾縫中迅速凸起,從三四線城市發力,與錢包生活的生命力很是相近。

或許,現在的錢包生活還不足以引起美團點評、口碑的注意,追趕行業巨頭的路也還很長,錢包生活認準了方向,還需加足馬力,而後來居上的方法並非唯一,期待新的驚喜呈現。

未來面前,你我還都是孩子,還不去下載 虎嗅App 猛嗅創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