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飛花令」的真正玩法,比電視上難多了,一般人玩不了!

古代文人喝酒,都能喝出“花”來,真是不服不行!

這才是“飛花令”的真正玩法,比電視上難多了,一般人玩不了!

最近幾年,電視上流行“詩詞熱”,“飛花令”成為大家熟知的高頻詞。在節目中,選手圍繞事先設定好的關鍵字,互對詩句,你來我往,高潮迭起,引起場下掌聲、喝彩聲不斷。

很多人看了電視上的玩法,認為飛花令不過如此,自己也能隨口來兩句,簡直是小菜一碟!

如果這樣認為,你就小看古人了!古代的飛花令,絕沒有這麼簡單,不信?往下看:

這才是“飛花令”的真正玩法,比電視上難多了,一般人玩不了!

“飛花令”名稱是怎麼得來的?

中國的文人騷客,大多都離不開酒,有一個算一個,唐代就有一位愛喝酒的詩人韓翃(hóng),他寫過一首《寒食》,其中有一句“春城無處不飛花”,“飛花令”由此得名。

酒令是中國酒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酒席上專門用來助興取樂的遊戲,據記載,周朝時就已經出現。你想想,一幫文人聚在一起,不喝出點花樣來,那多沒意思!飛花令便是他們經常玩的酒令之一,號稱“雅令”。別小看這個雅令,可不是一般人能玩的,沒點詩詞功底,被人“灌趴下”那是遲早的事。

這才是“飛花令”的真正玩法,比電視上難多了,一般人玩不了!

古人是怎麼玩飛花令的?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古人玩飛花令,一個字:絕!

在很久以前,有7個文化人,相約在一起喝酒。

酒過三巡,該套的近乎套完了,該聊的感情也聊透了,酒有點喝不動了。這時,組織酒局的主人看不下去了,站出來提議:哥幾個,咋都不喝了呢?這樣喝酒沒意思!敢不敢來幾輪“飛花令”?我來做酒令官,看不把爾等灌趴下!

說啥?把我們灌趴下!大家一聽,來情緒了,你這是瞧不起人啊:來就來,誰怕誰!

先從誰開始?有人問。

眾人目光掃了一圈,最後落在一位年長者的身上:這傢伙資格老,就從他開始。

老者慢騰騰的從座位上站起來,伸手捋了把鬍子,微微一笑:承蒙各位厚愛,那老夫就獻醜了,做一回行令人!還是老規矩,以“花”字為令,七言為限,左右輪流。諸位聽好了:“花開堪折直須折”,第一個字“花”!

“下一位,別磨蹭!”酒令官催促。

老者左手邊一位風度翩翩的中年書生站了起來:這還不簡單,張口就來,“落花時節又逢君”,第二個字“花”。

話音剛落,旁邊第三個人起身,搖頭晃腦的吟道:“柳暗花明又一村”,“花”第三字,承讓,承讓!

緊接著第四位開口:“人面桃花相映紅”。

第五位:“不知近水花先發”。

第六位:“牧童遙指杏花村”。

第七位:“霜葉紅於二月花”。

得,一輪下來,“花”字從頭到尾,循環了一圈,都答得不錯,酒自然也沒罰出去。

“看你怎麼把我們灌趴下!哈哈... ”眾人起鬨。

“著什麼急啊!後面有你們喝的!”主人大手一揮:再來一輪!

......

這才是“飛花令”的真正玩法,比電視上難多了,一般人玩不了!

上面故事純屬虛構,不過,這“飛花令”的玩法卻是真的。

看到沒有,這才是真正古人玩的飛花令,難度極高!不僅要求對出的詩句和行令人吟出的詩句格律一致,而且,關鍵字出現的位置也很講究,要跟對令人的排位相呼應。比如第5個回答的人,關鍵字的位置也應該在詩句中排第5。

古代飛花令,關鍵字只有一個“花”字,對答時可以背誦前人詩、詞、曲中的句子,也可以現場創作,字數一般不超過7個字。

當關鍵字出現在末尾時,一輪結束,進入下一輪,大家輪流做行令人。當有人接不上或背錯、做錯詩時,酒令官便命令其喝酒。因飛花令所對的詩句不能重複,所以,越到後面難度越高,喝的罰酒多,出錯也多,一圈圈輪下來,不被灌得人仰馬翻那就算萬幸了!

這才是“飛花令”的真正玩法,比電視上難多了,一般人玩不了!

上面說的,只是飛花令的一種玩法,下面幾種,更厲害(更損)!

第一種,對應玩法:由行令人直接念一句帶“花”的詩,“花”在詩中的位置對應到酒桌上哪位客人,哪位客人接,如果這個人對的詩,“花”字出現的位置恰好對應到自身,則喝酒。比如行令人說“不知近水花先發”,“花”字排第5位,從行令人開始數到第5人接令,如果第5人剛好是行令人自己,那麼,行令人喝酒。

這才是“飛花令”的真正玩法,比電視上難多了,一般人玩不了!

第二種, 拼酒整人玩法:如果幾人事先商量好了,想灌某個人酒,用這種玩法,一般沒跑。這種飛花令,以詩句中“花”字的排位,在酒桌上對應到誰,誰喝酒,杯杯不落空,喝酒頻率很高。如果遇到幾個高手,看某個人不順眼,那就麻煩了,非被灌暈不可。正如巴金在小說《家》中描敘的那樣:“淑英說一句‘落花時節又逢君’,又該下邊的淑華吃酒。” 呵呵,看見沒?

古代飛花令,大家都見識過了,不服就試試,看你能挺過幾輪?

這才是“飛花令”的真正玩法,比電視上難多了,一般人玩不了!

再看看我們今天玩的飛花令,那可就簡單多了。

如今電視上常見的飛花令,嚴格來說,都不能稱其為飛花令。不僅關鍵字的範圍擴大了,不再只是一個“花”字,可以是“春”“月”“雨”“夜”等詩詞中使用頻率較高的任何一個字,而且,由於改成兩人對答,關鍵字的對應位置也取消了,只要說出帶這個字的詩詞就算通過,難度可以說是降低了不是一點點。

這種改良版的飛花令,博眼球的成分更多一些,不過,好處是接地氣,只要讀過一些古詩詞的人,不管是誰,都能多多少少答出幾句。


各位,實話實說,古代飛花令和改良後的飛花令,你更喜歡哪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